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大观园 >> 大观园新闻 >> 正文 >> 正文

深入推进黄河国家战略地处下游,力

来源:大观园 时间:2023/5/31
北京中科白殿疯醫院 https://myyk.familydoctor.com.cn/2831/map/
                            

文/本刊记者高妍蕊

九曲黄河,奔腾不息,千百年来哺育了中华民族,孕育着中华文明。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号召“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一项重大国家战略。

一年来,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山东省积极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抢抓机遇,走在前列,紧密结合山东实际,立足山东、跳出山东,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立足自身、协同推进,将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融为一体,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提供了“山东实践”。

“黄河国家战略”是区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新探索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的经济地带,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区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同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一样的重大国家战略。如何理解和认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黄河战略”?

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山东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张述存分析,当前,全球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生态安全、重大自然灾害等问题日益突出,对各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创新性地提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区域发展战略,为全球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出了极具参考意义的中国特色新实践、新探索。

黄河绵延公里,途经9个省区,拥有全国近1/3的人口、丰富的能矿资源,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和重化工基地,是北方农产品的主产区。可以说,黄河流域在我国整个国家高质量发展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综合研究室主任贾若祥表示,尤其在当今国际复杂环境下,黄河流域在构建国内国际经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当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沿黄九省区4.2亿人口对拉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经济建设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与整个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相结合,通过转型发展使黄河流域在“双循环”当中发挥更大作用。

在张述存看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为最新的国家重大战略,不同于全国整体上的高质量发展,也不同于某一个省份的高质量发展,是典型的大流域高质量发展。可以说“黄河战略”开拓了区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一是以整个黄河流域来统筹推动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树立“一盘棋”思想,统筹谋划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发展,统筹防洪、供水、生态、发电、航运等功能,探索大江大河流域保护性开发新模式。二是把水资源作为最大刚性约束,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合理规划人口、城市和产业发展,坚决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三是充分运用系统工程思维,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推行陆海统筹、河湖联动的综合协调治理模式。四是以跨区域为纽带,促进各大功能区衔接融合互动。黄河战略有利于充分发挥黄河横跨多个省市的纽带作用,推动黄河上中下游地区和北方地区高质量协同发展,促进我国东中西部经济交流和融合互动。

“地处下游,力争上游”,山东为“黄河国家战略”落地落实在行动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为一项新的重大国家战略,为山东“走在前列、全面开创”提供了历史性机遇。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后,山东省委常委会第一时间学习领会,研究部署了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14项重点任务。山东省委书记刘家义在《求是》杂志发表文章《地处黄河下游,工作力争上游》,深入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阐述了山东推进重大国家战略的主要思路和重大举措。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专题会上,刘家义强调,突出山东特色和优势,将“发挥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作用”作为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主线,紧扣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两个关键,充分发挥动能转换、对外开放、海陆统筹、乡村振兴、区域协调五大优势,坚持问题导向,注重改革创新,加强省际联动,主动融入和服务国家发展大局。

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重大国家战略在山东落地落实,山东做了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第一,编规划。今年,山东省委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推进规划编制等工作,提出了山东省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一系列指导意见,并成立了由山东省委书记刘家义担任组长、16个省直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任成员的省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全省战略规划编制和实施工作。

山东省组织完成了黄河水资源利用等10个重大课题研究,综合各省、市有关部门的思路和举措,充分吸纳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专家学者的意见建议,主动与河南等沿黄省区对接规划编制工作,组建了包括院士在内的高层次专家咨询委员会,强化了对山东省规划编制的系统支撑。山东经过不断地深化认识、完善思路和充实内容,实施规划初稿已编制完成,并确定了全面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等9个方面重点工作。同时,加紧编制水利、文化保护传承等省级专项规划,加快构建“1+N”省级规划体系建设。

第二,搞调研。为全面摸清、吃透沿黄25个县(市、区)基本情况,山东省今年组织开展了一次全面、系统的沿黄地区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普查调研工作。省、市、区三级联动,组成25个工作小组,深入基层一线进行系统的普查调研,切实摸清实情,认真查摆问题,帮助基层谋划发展思路,形成了“1+7+25”的调研报告体系,为完善实施规划提供更加详实的数据支撑。

