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大观园 >> 大观园新闻 >> 正文 >> 正文

从三首海棠诗,看宝黛钗三人行宝玉是天平

来源:大观园 时间:2023/2/15

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

绛珠仙草和神瑛侍者,前世缘未尽,今生大观园内再续不了情。

两位仙人下凡历劫之前,一个是三生石畔的绛珠草,虽然紧邻灵河,奈何隔岸观火,只可远观。一日,赤瑕宫神瑛侍者路过,看了一眼,觉得这小草虽楚楚可怜,却有仙风道骨。于是神瑛侍者日日以灵河之水灌溉,以天地之甘露滋润。

这绛珠草,在天地精华的滋养下,得道成仙,脱去草本外衣,幻化成一名美貌女子,每日云游离恨天。饥食蜜青果,渴饮灌愁水。她总觉得心里有一段缠绵的情意,有一段说不出的遗憾。

一日,神瑛侍者动了凡心,要到人间历劫,报请警幻仙子批准。警幻仙子准许,又点化绛珠仙子,何不趁此机会偿还他的灌溉之恩?绛珠仙子欣然应允,说道:

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

宝黛钗

却不知,为了他二人报恩的前缘,多少人纠缠一生,有多少人陪他俩一起经历了一场情劫。

神瑛侍者选择了钟鸣鼎食的贾府,要经历一下人间贵族公子的生活。衔玉而生的宝玉,正是带着前缘而来。绛珠仙子选择了苏州这个灵秀之地,今生,她化为林家的掌上明珠,公侯家的千金。两个人相隔千里,若要报恩,困难重重。

所以,黛玉小时候,才有和尚一再劝告她的父母,若要这孩子一生平安,不能离开苏州,不能见到外男,最好的办法便是出家。林如海和贾敏只有黛玉这一个心肝宝贝,怎么舍得?

或许,这本就是警幻仙子事先安排好的路线,天命难违。黛玉和宝玉的缘分,任谁也阻挡不了。为了让绛珠仙子完成偿还眼泪的愿望,警幻仙子煞费苦心,势必要让她比别人多一些劫难,那眼泪才能至情至真。

三生石

只是,谁都预想不到,前世之恩好报,今生之缘难了。黛玉眼泪流尽,代替绛珠仙子偿还灌溉之恩,一缕仙魂重回离恨天。神瑛侍者本可以继续他的人间生活,娶妻生子、儿女满堂,享受天伦之乐,也不枉在人间走一回。

谁能料到神瑛侍者动了真情,忘了自己的初衷。他忘不了林妹妹,抛下家中刚娶的妻子,年迈的父母,跟随跛足道人,飘然而去,从青埂峰来,又回到来时路。

宝钗,今生与宝玉、黛玉卷入一场感情纠葛,痴缠一生。她是民间女子,原本可以平安过一生,相夫教子、其乐融融,却没想到,人生路上,三人同行的这段路,给她带来的是无尽的伤悲。她只是宝玉生命的过客,从未得到这个人,也更未得到真她的真心。

难道,那跛足道人是暗中保护黛玉、来阻止这场的悲剧?若不然,他为什么不让黛玉远行,不让她见宝玉?为什么要送给宝钗金锁,遇到有玉的人就嫁给他?

只是天命不可违,天机无人能参透。今生既来人间,他们便是肉身凡胎,与凡间融为一体,感受人间的喜怒哀乐。只是,宝玉的性格与别家贵族公子不同,他众生平等的心态、对女子的尊重,本是他的天性,却无人理解他。反倒落得一个不爱读书、喜欢在内卫厮混的公子哥形象。

宝玉与黛玉

前世有知遇之恩,今生更加灵犀相通。

真正读懂宝玉的,是黛玉。她懂得宝玉追求自由的灵魂,也理解他不愿被束缚的性情。心有灵犀的两个人,不用过多语言,便能读懂彼此的心意。

《红楼梦》第三十四回,宝玉挨打后,怕黛玉担心,让晴雯送去两条旧帕。晴雯道:这又奇了。他要这半新不旧的两条手帕子?他又要恼了,说你打趣他。宝玉笑道:你放心,他自然知道。

黛玉问晴雯,:这帕子是谁送他的?必是上好的,叫他留着送别人去罢,我这会子不用这个。晴雯笑道:不是新的,就是家常旧的。林黛玉听见,越发闷住,着实细心搜求,思忖一时,方大悟过来,连忙说:放下,去罢。

