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聂桥
摘要:《红楼梦》里有大量的宗教描写,显示了作者对宗教学说有着极高的造诣;从书中各种教派的交叉描写,看不出作者明显的宗教倾向,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红楼梦》作者绝非一个专业宗教人士,因为他对宗教采取的是一种实用主义的态度,近乎游戏人生,而多处的“诽僧谤道”行为也是宗教信徒所不容的,我心中的“明镜”岂能蒙尘?精通宗教,但不为宗教所束缚,给宗教涂上感情的色彩,让宗教为我所用,这就是一个多才多艺且又多愁善感的作家对宗教的独特视角。这是一个僧人或者道士所做不到的,不知道如来和玉帝能否?
《红楼梦》中的宗教倾向一直是人们热议的话题,佛教试图通过书中的“万境归空”等描写让佛教成为《红楼梦》的主流思想,而道家也从来没有放弃通过《红楼梦》布道的努力,更有人“高屋建瓴”地试图把儒释道合一的高帽冠之于《红楼梦》,反正一个天才写出的“天书”怎么拔高也不过为。
一、三教合一,仅是愿望
首先把儒学归于宗教范畴有点牵强,它更多的是一种人生哲理,故本文也不对儒学进行讨论。三教合一,是喊了很多年,但何尝真正合过?虽然明代有把三教的统领人物像立于一室的状况,但仍然是庙里住和尚,观里养道士;和尚剃度,道士留发。金庸的《倚天屠龙记》中的少林武当两派为争当正派盟主而大打出手,正是社会现状的真实反应。至于说两教的思想一致,更是胡说,虽说两教都是建立在虚无飘渺的基础之上,都有劝人向善的说法,但两教教义的分歧还是很大的。比如说在人死后的归宿问题上,道教主张的是成仙,是长生不老;而佛教主张的是轮回转世——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谁能把两者调和在一起呢?我们还是少玩些大概念,老老实实地从文本中看《红楼梦》是如何描述佛道两教的。
二、一僧一道,亦僧亦道
其实要搞清《红楼梦》中的宗教倾向并非难事,我们也用不着费那么大的力气去分析论证,只需把书中涉及宗教的描写一一列出,答案也就一目了然了。
《红楼梦》中的宗教描写是从一僧一道开始的。第一回,一僧一道从大荒山无稽崖青梗峰路过,看到了女娲补天剩下的补天石。注意,这女娲就是道教神仙传说中创始元灵四徒弟之一,为中华上古之神。一僧一道携带着石兄到警幻仙子宫中交割清楚后,便幻化成跛足道士和癞头和尚来到了人间,并且向甄士隐预先透露了香菱的命运。
(警幻仙姑)再次注意,警幻仙子由一僧一道正式推出,警幻仙姑属于哪教哪派?警幻仙姑赋中的八个字把警幻仙姑的来历交待得十分清楚:“瑶池不二,紫府无双”。
我们再看《红楼梦》人物对佛道两教的态度:
王夫人整日间吃斋念佛;
贾敬一心炼丹求道;
贾惜春痴心向佛教;
十二钗唯一的尼姑妙玉最喜欢的却是庄子的文章;
宝玉一次参禅,一次袭《庄子因》,真搞不懂他到底是信佛还是信道;
湘云向侍女讲阴阳,那只能是道家思想;
因果报应不独佛家专利,道家也深谙此道;
贾迎春遇到烦脑时会用道家的《太上感应篇》来排解;
还有《红楼梦》中的宗教活动:
铁槛寺是贾府的家庙,供死人停灵之用,正是“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
《红楼梦》最大的一次宗教仪式是在清虚观的贾母打醮;
《红楼梦》中庙的数量虽然多于观的数量,但清虚观之名却是取自道教的大本营月宫(清虚府洞天);
可卿去世,停灵期间请了僧道两教人员做法;
从以上描写中我们看不出作者明显倾向哪一教派,反倒觉得在宗教描写上有点乱的感觉,从这点看,这样的描写绝不会是一个虔诚的佛教信徒或道家弟子所为。《红楼梦》文本对宗教显然是采取了一种写实或者叫实用主义的方式。正如第三回的一段脂批所言:“奇奇怪怪一至于此。通部中假借癞僧、跛道二人点明迷情幻海中有数之人也。非袭《西游》中一味无稽、至不能处便用观世音可比。”“一僧一道”来往于红楼,只为“点明迷情幻海”,而并非要传经布道,“亦僧亦道”足以证明《红楼梦》作者不可能是一个正宗的宗教人士,关于这一点,下面还有更深入的分析。
三、诽僧谤道,游戏人生
有不少人根据《红楼梦》中的宗教元素,断定《红楼梦》作者一定是一个高僧或得道高人。但通过文本中的全部涉及宗教的文字,我却得出了相反的结论,按《红楼梦》中对宗教的态度,作者绝非是一个教徒。
