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第五回书中,贾探春的册页画和判词、《鄯骨肉》曲都暗示她将远嫁,而且,所嫁之地是在国外。那么,贾探春究竟是什么时候“远嫁”的,又嫁到了哪个国家呢?
贾探春为何有两个生日
《红楼梦》以各种象征性暗喻,在故事中隐藏故事,书中人物的生日也是大有隐喻的。本文单讲贾探春的生日,来看看这个人物的生日有何蹊跷。
第六十二回“憨湘云醉眠芍药裀,呆香菱情解石榴裙”中,以贾宝玉的生日引出了一大串人的生日。贾探春说:
倒有些意思,一年十二个月,月月有几个生日。人多了,便这等巧,也有三个一日,两个一日的。大年初一日也不白过,大姐姐占了去。怨不得他福大,生日比别人就占先。又是太祖太爷的生日。过了灯节,就是老太太和宝姐姐,他们娘儿两个遇的巧。三月初一日是太太,初九日是琏二哥哥。二月没人。
数到这里,袭人忽然插了一句:“二月十二是林姑娘,怎么没人?就只不是咱家的人。”探春不好意思地说,是自己记性差忘记了。贾宝玉从中打圆场:“宝玉笑指袭人道:‘他和林妹妹是一日,所以他记的’。”探春又自我解嘲道:“平儿的生日我们也不知道,这也是才知道。”
这处情节写得极有意思,贾探春为何遗忘林黛玉的生日,又为何把黛玉跟“那牌儿名上的人,生日也没拜寿的福,又没受礼职份”的平儿放在一起说呢?这是后话,下文再表。
贾探春细数荣国府人的生日,到二月就被打断了,这其中的缘故,是要在后文中专门交代贾探春的两个生日。
第七十回写林黛玉重建桃花社时,有这样一句话:明日乃三月初二日,就起社,便改“海棠社”为“桃花社”。可巧,“次日乃是探春的寿日”,林黛玉竟然也忘记了贾探春的生日,要在三月初二这天起“桃花社”。莫非,贾探春真的要有“桃花运”了?
林黛玉忘记贾探春生日,似乎也感到不好意思,说:“我这一社开的又不巧了,偏忘了这两日是他的生日”。
注意,林黛玉这句话中,作者又“使诈”了,“这两日”是贾探春的生日,难道探春有两个生日吗?其实,林黛玉这句话中,暗藏了贾探春的生日就是清明节。而且,探春“远嫁”之时,恐怕要过两个生日了。
探春“远嫁”到了真真国
《红楼梦》中,写了很多外番,甚至还写到了“西洋”。但是,这些国家也只是提了一提便罢,并没有更多的笔墨。而在第六十二回书中,薛宝琴讲了一个西海沿子上的真真国,这个真真国,恐怕就是贾探春的“远嫁”之地了。
此处,先搁下真真国不讲,接着第七十回出现的贾探春生日之谜,再解读一番与探春判词有关的情节。
因为遇着探春的生日,林黛玉便把重建桃花社的事推到了三月初五。因为史湘云填了一首《如梦令》,桃花社开社时,大家不再作诗而是以“柳絮”为题填词。宝钗、宝琴、黛玉分别填了《临江仙》、《唐多令》、《南柯子》。贾宝玉虽然拈得的是《蝶恋花》探春却填的是《南柯子》。
所有人填的小令都是一个主题,对应的全部是贾探春的判词:“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比如,贾探春的《南柯子》就是这样写的:“空挂纤纤缕,徒垂络络丝,也难绾系也难羁,一任东西南北各分离”。
贾宝玉自己的《蝶恋花》没有作出来,却在探春这半阙下续了下半阙:“落去君休惜,飞来我自知。莺愁蝶倦晚芳时,纵是明春再见隔年期!”