宝玉一番苦心,由最信任的晴雯送来,可见在宝玉心里,将来成为家人的,非黛玉和晴雯莫属。黛玉的担心,黛玉的苦意,宝玉早已心领神会。只是在那个时代,他不可能直接表达。黛玉何尝不是如此?黛玉的多病也许只是一种掩饰,掩人耳目。因为她的心病足以让她没有任何立足之地。黛玉又喜又悲,转念又觉得可笑、可惧,心内五味杂陈,在手帕上题了三首诗。

黛玉题诗

《红楼梦》三十七回,得了新差事的贾芸,尽心尽力负责大观园的花木采购。一天,贾芸得了两盆白海棠,是稀有品种,便给宝玉送来。恰好探春提议建诗社,宝玉赞成,姑娘们开心。大家分别起了别号,黛玉因为爱哭,探春给她取名潇湘妃子。李纨封宝钗为蘅芜君。

黛玉和宝钗的别号,都暗含了她们今后的命运。湘妃竹的典故来源于娥皇女英,姐妹两人同嫁舜帝为妻,舜帝有一次到南方巡视,死于苍梧。娥皇女英得知后,抱竹痛哭,泪洒青竹成斑,两人也因悲伤过度,泪尽而死。从此斑竹有了潇湘竹或湘妃竹的称呼。

黛玉的死因,一直是迷。有人猜测黛玉跟探春一样,因为政治利益,远嫁他乡,相思泪尽而亡,刘心武解读《红楼梦》则认为黛玉在一个月圆之夜沉湖而死,更有人根据玉带林中挂这一诗句推测黛玉自缢而亡。

宝钗住在蘅芜苑,谐音即为恨无缘。年轻寡居的李纨为宝钗赐名蘅芜君,预示了宝钗日后的悲剧,和李纨一样,孤苦无依。红楼无虚笔,曹雪芹擅用草蛇灰线的写作手法,先用大量铺垫,然后,真相慢慢浮出水面。

假如黛玉没有遇到宝玉,宝钗也会成为一个合格的好妻子,与宝玉举案齐眉,平平淡淡过一生,而黛玉无需用眼泪偿还前世欠下的灌溉之恩,平安过此一生。

但是他们三人,终究在大观园里相遇、生活,演绎了一段缠绵感人的红楼梦。

宝钗

姐妹们开始作诗,由迎春来限韵。首句门韵,依次盆、魂、痕、昏韵,以七律作诗,以白海棠为题。我们先看宝钗的诗。

白海棠薛宝钗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欲偿白帝宜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这一句是点睛之笔,突出了白海棠的美,素雅纯洁的白海棠,比鲜艳的颜色更动人,宛若不施粉黛的仙子身着白色纱衣,袅袅婷婷,像周敦颐笔下的莲花,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高贵纯洁得让人不敢靠近,有点清冷的白海棠,不正是宝钗的特点吗?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海棠诗中曾用醉看春雨洗胭脂形容雨中海棠的妩媚,颜色娇嫩欲滴、红得像胭脂的花瓣在雨中楚楚可怜。白海棠像玉一样高贵,又像冰雪一样纯洁无瑕。

白海棠

被清洗过的白海棠晶莹剔透,仿佛卸妆、洗去胭脂,用清水沐浴后的佳人,未加粉饰的容颜楚楚动人,这里突出了白海棠与众不同的美。

愁多焉得玉无痕,有人说是宝钗在影射黛玉多愁善感,反衬自己安静、平和,很少感伤。我倒觉得,这句诗赞美白海棠自重,她从不羡慕那些艳丽的花儿,因为她对自己的美有自信,所以从不妄自菲薄。否则的话,白玉一般的花瓣岂不要因为太多忧愁留下痕迹?

这里拟人的写法,既是写白海棠,也是写宝钗自己。诗的最后,很关键,因为预示了宝钗的结局。白帝是传说中的五大天帝之一,主管秋事。白海棠珍重芳心,清高自重,她想用自己的清白、纯洁报答白帝,因为白海棠吸收天地精华之雨露,秉承仙风,别具一格。

宝钗以白海棠比喻自己,以白帝比喻宝玉,她内心深处的秘密,委婉地写在这首海棠诗里面。这首诗被李纨评为第一,宝玉心有不服,其实我也不服,因为黛玉写得更有灵气、

宝钗与袭人

为什么宝钗要晚上几次三番造访怡红院?她以各种借口接近宝玉,以至于影响到大家休息,间接制造矛盾冲突,导致黛玉无端被晴雯关在门外。为什么端庄、自重的宝钗要在夏天中午造访怡红院?在宝玉午睡时闯入人家卧室,还在一旁绣肚兜。

曹雪芹为宝钗添上的这几笔,自有他的深意。宝钗的内心,对宝玉也是情有独钟吧。如今的情难自禁,更能衬托她婚后的凄凉和孤独。悲剧的感觉,无需说一句话,早已浸透在字里行间。

