建水古城建于唐代,距今已有多年的历史。元、明、清三代都曾是滇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素有“滇南邹鲁”之称。
建水古城也曾被称为“临安”,据说是元朝忽必烈征服南宋后,为表示对南宋的蔑视,将原南宋的国都杭州的称谓“临安”发配给偏远的建水。
但也许“临安”也把诗书文墨带给了建水。
建水文庙这里有着儒家文化数百年底蕴的沉积,有保存完好的精美古建筑50多座,又万幸因在遥远的滇南免受了这百余年的种种灾难。
摄影晓阳Chose曾经的临安府也算显赫一时,如今繁华褪去,只余古色古香的韵味残留在古城的大街小巷。
1.如何到达建水:
从昆明出发,每天有9趟火车可达建水,耗时大约2小时,二等座59元。
2.行程安排:
Day1:古城漫步(西门早餐—大板井—曾记豆腐坊—文庙—朱家花园—朝阳楼)
Day2:米轨小火车(临安站—双龙桥站—乡会桥站—团山站)
Day3:蒙自(碧色寨)
漫步古城,寻找建水的前世今生
Day1:古城漫步
西门早餐—草芽米线
大板井
曾记豆腐坊
建水文庙
朱家花园
朝阳楼
去古城最具烟火气的铺子,来一碗草芽米线
古城的早上可以从一碗米线开始,单从味道上说,建水过桥米线也绝对有与蒙自叫板的底气。
西门的味道临安,是城内最有烟火气的一家米线铺子,早上来吃米线的本地食客络绎不绝。
店内的最受欢迎的当属草芽米线,草芽是建水特产,本身带着淡淡的鲜甜,口感有点像藕带,宜清淡不宜重口。
曾记豆腐坊—建水豆腐的前世今生
曾记豆腐坊,是《舌尖上的中国》的拍摄地之一。许多人对建水豆腐的了解,便是源于《舌尖上的中国》,它向许多外地人讲述了建水豆腐的前世今生。
曾记豆腐坊也叫板井豆腐坊,自清朝光绪年间开始制作豆腐,曾记如今已传至第六代。
他们每日清晨打来井水浸泡黄豆,待熬出鲜豆浆后制成散豆腐,再使用纱布沥出水分,压作一寸见方的小豆腐块。
本地人从早上开始便开始吃豆腐,烤豆腐可以是早餐、午餐、晚餐、宵夜,仿佛没有豆腐就没有建水生活。
在建水的街巷里,到处都可以看到三三两两的食客围在一个小小的方桌前,支一个底下有炭火的铁篦子,老板用筷子灵巧的翻转着一寸见方的小豆腐,大概七八分钟的工夫,豆腐便微微鼓起,表皮金黄。
选择一块烤好的豆腐,分成两半,半块入口吃原味,半块蘸当地调制的蘸水,幸福感油然而生。
围坐在豆腐摊前,谈天说地,插科打诨,这才算吃到了最地道的建水烧豆腐!