兄妹二人共填的这首词,已经预设了分离的伏笔,探春“远嫁”再一次隐伏于书中。而林黛玉《唐多令》的最后一句:“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则是探春“远嫁”之后的悲凉写照。
填词游戏结束,大家又去放风筝,放风筝就是贾探春册页画中的场景。《红楼梦》写放风筝也是十分奇特的,风筝飞上天,却要拿剪刀剪断风筝线,意味着贾家众人如断了线的风筝那样,各自奔腾,四处飘零。第七十回可谓贾探春的正文,预伏了她“远嫁”的命运。但是,放风筝是“集体”行动,这段情节肯定就不知是贾探春的伏笔,而是贾家所有人的命运预兆了。
也就是说,贾家有很多人随贾探春一道“远嫁”,没有“远嫁”的人才在清明时节涕送江边。那么,贾家的人为何会远嫁到“真真国”呢?
薛宝琴不断暗示真真国就是探春远嫁之地
贾宝玉不填《蝶恋花》却续写《南柯子》,是因为他不承认“金玉良姻”,后面的“宝钗扑蝶”也回应了宝玉的行为,预示了那对生死之恋的蝴蝶被宝钗扑散。同时,“南柯子”也是书中“南柯梦”的另一种暗喻,这一家人肯定有“南柯一梦”。因而,真真国女子所写的五言律诗中,第一句就是“昨夜朱楼梦”。梦醒之后,便是“今宵水国吟”。
前一篇讲薛宝琴故事时,已经逐联解读了这首五律诗,而且,讲清楚了“水国吟”是发生在泼水节之国的一段南明末世悲剧。因而,本篇文章就不再重复解读原诗了。
除了这首真真国女子的五言律诗外,第六十二回玩射覆游戏时,薛宝琴还暗示了林黛玉、贾探春“远嫁”是自投罗网式的“请君入瓮”。没错,林黛玉也是要“远嫁”的,她的命运早就被贾元春点戏时“预言”,也是“不在梅边在柳边”。
薛小妹诗词水平并不是很高,但她的每一句诗词都是深有寓意的,桃花社时她填的是《西江月》,其中就接着秦可卿的预言,写了这样一句:“三春事业付东风,明月梅花一梦。”然后又是:“江南江北一般同,偏是离人恨重!”在写薛宝琴第一篇文章时,我已经解读了“不在梅边在柳边”中的“梅”是“煤”的谐音,寓意的是大明灭亡于煤山。因而,西江之月将沉没,南明重演煤山旧事。
自从薛宝琴出场,就不断暗示贾探春“远嫁”,作者一直围绕这个主题写故事。因为,探春“远嫁”才是贾家命运最终的归宿。
贾探春“远嫁”是一个非常悲剧的结局,史湘云在玩酒面酒底猜谜游戏时,以这样的酒底印证了薛宝琴的“请君入瓮”:奔腾而砰湃,江间波浪兼天涌,须要铁锁缆孤舟,既遇着一江风,不宜出行。
史湘云明确告诉大家“不宜出行”,但是,清明节这天,也就是在贾探春生日这天,贾家一齐来到江边,含泪将大观园中的诸多姐妹“远嫁”到了真真国。
说了这么多,到此应当梳理归纳一番了。这些预示伏笔所指向的贾家结局暗喻,说的就是永历十二年(年)的清明节期间,桂王,也就是大明最后一个皇帝朱由榔由滇入缅的历史。这一年,“贾探春”将过两个生日。
元春探春一般结局,贾家因此而永远终结
探春的判词第一句“才自精明志自高”,这句话有两个寓意,其一是南明隆武帝朱聿键有心复国,但却无力回天。朱聿键是唐王的后代,而当时却是以万历皇帝的子孙为大明正统,因而,朱聿键生前就推举朱翊钧的孙子桂王朱由榔继任大统。朱由榔经历两次圈禁磨难,后来又在清兵追杀和内部火并的末世延续皇统十六年,也是难能可贵了。正如贾探春凭借才情兴利革弊,试图拯救荣国府那样,最终徒劳无功,大明永远退出了历史舞台。
其二是这句话也是写的是“清明”,“精明”与“清明”还犯了重字忌。虽然作者诗词功夫属于超一流水平,但为了故事主题和伏线,与第三句“清明涕送江边望”是一个意思,都隐喻了“清明”。写诗重在达意,贾探春的判词以七绝的架势犯忌,但寓意却是十分切合主题的。
