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大观园 >> 大观园新闻 >> 正文 >> 正文

红楼十二钗品传之妙玉李纨两个才女,压抑

来源:大观园 时间:2023/1/30
宁夏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a_4710728.html
                            

原创施珏骆新书房红

千里东风一梦遥

清明涕送江边望

妙玉

要说十二钗里最不招人喜欢的人物,估计很多人会选妙玉。

妙玉是个怪人,身份成谜,脾气古怪,不僧不俗的,连黛玉在她眼里都是俗人,但是黛玉也不恼,妙玉一个畸人、槛内人,黛玉这种名门闺秀,不会与之计较的,就算妙玉对宝玉格外地好,黛玉一点儿飞醋都不会吃。

妙玉和大观园里的姑娘们相比,年龄算是大的,入了大观园已经是十八岁,作为一个带发修行、有度碟的出家人,妙玉的任性和分别心也完全不符合她的身份,行为举止乖张,才华横溢却一肚子的不合时宜。

妙玉的家世有很多说法,我们不去过多讨论,就看她的生活习惯和日常用度,便知必然是权贵阶层出身。随便拿出来的东西就够一般人家吃大半辈子了。

因刘姥姥用了她的成窑五彩泥金小盖钟,就直接想扔了,在宝玉的劝说下才送给了姥姥。《博物要览》载:“成窑上品,无过五彩。”

这样随意扔掉一件珍贵的器物,只有家底儿厚的人才能够如此地不在意,妙玉应该是藏有不少的古董器物,估摸着也是家中父母考虑到妙玉的未来,而给到她的一份保障。

妙玉从小在苏州蟠香寺出家,说起来和黛玉的情况一样,不出家身体好不了,有替身也不行,只好亲身出家才好。

这些理由在我看来都是借口,哪有大家人家的姑娘自己出家的,黛玉身体再不好,有癞头和尚说了必须要出家,也没有付诸实施,可见妙玉的家族是出了大事儿,才把女儿送到庙里保全,而官府是不会为难出家人的。

妙玉和邢岫烟是旧相识,两人在苏州做了十年的邻居,岫烟家境寒微,租了庙里的房子住,两人住处仅一墙之隔,因此妙玉对邢岫烟还有半师之谊,她教岫烟识字,直到妙玉进京城。

林、史二人对妙玉的才华高度赞美。因从邢岫烟嘴里听到妙玉常说:“古人中自汉、晋、五代、唐、宋以来,皆无好诗,只有两句好,说到:‘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

所以她自称槛外之人。又常赞:“文是庄子的好。”

宝玉在知道了邢岫烟和妙玉的师徒关系后,曾用一句话夸过邢岫烟:“怪道姐姐举止言谈,超然如野鹤闲云,原本有来历。”这也是从侧面在赞美妙玉的言谈和风骨。

邢岫烟

妙玉的不讨喜,估计也和幼年家族的骤变有关。她的师父是个有本事的,保护了她十几年,携妙玉入京城暂住后圆寂,临终前也不让她回苏州,估计是担心她没有能力保护自己。所以妙玉入贾府,应该也是妙玉的师父一手安排好的。

妙玉的个性是“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她的洁癖和宝玉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宝玉顶多不爱看那些老嬷嬷们,爱看年轻貌美的姑娘,这个可以理解。

就连贾母这样尊贵的身份,都愿意和刘姥姥玩儿几天,还玩得非常开心,妙玉这样的做派,未免就不够大气了。

妙玉对刘姥姥的厌弃,只能够说明她对外部世界的无知。毕竟妙玉从小没有在大家族生活过,虽然有师父教导,也有人服侍,锦衣玉食地养大了,虽然有大家族出身的形容作派,却没有养成大家族姑娘的心性。

妙玉还把自己吃茶的绿玉斗当着薛林二人的面拿给宝玉用,好在薛林二人有大家闺秀的修养,否则早就谣言满天飞了,王夫人第一个容不了她,最怕“狐媚子”的王夫人,哪里接受一个出家人和自己宝贝儿子的绯闻呢?

贾府最后一个中秋夜,黛玉和湘云联诗,一直联到:“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之句,妙玉突然出现了,还笑道:“好诗,好诗。果然太悲凉了,不必再往下联。若底下只这样去,反不显这两句了,倒觉得堆砌牵强。”

二人不防,倒吓了一跳,细看时不是别人,却是妙玉。二人皆诧异,因问:“你如何到了这里?”

妙玉笑道:“我听见你们大家赏月,………快同我来到我那里吃杯茶,只怕就天亮了。”

二人随妙玉来到庵中,妙玉接着二人的诗又续了十三联,湘云、黛玉赞妙玉曰:“可见我们天天是舍近求远,现有这样诗人在此,却天天去纸上谈兵。”

遇到黛玉湘云二人的妙玉,分明又成了个贴心的姐姐,妙玉的心性是不定的,对宝玉的情愫也是不掩饰的。

第五十回里,大家稀罕栊翠庵里的胭脂红梅,却不知道怎么讨要。

黛玉对妙玉很了解,她让宝玉一个人单独去找妙玉,李纨担心雪天路滑,让人跟着,黛玉忙说:“不必,有了人,反不得了。”

宝玉独自去,果然讨来一枝疏密相间,花吐胭脂,香欺兰蕙的梅花。

妙玉的个性放在任何时代都是会吃亏的,虽然她也懂得对贾母奉茶,却也是不卑不亢的态度,她依然不会“装”,不懂得掩藏自己的锋芒,这样的妙玉,真的很难讨人喜欢,当然,对于讨人喜欢这件事儿,她必然是不会在意的。