建水甚至云南的主产不是大豆,但却以豆腐闻名,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大板井—古城的符号
“溥博泉在城西半里,
俗称大板井,
水洁味甘,
供全城之饮。”
——《云南通志》
如果说,每一座城都有其特有的符号,那么建水的符号,一定是古井。
漫步古城,时常会与古井不期而遇。整个建水县城底层里密布水脉,地下水丰富而且优质。
摄影日子的日子在建水古城,流传着这样一副对联来形容建水的六大古井:“龙井红井诸葛井,醴泉渊泉溥博泉”。
在众多古井中,至今还可直接饮用且水源丰沛的,要数对联中所提到的溥博泉了,也就是建水人皆知的“西门大板井”,直径有2.7米。
摄影mokochen在建水古城手工豆腐作坊很多,整个制作过程均为手工制作,这一技术已经传承千年。但无一例外,制作豆腐的水源都取自建水西门的一口清澈幽深的大板井。
摄影mokochen越过六块大石板围成的井栏向下望去,泉水深不见底,竟然有几尾活鱼在其中游动。
当地人告诉我们说,是因为过去的居民担心有人投毒,苦于无法监测,便将鱼养在井里,有着示警的作用。
大板井的井水清澈透亮甘甜,制作出的豆腐清香细腻,晾干后便可送到城里的各个小摊上,供人品尝。古城内的豆腐建水西门的豆腐很出名,就是因为做豆腐用这口井的水。
建水文庙—“滇南邹鲁”
建水文庙始建于元朝,是云南省继昆明、大理之后,最早创建的第三座庙宇。
文庙经历代50多次扩建增修,占地面积已达亩,其现存规模、建筑水平和保存完好程度,都仅次于山东曲阜孔庙和北京孔庙,在全国大型文庙中名列前茅。
文庙坐北朝南,基本按照山东曲阜孔庙布局建造,采用南北中轴线对称的宫殿式,东西两侧对称布置多个单体建筑。
从泮池登上数级石阶,可以看到“洙泗渊源”坊三楹,旁边有导游介绍说:古时候的洙水河和泗水河的交汇处是孔子的出生地;因此洙泗成为儒家的代称。洙泗渊源指的就是儒学文化的发祥地。
摄影:晓阳Chosen文庙最吸引人的去处无疑是大成殿。它是文庙的主体建筑,一字排开的五间殿堂,正堂内置龙宝座,供奉着孔子塑像。殿堂单檐九脊歇山顶,琉璃黄瓦,气象庄严。
朱家花园——“滇南大观园”
朱家花园位于古城内翰林街中段,是清末光绪年间乡绅朱朝瑛兄弟所建的家宅和宗祠。
摄影:狂飙的Donkey朱家花园前后历时二三十年,耗费两代人的积蓄和精力才建成。花园融汇了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精彩,既有晋中大院的气派,又有苏州园林的灵秀,一步一景,让人赞叹称奇。
整组建筑坐南朝北,占地2万多平方米,呈“纵四横三”布局,有大小房舍间,房舍鳞次栉比,院落层出迭进,亭台屋宇秀雅清幽,进入其内,犹如置身迷宫之中,被誉为滇南“大观园”。
摄影:狂飙的Donkey朱家花园的主人们在20世纪20年代开始衰败,并迅速失去了对这座巨大府邸的一切权益,花园东南角怀远厅内,以各种文字和图片资料讲述了朱氏家族多舛的命运。
摄影:狂飙的Donkey经过三起三落,朱氏家族终于在新旧世界交替的乱世中灰飞烟灭,只留下了这个花园。
朝阳楼——云南的“小天安门”
从朱家花园出来,天色已暗,遂打算去朝阳楼走一走。
朝阳楼建成于明洪武二十二年,是滇南重镇建水历史悠久的主要标志之一,也是祖国边陲老重镇的象征。
华灯初上,夜幕中古老的朝阳楼,灯火辉煌。
朝阳楼与北京天安门城楼的建筑风格如出一辙,而且还比天安门早建28年,有“小天安门”的美称。
朝阳楼巍峨挺拔、气势雄伟,风吹雨打余年,经历了多次战乱的劫难和大地震的考验,至今仍巍然屹立、完好如初。前人作有一对联称赞它:“栋宇薄云霄,雄踞南疆八百里;气势壮河岳,堪称滇府第一楼。”