第三,谈协作。立足山东、跳出山东,把推动跨省合作作为发挥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作用的重要抓手和突破点。2月中旬,山东省联系其他沿黄8个省区发展改革部门,共同研究提出需协同推进的重大事项、项目。山东省发改委会同16个市和21个省有关单位细化落实以上跨省合作事项,经过多轮沟通和协商,研究提出了基础设施、产业联动、对外开放、生态保护、科技协作、文化教育、体制机制协同创新等7个领域的近个合作事项,初步明确了完成时限和省内责任单位。目前,山东省已与沿黄部分省区初步确定了率先推进的一批跨省合作事项,准备开展“点对点”对接推动。

第四,选项目。山东坚持项目化、工程化导向,推动国家部署的重大任务在山东精准落地实施。山东省发改委会同省有关部门、沿黄各市,经过基础储备、集中优化和补充完善,系统梳理和谋划研究引领性、支撑性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做好与山东省“十四五”规划储备项目的有机衔接,初步谋划确定了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等8个方面的余个重点项目。8月中旬,山东组织各市、各部门进一步优选提报重点项目,召集行业专家、部门骨干和工程咨询专家召开项目审议会,对项目进行整合优选,初步确定了推荐纳入年中央预算内投资和省级项目储备库的一批重点项目。

坚持问题导向,山东各地立足实际,围绕特色做文章

山东高起点定位、系统谋划,搭建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四梁八柱”。据张述存介绍,山东省在确定发展思路、拟定政策举措之前,经过开展调研摸底,发现存在一些重要问题需要下功夫研究解决:一是遏制生态功能退化的压力较大,黄河三角洲面临整体性生态退化风险,土壤沙化和水土流失问题突出,生态廊道建设存在薄弱环节,有的县沿黄防护林断带率达到33%左右。二是环境治理任务较重,大气环境质量时有反弹,面源污染治理工作较重,水污染治理成果不稳固。三是防洪减灾形势依然严峻,防洪工程尚不完善,现代化应急救援能力亟需提升,“悬河”态势和防洪压力较为突出,特别是高村以上游荡型河道仍未得到完全控制,河口防洪工程短板突出。四是水资源供需处于紧平衡状态,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不高,水资源供需矛盾和工程性缺水问题较为突出,沿黄25个县(市、区)的一般年份缺水量7.98亿立方米。五是农业现代化水平有待提高,农业供应链体系不够健全,新型农业主体引领作用不强,品牌影响力不足,沿黄地区省级农产品知名品牌数量仅占全省的15%。六是文化旅游质量效益亟需提升,黄河文化阐发挖掘保护不够,文化旅游整合融合不足,旅游服务支撑能力不强,沿黄地区文化旅游发展水平基本处于全省中下游位置。七是工业转型升级亟待提速,产业集聚度不高,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产业倚能倚重问题仍旧突出。

对此,山东省坚持问题导向,突出生态大保护、产业大转型、文化大传承,通过改革创新和项目支撑,着力解决这些“卡脖子”的重大问题。

在生态保护和修复方面,山东沿黄市县、地区推出实施黄河口国家公园建设和东平湖、南四湖、大汶河、黄河滩区等生态修复治理重大工程。作为黄河流域的重要省会城市济南,致力于构建“南山北水”格局下的生态共同体,以黄河和泰山两大生态系统为骨架,形成“融河拥山”大都市发展框架和“山泉湖河城”全要素统筹协调的城市空间格局,到年,全面建立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根本好转。守住“保”的底线,以保障和维护生态功能为主线,完善生态空间管控体系,确保泉水持续喷涌。抓好“治”的工作,加强综合防治,持续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治理,让济南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环境更优美。下足“建”的功夫,建设千条生态廊道、万里绿道网和城市山体公园系统,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地处黄河入海口,作为黄河三角洲区域的中心城市东营,抓住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机遇,打造黄河入海文化旅游目的地,编制《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及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与修复、黄河入海文化旅游目的地等9个专项规划,谋划了黄河入海旅游目的地、黄河流域文化交流展示区、国际湿地生态保护典范城、区域都市休闲示范区、特色文化旅游产业先行区等五大发展定位,推动生态、文化、旅游相互促进、相互融合,深入实施“旅游富民”三年行动计划,突出发展自驾游、生态摄影、研学、美食等休闲度假业态,着力打造国际知名的生态摄影基地、区域自驾游目的地、休闲度假胜地、研学之城、美食之城。