第二句判词是“生于末世运偏消”,正是第一句的落脚点,任凭贾探春有志有才,也能独断杀伐,但却根本无法挽救末世危局,贾家消亡于她无法逃避“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的悲剧结局。《鄯骨肉》中唱道:
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连。
这首《鄯骨肉》与贾元春的《恨无常》是相互诠释的关系,贾元春已经嫁了出去,虽然也在“都中”,但却是“望家乡,路远山高”。其实,元春早已“远嫁”,这对姐妹都是“分两地”而“向爹娘梦里相寻告”的结局。或者说,元春省亲是探春结局的预演,探春的故事又是元春步步走向终局的过程。
宁国府、荣国府总共“四春”,按照年龄大小,其家族排行是: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脂砚斋也暗示,这四姊妹寓意“原应叹息”。但是,在九天薄命司中,贾家四个千金在金陵十二钗的排位却变成贾元春、贾探春、贾迎春、贾惜春。其中的原因,就是探春与大姐元春一样,都是“荡悠悠,把芳魂消耗”的结局,这两姊妹才是一对互补的关系。贾元春、贾探春的悲剧,都是“远嫁”惹的祸。
这其中,究竟是怎么回事,贾探春为何“远嫁”到真真国就出事了呢?她究竟是什么时候“远嫁”到真真国的?
贾探春两个生日之谜:清明正是她“远嫁”真真国之日
在解读薛宝琴的两篇文章中,我已经非常详细地破译了“真真国”之谜,薛小妹所到的这个西海沿子就是“汉南”丛林之国缅甸。为丰富本文的信息,我再举两处细节,坐实探春将“远嫁”缅甸。
第一,“制灯谜贾政悲谶语”这则故事中,贾探春出了一则谜底为风筝的灯谜:“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这则灯谜与贾探春九天薄命司的判词一个意思,也是她“远嫁”的一处伏笔。同时,又照应了贾雨村中秋节的诗:“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仰头看,看的是明月,这轮明月将如风筝般远飘。仰头看月光,其实也隐含了仰光。
第二,在这回书中,有一个唱旦角的小孩与林黛玉酷肖,这个小旦就是后来的芳官。贾宝玉给芳官取了很多名字,其中就有“耶律雄奴”。这个名字应当出自缅甸第一个王朝蒲甘王朝的创始者——阿奴律陀。当然,“耶律雄奴”也是一语双关的用法,还有其他的隐喻。
那么,贾探春是何时“远嫁”真真国的呢?
据《南明实录》、《明季南略》等史料记载,南明最后一个皇帝朱由榔在吴三桂所率清兵的攻击下,于永历十二年(年)阴历十二月十五日从昆明撤退,往南逃窜。第二年正月十八日,永历帝进入缅甸关隘,当天到达蛮漠(今缅甸八莫)。因与当地官员未达成相关协议,朱由榔于正月三十日继续南行,二月初一到达伊洛瓦底江(大金沙江)。
伊洛瓦底江江宽水急,永历逃亡小朝廷仅以四只船渡江,至二月四日开始渡江。经历一番外交斡旋,永历帝于五月初七日到达阿瓦城(曼德勒),在河对岸驻扎。
查阅万年历,永历十三年这一年正月闰月,也就是有两个正月。因为闰月,清明节就会落在阴历二月,永历渡过伊洛瓦底江期间,就会在船上度过这样一个凄惨的节气。也是因为闰月,三月也得延后一个月,过完清明节之后,才来到林黛玉说的三月初二,贾探春还得过一回生日。
这就是林黛玉说的,“偏忘了这两日是他(探春)的生日”,贾探春在“远嫁”这一年就会遇到“清明”、三月初三两个生日。永历皇帝逃往小朝廷在横渡大金沙江时,因为船少而差点丢下了太后、太子,江边也满是“涕泪”。