书中的林妹妹,活泼、可爱,幽默风趣,你看她对婆子、丫鬟们多友好、多大方。对送燕窝的婆子,一抓就是一大把钱。黛玉对紫鹃,也是以姐妹相称,紫鹃敢当面指出黛玉的不对,她们不像主仆,而是知己。

很多人质疑黛玉的治家能力,其实,妹妹还是天才的领导者。无为而治的潇湘馆,井然有序。丫环、婆子们相处友好,就连鹦鹉也被调教得聪明乖巧,跟着林妹妹都学会了背诵葬花吟。每天,最温馨的事情,莫过于:每天等着燕子飞回家,才放下珠帘。多么温馨和睦的一家人!

黛玉

《红楼梦》第四回薛宝钗来到贾府后,行为豁达,随分从时,很会察言观色,很得人心。大家都夸宝钗端庄大方、容貌丰美,相比孤高自许、目无下尘的黛玉,可是强多了。就连小丫环,也多喜欢与宝钗玩。

原本和宝玉地位一样,受到贾母万般宠溺的黛玉,连迎春,探春,惜春三个亲孙女都要靠后,这下来了个宝钗,黛玉心里酸酸的。书中这样写,黛玉心中便有些悒郁不忿之意,宝钗却浑然不觉。

很多人看到此处,便说出宝钗千般好,黛玉万般不是,却不知曹雪芹最喜欢正话反说。他最欣赏、最喜欢的是黛玉。书中的林妹妹充满立体感,即便有缺点,也让人觉得可爱。而且,大家都忽略一点,林妹妹的小气、吃醋、无理取闹只给了宝玉一个人,她对别人大方,说话也总能一针见血,风趣诙谐。

黛玉和宝玉

作为解语花的白海棠,最能阐释宝黛钗之间的感情纠葛。姐妹情、知己情,爱情、亲情,那一首首诗,散发着海棠的清香,蕴含着海棠的花魂。人即是花,花亦是人。

白海棠林黛玉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与宝钗的字字斟酌不同,黛玉沉思片刻,一挥而就。她的诗充满浪漫主义色彩,飘逸灵动、清雅俊秀,文如其人。黛玉洒脱自如的性格在诗中可见一斑。

别人写出了白海棠的外在,黛玉却写出了白海棠的魂。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她没有直接点出白海棠的美,却用梨蕊和梅花形象地写出白海棠梨花般洁白无瑕,梅花般傲骨自尊自重。

黛玉无需刻意强调珍重芳姿,无需彰显昼掩门以示清高,她举重若轻,轻描淡写中给人留下最深刻的印象。就凭这一句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黛玉的咏白海棠便已傲视群芳。

黛玉

更不用说,她在开头写到的把冰碾碎当做白海棠的土壤,用白玉做花盆。白海棠的高贵无需多说,一切尽在不言中。一身诗意的黛玉把自己与白海棠真正融为一体。

宝钗的温暖的表面下实则清冷、拒人于千里之外,黛玉看似刻薄,实则活泼灵动、温暖真实。她从不掩饰自己的喜好,从不刻意讨好别人。白海棠的美为什么要关起来?她偏要半卷湘帘半掩门,要让白海棠的美绽放给更多人来看。

月中仙娥用白绢轻纱裁剪成白裙,闺中女子却在秋日因为孤苦无依用来拭去泪痕。花与人自由切换间,我们仿佛看到失去双亲的黛玉一个人在大观园里的孤单,难以诉说的哀愁。黛玉的惆怅、哀怨读来没有一点刻意,如此含蓄,如此浪漫唯美,又如此让人心酸。

诗的最后,娇羞默默的白海棠满怀深情,在黄昏里欲说还休。如此率真、可爱、纯情的岂止是白海棠?也是黛玉自己。黛玉的优秀早已无需任何标签,无需别人口中的第一,她只做真实的自己,而宝玉真正喜欢的,也正是这样的林妹妹。

宝钗的梦想,黛玉的真诚,都在这海棠诗中。而宝玉的态度,也在他写的海棠诗中。

宝玉和黛玉

宝玉在诗中写到:

白海棠贾宝玉秋容浅淡映重门,七节攒成雪满盆。出浴太真冰作影,捧心西子玉为魂。晓风不散愁千点,宿雨还添泪一痕。独倚画栏如有意,清砧怨笛送黄昏。

诗中提到了杨贵妃与西施,而这两个人象征着宝钗与黛玉。宝玉爱读《庄子》,崇尚自然,讨厌虚与委蛇。他以拟人的手法开头便写出白海棠的姿态、颜色,雪白的白海棠像淡妆的佳人,重门映着身影,花在枝头一层层绽放,花盆里仿佛落满洁白的雪花。