此外,东营还致力于打造全球著名湿地生态系统展示体验目的地,充分发挥处于河流、海洋、陆地交接带,淡水和咸水、陆生和水生、天然和人工等典型河口湿地生态系统的综合优势,实施黄河三角洲生态系统展示体验工程,规划建设数字国家湿地公园和数字世界湿地博物馆,统筹布局生态景观和人文景观,深入开展生态教育、自然体验、生态旅游等活动,建设湿地生态系统展示体验基地,打造黄河三角洲生态大观园。

在黄河长久安澜方面,山东省委书记刘家义表示,将主动配合国家水沙调控体系和机制建设,对游荡性河段进行全面整治,尽早使全省黄河堤防、险工全部达到设计标准,病险涵闸全部得到有效处理,确保黄河山东段长久安澜。他还强调,水利基础设施是山东省的一大短板,因此,新建一批重点水利工程,实施好新建水库、引调水等工程,例如,实施黄河下游(山东段)“十四五”防洪、东平湖蓄滞洪区防洪安居、大汶河等重点河道防洪综合治理工程。济南在实施黄河安澜保障行动中,深入推进“清四乱”工作,探索建立适应极端洪灾的韧性城镇、韧性滩(社)区等安全韧性空间,启动“数据黄河”工程,确保黄河长治久安。

东营以水而定、量水而行,推进生态补水工作,采取以打通湿地与黄河水系大循环为主要内容的生态补水,通过修筑引水渠、引水闸、连通闸、泄水闸等措施恢复了黄河与两侧湿地的水系大循环和地表径流,保证了淡水的正常交流,并通过修筑围坝等措施在雨季蓄积雨水,在黄河丰水期引入黄河水,以蓄淡压碱等措施对退化植被进行自然修复。与此同时,东营进一步强化防洪工程建设,目前“十四五”防洪工程前置条件办理已如期完成。

此外,黄河滩区居民迁建是关乎黄河安澜的民生大事。年,山东启动滩区脱贫迁建,提出通过外迁安置、就地就近筑村台、筑堤保护、旧村台改造提升、临时撤离道路改造提升等5种方式,到年年底全面完成60万滩区群众的迁建任务。目前,滩区脱贫迁建已胜利在望。迁建完成后,山东将启动滩区生态整治和保护工程。

在高质量发展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作出了“发挥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作用,推动沿黄地区中心城市及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示。山东省委、省政府对济南提出了“咬定‘大强美富通’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目标不动摇,为全省新旧动能转换蹚出路子、山东半岛城市群建设当好引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出示范”的工作要求。

对此,济南市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会制定出台《关于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行动的意见》,为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划定济南路线图。济南突出抓好先行区建设,高标准修订完善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规划,致力于把先行区打造成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标志样板、未来新城,成为济南践行黄河国家战略的核心示范区。

从“大明湖时代”迈向“黄河时代”,济南在“东拓、西进、南控、北跨、中疏”的城市空间布局基础上,提出进一步打造“东强、西兴、南美、北起、中优”城市发展新格局。“东拓”要实现“东强”,即做强东部的科创实力和产业能级,以三大国家级开发区为载体,推促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催生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领军企业,打造智造济南、科创济南东部隆起带;“西进”要实现“西兴”,即加快推动西部提升振兴,充分发挥交通枢纽、高校集聚优势,加快吸纳发展要素,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医养健康、会展经济、文化艺术、特色农业,提升产业厚度和经济密度,形成城乡融合、产城融合、产教融合发展增长极;“南控”要实现“南美”,即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以更大力度推进南部山区生态保护,做好显山露水、保泉增绿的文章,保护好城市“绿肺”和泉城“水塔”,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北跨”要实现“北起”,即推动北部建设全面起势,抓住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重大契机,强力推动“携河北跨”和先行区建设,实现“产城河”三位一体发展,加快建设黄河北岸主城区;“中疏”要实现“中优”,即优化中心城区城市肌理和风貌,提升综合承载功能,加快产业升级,进一步凸显泉城特色,再现“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独特魅力。

