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春被封为“贤德妃”后,皇帝为了显示皇恩浩荡,特许各位妃子可以省亲,也就是回娘家看看。元春以皇妃的身份回来,自然不能再以宁、荣二府的旧宅来接待。再加上周贵人的省亲别院已经动工了,吴贵妃的家里也到城外看地方了,贾府也不能落后,必须要建一座漂亮的园林出来,免得元春在宫里被其他妃子看不起,所以就有了“大观园”。
大观园落成后,园内各处需要题匾额写对联。按照贾政的说法,大观园既然是为元春省亲而建的,匾额对联由元春亲自来题最好,贵妃题字也能提升园子的价值。但又不可能以空落落的园子来接待贵妃,最稳妥的办法,就是让大家先按照景致,虚合其意,暂时拟定,等贵妃省亲游园之时再敲定名字。
于是贾政带着一大群清客相公游园题字,贾宝玉因近期秦钟死去心情不好,常去园子里散心,被贾政抓个正着,也加入了题字的队伍中。
今年高考作文中关于《红楼梦》的素材,就是出自这一回。虽然贾宝玉在此回表现惊艳,但是众所周知,贾宝玉并不爱读书,贾政怎么会放心让贾宝玉来题字,并且还能如此放心地使用呢?
俗话说:“以匾研史,可以佐旺;以匾研涛,可得涛眼;以匾学书,可得笔髓。”匾额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民俗文化精品,融中国古老文化流传中的辞赋诗文、书法篆刻、建筑艺术为一体,在古代的地位不可谓不高。
贾宝玉的诗文固然不错,但比起攀附于贾府的那些清客相公,应该还是小巫见大巫的。这些清客相公们平时就爱溜须拍马,在如此重要的题词上,不是更应该表现自己么?可是这些门客不仅没有在贾政面前争相表现,反而有意识地帮衬贾宝玉——“原来众客心中早知贾政要试宝玉的功业进益如何,只将些俗套来敷衍。”
如果这些门客要对贾宝玉拍马屁,稍微让他出出风头也就罢了。可这是贵妃省亲的地方,是代表了皇家的威严来的,稍有不慎就会有招上官司,尤其是清朝还有文字狱,众人怎么敢不卖力气应对,贾政又是怎么敢让不学无术的贾宝玉来题字呢?
即便是这些清客相公有名无实,也可以找贾代儒来题字嘛,而且前面贾政也提到要贾雨村来题:
贾政听了,笑道:“所见不差。我们今日且看看去,只管题了,若妥当便用;不妥当时,将雨村请来,令他再拟。”众清客笑道:“老爷今日一拟定佳,何必又待雨村。”
或许是作者也觉得让贾宝玉来题字,确实有些不妥,于是在下一回指出了这个问题:
况贾政世代诗书,来往诸客屏侍座陪者,悉皆才技之流,岂无一名手题撰,竟用小儿一戏之辞苟且搪塞?
这种种不同寻常的地方,终于在元春省亲得到了答案,原来是因为元春和贾宝玉的感情非常深,“其名分虽系姊弟,其情状有如母子”“更使贾妃见之,知系其爱弟所为,亦或不负其素日切望之意”。本来贾宝玉作为“外男”,没有贵妃的手谕,都没有见元春的资格,但是元春却特意点名让宝玉来见她,更是“携手拦于怀内,又抚其头颈”,足以看出她对贾宝玉的感情非常深。
其实,除了元春和贾宝玉姐弟情深以外,还有一个被大家忽略了的因素,那就是他们之间还存在师徒关系。
那宝玉未入学堂之先,三四岁时,已得贾妃手引口传,教授了几本书、数千字在腹内了。
在贾宝玉三四岁的时候,元春就像是贾宝玉的启蒙老师,教他识字念书。作为“老师”,验收“学生”的作业,是再合适不过了。
一方面,贾宝玉的水平还是在的:“其所拟之匾联虽非妙句,在幼童为之,亦或可取。”作为元春亲手教导出来的学生,能在同龄人中出类拔萃,也可以算是元春教导有方。
另一方面,贾元春虽然也读过书,但是跟贾府的门客,或是贾代儒、贾雨村相比,无疑会逊色不少,若是让这些人题字,题得差显得他们没水平,题得好元春则没了发挥空间,说不定硬改了还会闹笑话。
所以题字的活交给贾宝玉,就是再好不过了。
大观园的大部分建筑,经过贾宝玉的题字后,效果也确实不错,贾政说到了园内各处亭台轩馆都是宝玉所题,元妃“含笑”说“果进益了”。“进益”的同时,又能让元春有修改的空间,又是以姐弟合作的名义题字,甚至还能化为美谈。
当然,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元春的身份特殊。如果换成是皇帝出行,贾府要像江南甄家一样去接驾,给贾政一百个胆子,他也不敢让贾宝玉题字。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48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