太真出浴后娇媚的身姿宛如冰作影,其清冷不可接近的相貌恰似宝钗。捧心西子用玉作魂,正如黛玉清高自重、不染纤尘。

宝玉在诗中暗写了宝钗、黛玉的结局。早晨的风吹不散心中的愁绪,夜晚的雨滴又让佳人平添泪痕。白海棠只管在风中摇曳生姿,哪里有这么多忧愁?只不过是宝玉把黛玉化身笔下的白海棠,心疼她孤苦无依,怜惜她体弱多病。

诗的最后一句,把白海棠比作独倚画栏的佳人,深情的海棠花可能懂得秋夜捣衣的孤苦?可能理解昏黄中笛声的哀怨?

秋夜捣衣多用来形容古代妻子思念出征在外久不归家的丈夫。有人说诗中宝玉用来形容自己思念死后的黛玉。我觉得这里既有对黛玉的思念,也有宝钗对宝玉的思念。

宝钗

我自己曾为宝钗填过一首一剪梅,写的是宝玉出家后,宝钗回首往事。

一剪梅品味红楼之蘅芜君

怅望西风又是秋。菊开旧圃,霜满枝头,何时归雁过西楼?瘦月清愁,总是难休。

几度苑中独自游。艳冠群芳,最是温柔,欲偿白帝却难留。归梦悠悠,韶华空流。

这首词写于年,用了倒序的手法。早在大观园题菊花诗,曹雪芹就通过宝钗的笔墨暗示了她今后的命运。

宝钗嫁给宝玉怎么可能是高额续书中所写?被人用掉包计的方式,在夜间匆匆嫁入贾府。宝钗亲眼见证了宝玉对黛玉的一往情深,也懂得黛玉的情比金坚,怎么可能在黛玉在世时拆散他们?

黛玉和宝钗

宝钗性格中的圆滑与看似虚假,只是她为了保护自己的一层外衣,她的出身,她的家庭,容不得她像黛玉一样率性、洒脱,她步步为营,处处小心,违心地讨好每个人,只因为她背后有年迈的寡母,不争气的哥哥,飞扬跋扈不懂持家的嫂子。她能怎么样?

钗黛合一应该是曹雪芹的愿意。黛玉和宝钗并列红楼十二钗之首,不分伯仲。宝钗与黛玉也是惺惺相惜的知己。宝玉有一次问黛玉,是几时孟光接了梁鸿案?原来,黛玉和宝钗的关系日渐融洽,宝玉纳闷。

黛玉说因为自己当众说了几句戏文,被宝姐姐好心教育。宝玉笑着说,原来是因为小孩子口无遮拦,就接了案了。举案齐眉原本指夫妻相敬如宾,这里呢,宝玉幽默地比喻黛玉和宝钗之间的关系。

黛玉或者远嫁,或者早逝,然后宝钗才嫁给宝玉,这当然也是猜测。很多年前,我还为林妹妹写过一首古风,把自己感动得泪流满满。

湘妃竹青翠欲滴,绿鹦哥架上低语。

潇湘馆龙言凤语,沁芳桥芳踪难觅。

柳絮纷飞随风去,桃花尽日逐水流。

桃花满地归何处,洒向空阶待故人。

再无锦囊收艳骨,何处净土掩风流?

海棠寂寞开无主,新词婉转有谁赋?

梨花似雪偷去蕊,梅花傲骨借去魂。

秋深菊花傲霜立,风露清愁芙蕖开。

冰肌玉骨承仙露,灵河岸边一绛珠。

寒塘已渡鹤影去,冷月何处葬花神?

风露清愁芙蕖开,也是我最喜欢的一句,你看,多像林妹妹!带着淡淡的愁绪,却又不染污泥,纯洁高贵。

宝黛钗

宝钗很好,温柔端庄、善解人意,大方得体,深爱宝玉。黛玉很好,聪明灵秀,仙气飘飘,才华横溢。宝玉很好,细心体贴,处处周到。他们三个,都很好。

是上天的安排?还是冥冥中注定?他们三人,出现在彼此的生活里。宝玉的心里只有黛玉,这才是宝钗最大的悲哀。

可是,爱,哪有公平可言?宝钗付出了那么多,宝玉的心里,仍然是林妹妹。他心里的天平,彻底地倾向黛玉,宝钗赢了那么多人,却唯独输给自己,因为她无论做什么,都不能让宝玉爱上自己。

因为,三生石上,贾宝玉的名字旁边,清楚地写着林黛玉。

宝黛钗三人行,才有了今天的《红楼梦》。

#MCN百夫长计划#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35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