枉与他人作笑谈

如冰水好空相妒

李纨

李纨在书香门第长大,在第四回,曹公就给她单独写了一段小传:

这李氏亦系金陵名宦之女,父名李守中,曾为国子监祭酒,族中男女无有不诵诗读书者。

至李守中继承以来,便说“女子无才便有德”,故生了李氏时便不十分令其读书,只不过将些《女四书》、《列女传》、《贤媛集》等三四种书,使她认得几个字,记得前朝这几个贤女便罢了,却只以纺绩井臼为要,因取名为李纨,字宫裁。

因此这李纨虽然青春丧偶,居家处膏粱锦绣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无见无闻,唯知侍亲养子,外则陪侍小姑等针黹诵读而已。

国子监祭酒,相当于如今北京大学校长的职位。虽然说其父并不在意教导李纨读书,但毕竟是出身诗礼世家,耳闻目染之下,无师也能够自通,因此,李纨的诗词功夫一点儿都不差的。

大观园里的“海棠诗社”当初是探春提议的,但李纨自封社长,她还安排了迎、惜二春为副社长,因为社长和副社长一般只做诗评可以不用写诗,这样也避免了二春诗词平庸的尴尬。

让不通文墨的凤姐担任监社御史,也就是担任赞助人,这样保证诗社有持续的经费。她对社内的职务安排合理、且各司其职。

李纨还给诗社立了规矩,每月初二、十六两日开社必须到稻香村,出题限韵都要依她的。稻香村因诗社而有了勃勃生机,俨然成为了古代名媛下午茶场所。

李纨既懂得立规矩,也懂得合理安排职务,可见她的才干不凡。

和小姑子们在大观园里一起生活,激发了她内心的热情,她在元妃省亲那天写下了这样的诗句:

文采风流匾额

秀水明山抱复回,风流文采胜蓬莱。

绿裁歌扇迷芳草,红衬湘裙舞落梅。

珠玉自应传盛世,神仙何幸下瑶台。

名园一自邀游赏,未许凡人到此来。

她写的这首诗丝毫不逊色四春之作,可见在文采上,她是一直在藏拙的。

她应该是碍于自己寡妇的身份,安分守己才是一个寡妇应有的表现。如果她没事儿就写首诗,那么写什么题裁呢?闺怨肯定不行,怀春更不行,伤秋也要不得。

海棠诗社剧照

贾府待她不错,月例银子和贾母一样,每个月20两。她自己在外面还有庄子可以收租,所以,财务上也没有困扰,她只要安安份份的教导好贾兰就行了。

贾兰是个爱读书又聪慧的好孩子,不读书的时候就练习骑射,有曾祖之风。后来贾兰也成为了贾府再次中兴的关键。

这一点我们可以在李纨的曲词《晚韶华》里可以窥探到。最终是她青春韶华不再,但靠着儿子贾兰的出息,迎来了凤冠霞帔的晚韶华,但这一切来的还是太迟了,李纨终究还是到太虚幻境里的薄命司去报到了。

李纨有一点也很古怪,她甚是讨厌妙玉,估计她对于妙玉身在庵堂却不掩饰自己的青春萌动,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嫉妒甚至憎恶。

因为李纨自己就是贾府的贞节牌坊,而妙玉却没有像她一样“心如古井”,那种披着出家衣裳却止不住的青春明媚,令李纨感觉到自己青春守寡是如此地痛苦不堪。

两个貌似处境相似的人,却活出了不一样的精神面貌,如此巨大的反差,刺痛了李纨的眼睛,更刺痛了她的心。

因此,李纨对妙玉这个人的评价在第四十九回中直白地表达了出来:

那时众人在大观园玩乐赏雪之际,大家想起来问妙玉要她庵里的胭脂红梅,可是李纨却突然说了一句:“可厌妙玉为人,我不理她。”最后还是黛玉差了宝玉去问妙玉要了一枝。

其实,李纨自己住的稻香村里还有”几百株喷火蒸霞的杏花”,那开得如火如荼的杏花,是满园关不住的春色,也是李纨内心的向往。

奈何这个大观园,既给了她活着的希望,却也带来了更大的绝望,只要她看到妙玉,就觉得是在反讽她自己的生活,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她过着清心寡欲六根清静的日子,比妙玉还要像个“姑子”。

李纨作为一个读了点儿书也颇有文采的女性,怎么能够甘心自己的青春就这样被辜负了?

她心里的恨和怨怼无处发泄,把满腔愤懑倾泻在“不守规矩”的妙玉身上,对她来说是最安全的方式。

如果李纨的丈夫贾珠未早逝,李纨就是荣国府当仁不让的管家大奶奶,也是众人眼中高高在上的当家主母,哪有如今王熙凤什么事儿。王熙凤是“二奶奶”,李纨才是名正言顺的“大奶奶”。

而且李纨执掌中馈的能力也不比王熙凤差,贾府挑的媳妇儿,都是一等一的好才干。从探春宝钗二人协理大观园的时候,李纨就帮着出了不少点子,点点到位,非常有头脑。

贾珠之死,导致李纨掌家权的彻底丧失。而贾珠的死,也是另有隐情的,这一点,我们留待以后再说。

原标题:《红楼十二钗品传之妙玉、李纨:两个才女,压抑与反压抑的人生》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34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