在保护弘扬黄河文化方面,山东突出讲好“黄河故事”,推动黄河文化与儒家文化、红色文化、泰山文化、运河文化、海洋文化等融合发展,打造世界文明交流互鉴高地。

黄河在山东境内绵延公里,孕育了经久不衰的黄河文明、齐鲁文化。9月29日,央视特别节目《直播黄河九曲黄河水润齐鲁》播出,带观众走进山东,在大明湖畔看老城风情,来台儿庄内享小城风光;在黄河入海口观海天一色,登泰山顶上赏壮美日出;去梁山泊上听好汉故事,到“曲艺大码”头品山东快书……

走在弘扬黄河文化前列的济南致力于打造文化济南,建设“山水圣人”中华文化高地。大力实施先进文化引领、文化特色树立、文化符号增强、文化设施建设、文明程度提升、文旅融合发展工程,全面提高济南文化软实力,到年,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旅游目的地。坚持以文铸魂,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重视文化传承创新,以打造“山水圣人”中华文化枢轴龙头城市为抓手,保护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发展泉城特色文化;落实文化惠民要求,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保障体系,丰富文化产品供给。

发挥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作用,继续优化自身发展,推动流域内联动合作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可以说,山东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也为未来黄河战略深入实施开了一个好头。未来,山东将如何发挥龙头作用,深入推进“黄河国家战略”?

张述存分析称,山东半岛城市群地处黄河下游、东部沿海,是黄河流域对外开放门户和“一带一路”战略枢纽,是沿黄7大城市群中唯一处于成熟阶段的城市群。在黄河流域城市群布局中,山东半岛城市群具备更好的发展基础空间和资源集聚能力,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山东将继续深入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发挥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作用,推动沿黄地区中心城市及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示要求,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工作:

优化自身发展,在解决黄河流域城市群发展共性问题上发挥示范作用。坚持中心引领、圈层支撑、融合互动,塑强山东半岛城市群整体竞争力,为解决城市群发育程度不高、协作机制偏弱、转型升级压力大等全流域共性问题提供示范。一是持续提升济南、青岛中心城市能级,支持济南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青岛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统筹推进省会、胶东、鲁南经济圈一体发展,提升山东半岛城市群在全国城市群发展中的位势。二是牵头建立黄河流域区域性中心城市发展联盟,优先推动济南与西安、郑州等省会城市交流合作,强化济南都市圈与郑州都市圈对接合作,打造鲁豫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三是加快建设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打造黄河流域新兴产业策源地、数字经济发展高地和高效生态产业示范区。

发挥比较优势,在促进黄河流域城市群联动合作中起到带动作用。立足对外开放、出海港口、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等方面的比较优势,突出重点领域,加强沿黄地区城市群联动合作,构建黄河流域城市群连绵带。一是推动建设沿黄达海高速铁路,打造世界一流海洋港口群,建设区域性机场群,加快实施“外电入鲁”工程,推动构建陆海统筹基础设施体系。二是发挥东亚港口联盟作用,建立沿海港口与内陆港联动合作体系,打造面向亚太市场的最便捷“出海口”。三是加强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与郑洛新、西安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对接,推动科技成果交易转化、农业科技创新、科技教育联动,构建资源优势互补、产业配套衔接的科技创新链,打造黄河科创大走廊。四是加强与沿黄省(区)在农牧业领域的交流合作,与河南联合建设全国绿色生态安全农业示范区,组建鲁陕蒙煤化工产业发展联盟,联合开展特色旅游目的地营销推广,共建黄河现代产业合作示范带。

聚焦要素配置,在推动重大国家战略对接互动上发挥引领作用。坚持改革创新、开放合作,推进高质量招商引资、高水平招才引智,创新合作机制,畅通合作渠道,打造黄河流域城市群与国家重点城市群互动合作的重要枢纽。一是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精准对接河北雄安新区规划建设需求,推进济南“京沪会客厅”先行先试,主动承接航空航天、教育医疗等高端产业转移,打造全方位高效率合作平台。二是深化与长三角城市群合作,依托大运河文化带和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加强与长三角省市合作,吸引上海、南京等高品质要素资源向山东辐射。三是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对接,加速蓝色经济与大湾区的融合接轨,充分利用大湾区高端服务平台,推动海洋科技应用、海洋生物研发等技术产品拓展国际市场。

文章来源:《中国发展观察》年第19-20期合刊

公号内容版权归属中国发展观察杂志社,转载务请注明出处及原作者。

长按以下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50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