这就是贾探春“远嫁”之谜,她不是“出嫁”,而是在末世劫难中出家逃亡。“清明”:清是清朝,明是明朝,既说的是清明节,更是明清之交的末世隐语。那么,贾探春“远嫁”到这里后,又将面临什么样的命运,她的结局又是怎样的呢?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这句话出自《论语·季氏将伐颛臾》,大意是老虎、犀牛从监笼中逃出伤人,祭祀礼器毁坏在匣中,这是谁的过错呢?孔子以此为喻,说的是祸起萧墙。《红楼梦》的作者在书中泣泪成血,检讨乃至控诉南明时期朱家人自相残杀,导致复国大计终成南柯一梦。
抄捡大观园时,贾探春说过这样一句话:“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呢”。这句话正是南明时期各家藩王之间你争我夺,相互残杀、火并,最终导致集体覆灭的真实写照。
读南明历史,犹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受,对于一个即将退出历史舞台的王朝而言,总是周而复始地重复相似的末世劫难。但若是透过《红楼梦》去读南明历史,却从作者的心底感受到了这场劫难是何等的痛彻心扉。
“虎兕相逢大梦归”,同样是本文主人公贾探春的命运结局。这句判词是贾元春“虎兔相逢大梦归”的另外一个版本,应当是作者在“推敲”之间保留的不同隐喻。“虎兔相逢大梦归”,主要写的是贾元春省亲时的状况,是一种倒叙的手法,此时的元春是魂归荣国府,梦里哀告爹娘“儿命已入黄泉”。因而,他必须在丑时末结束省亲,寅时出发回宫,卯时前到达“皇宫”,否则,卯时天亮就“大梦归”了。
“虎兕相逢大梦归”则交代了贾元春因何“命入黄泉”,这个原因便隐写在贾探春的故事之中。
永历十五年(年),莽白发动政变,杀掉了待永历小朝廷比较好的莽达。然后,发起“咒水之难”杀掉了沐天波等永历侍卫。继而,围攻南明驻地,一时间尸横遍野,哭声传值十里之外。真真国女儿诗中所说的“今宵水国吟”,就是发生在泼水节国度的“咒水之难”。
当年十二月,吴三桂攻入缅甸,莽白把永历帝朱由榔交给了清兵。永历十六年(年)三月十三日,清兵押解朱由榔回到曾经出逃之地,此时,刚刚过去“三春”,路途之中,恐怕又得过一个清明节了。这一年,是农历壬寅年,属虎。
《说文解字》中说:“兕,如野牛而青”,这个“青”恐怕就是“清”的谐音,暗喻吴三桂率清兵擒获了永历帝朱由榔。
当年四月八日,康熙下令处决朱由榔。四月二十五日,吴三桂将永历皇帝押至昆明篦子坡。原本要将永历帝斩首,清兵劝说给予其尊严,便把朱由榔父子和王维恭子抬到金蝉寺内,用弓弦勒死。书中以“饯花节”暗写,这一天是春夏之交,“夏金桂”这三个字也就隐伏在这样一段历史之中。
“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其中的“两地”是以地的偏旁“土”组成了“圭”字,圭就是祭祀礼器,作者巧借了《论语》中的“龟玉”,隐藏了明朝,也就是南明的末世劫难。朱元璋之“璋”,就是半圭。
贾探春《鄯骨肉》曲中的“两地”,也是香菱判词中的“自从两地生枯木”的两地,而香菱这句判词也隐含了“桂”字。朱由榔先是袭封桂王,因他是万历皇帝之孙,便继承了南明大统。而一路追杀又将朱由榔勒死的吴三桂,同样有一个“桂”字。贾元春册页画中的那张弓,就是贾家败落的总暗示。
探春清明“远嫁”的事暂时讲到这里,但却远远没有讲完,还得在其他红楼群钗的故事中继续解读。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49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