乘坐小火车,穿越古城千年时光
Day2:米轨小火车
临安站
双龙桥站
乡会桥站
团山站
在建水的第二天,我们打算乘坐小火车,去寻觅古城的千年风光。
小火车是原来个碧石寸轨铁路(个旧—碧色寨—石屏)的其中一段,个碧石铁路是滇越铁路催生出的我国第一条民营铁路。
当时,为了不使法国人染指个旧的锡矿,云南人修建了这条轨距仅为0.6米的铁路,俗称“寸轨铁路”。它在短暂的时光里,为滇南山谷打开了通往世界繁华的密道。
临安站
临安站是小火车的始发站,走进站内,鹅黄色旧墙,满满的法式风情扑面而来。
双龙桥站
双龙桥,是一座三阁十七孔大石拱桥,横跨泸江与塌冲河交汇处,是云南省著名古迹之一,已列入中国造桥史册。
清乾隆年间先建三孔,道光年间又建十四孔与之相连,因此俗称“十七孔桥”。桥中建有三层楼阁,两端各有亭阁一座。
它造型奇巧,是我国现存的优秀古桥之一。
乡会桥站
乡会桥车站是有着近一百年历史的法式建筑,斑驳的墙壁,充满着历史的沧桑感。
团山站
古城小火车的最后一站是团山站,著名的团山古民居就坐落在这里。
虽然叫团山,但这里并不是山。团山的名称由本地彝族语翻译而来,意思是“藏金埋银之地”。
从明朝开始居住在这里的汉族移民张氏子弟,在清朝末年,凭借个旧锡矿赚得盆满钵满,皆回乡建盖豪宅,光耀门庭,于是这座古老的小村庄摇身变成集聚中国传统建筑的精致村落。
团山民居的布局和装饰与江南民居有相似之处。所有建筑一律坐西朝东,屋面为青瓦,白灰粉饰外墙,青砖作墙裙。每座房屋都以天井为核心,大门多在主体建筑一侧,通过形状不一的过道,到达主体院落。
“四合五天井”、“三坊一照壁”、“走马转角楼”等云南传统的民居建筑形式,在村里也都能看到。
历经百年的光阴,团山民居在岁月长河中渐渐斑驳却并未消逝,它的一砖一瓦,刻印着岁月的痕迹,也连接着鲜活的现在。
Tips:
1.回程小火车就不再停靠站台了,咔嚓咔嚓一路驶回临安站。
2.发车时间:平日每天两班,第一班临安站9:00发车,13:00从团山返回;第二班14:30发车,17:50返回。
3.车费:往返硬座元,软座元;单程去程硬座80元,返程硬座60元。购买火车票时出示2日内游览朱家花园或文庙景区的门票,可抵扣购火车票款30元(只限往返票)。
碧色寨—永不逝去的芳华
“云南十八怪”中有两怪:火车没有汽车快,铁路不通国内通国外——说的就是滇越铁路。
而提起滇越铁路,就必须要到碧色寨站去看一看。
碧色寨站,是当年滇越铁路的一站,因冯小刚电影的《芳华》而广为人知。
碧色寨是《芳华》中越战争(-)片段,一个庇护所的取景地,在那里何小萍救死扶伤,也再次遇见了穗子,小小的火车站承载了战争里无数血肉模糊的惨状。
其实,历史上真实的碧色寨见证过中越战争,但并没有医院,它承载的是物资运输的重任。而中越战争也只是碧色寨火车站百年历史的一瞬…
碧色寨,曾有过一段辉煌的历史,这座由法国人修建的火车站,曾经满是美女富商,洋酒咖啡,那是它最小资的时刻,还有着“小巴黎”的称号。
如今,繁华已去,但车站犹在,黑褐色的铁轨,红色的土地,蓝色的天空,红砖绿墙依旧在风中招展。
//
建水是那种想让人私藏的目的地。
摄影晓阳Chose和云南以及全国各地那些商业化的古城不一样,这里依然是一座“活着”的古城,居民依然是这里的主人,生活的各种非常每日照常上演。
摄影晓阳Chose世代居住在小城里的人们从容坦然,舒缓悠闲。无所谓生活的压力,无所谓俗事的羁绊,在属于自己的时光轴上,徐徐前行,自得其乐。
他们都是被时光偏爱的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52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