有关“诽僧谤道”的证据在《红楼梦》中可以说是俯拾皆是,最简单的就是这一僧一道在人间的幻象,“那僧则癞头跣脚,那道则跛足蓬头,疯疯癫癫,挥霍谈笑而至。”此等形象与传统意义上的僧道形象相去甚远。大家都应该看过金庸的《倚天屠龙记》,对于其中的少林和武当两大名门正派应该是印象深刻吧,那才是和尚和道士的正规形象。《红楼梦》中这二位倒有点旁门左道的意味。
《红楼梦》并没把佛教和道教当做什么真正的教派来对待,文中对两教多有戏弄:空空道人看了《石头记》改名情僧,这曾引起佛教信徒的欢呼,认为是空空道人归入了佛门。可你要仔细掂量一下“情僧”两个字,问题就来了,佛家弟子第一要旨就是要六根清静,如果能被情打动,成了所谓的“情僧”,他还是僧了吗?再举一个例子,《红楼梦十二支曲》中的有这样一段:“闻说道,西方宝树唤婆娑,上结着长生果。”西方宝树说的是佛教圣地,而长生果说的却是道教的人参果,也就是《西游记》中被孙悟空推倒的那棵树上的果子,三千年才结三十个,是道教中的极品,怎么会跑到西天上去呢?再者,佛教讲的是“轮回转世”而不是“长生不老”,两者能揉合到一块吗?这种近乎游戏的做法只能是出自文学家的笔下,任何一派的教徒也不会容忍这种做法的。柳湘莲偏偏是在一座破庙前被一个跏趺而坐的道士度化的,这又把佛教置于何地位,难道癞头和尚不能吗?
还有,书中出现多个专职宗教人员,大部分不干好事。最先有戏的应该是馒头庵的那个老尼姑,她干了些什么呢,帮助别人行贿,并且精于拍马屁,一个尼姑其精于世故不逊凤姐。还有那个智能儿与秦钟偷情,完全违背教义。张道士虽说没干什么坏事,但请客送礼之俗事样样精通。第六十二回宝玉生日,因是在国丧期间并未张扬,但他却也能闻着味率先送了四样礼。马道婆披着佛教的外衣,除了敛财,还做着害人性命的缺德事。贾雨村放纵杀人真凶薛蟠,却请来道士做假道场骗人。王夫人吃斋念佛,对待金钏和晴雯痛下狠手时却没有一点恻隐之心。
这就是《红楼梦》作者笔下的宗教人士,大家千万不要因为开头那几句貎似教义的“悟空”之语就把《红楼梦》当成宣传宗教的阵地。《红楼梦》中的宗教是艺术化的宗教,异化了的宗教,甚至还有点离经叛道。
四、仙缘当道,逃避现实
如果非要对《红楼梦》的宗教倾向分个高下不可的话,那还是应该首推道教。
第一回,甄士隐梦中听到一僧一道对话,那僧道:“……只因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时有赤霞宫神瑛侍者,日以甘露浇灌,……”借“西方”交代书中男女主人公的来历。人物中除了那一僧一道中的一个和尚(或再加一个情僧),佛教再无出彩之处。的“西方宝树”,以及宝钗调侃黛玉时说出一句“如来佛也够忙的”之外,对佛教的教义鲜有提及。在红楼文化的顶层结构里佛教是很薄弱的。
(女娲补天)反观书中对道教的描写则是成系统的。从女娲补天的故事开始,加上太虚幻境的警幻仙子。从一开始道教就统治了《红楼梦》中的宗教系统。一僧一道在人间分手后,主要事情都是跛足道士所做,用太虚幻境空灵殿上的风月宝鉴度化贾瑞,度化甄士隐。那“癞头和尚”呢,除了和跛足道人一起显通灵宝玉外,不是给宝钗送金锁(此事从薛家口中说出,其真实性存疑),就是给黛玉送告诫,一个和尚却做着千里牵线这样不该他做的事情。而且跛足道人三次单独行动都是现了身影的,而这癞头和尚的两次行动却都是出自别人的嘴里交待。跛足道士“家住蓬莱溺水西”,书中交待得一清二楚,对那“癞头和尚”却没有交待。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红楼梦》对道教中的仙缘是情有独钟的。首先,那个专管济世保生,统管风月司的极品美人警幻仙姑就被定位于道教。晴雯死后被玉帝招去做了“芙蓉花神”,芒种时节大观园里隆重“祭饯花神”。最能反映红楼人物心理的《红楼梦诗词》中,对佛教的描写仅停留在青灯古佛和西方宝树之上。而对道教的神仙传说却是随处可见,林黛玉是“阆苑仙葩”,警幻仙姑来自“瑶池”。宝玉灯谜中的“琅节”为道教的七夕节,“犯斗邀牛女,乘槎等帝孙”说的是道教的神仙牛郎织女,还有黛玉的“登仙不慕庄重蝶”,总是离不了一个仙字,这是无论如何与佛教也扯不上关系的。
为什么《红楼梦》会对道教的仙缘情有独钟呢?归根到底一句话——逃避现实。《红楼梦》作者所处明末清初时期,很多遗民知识分子不愿仕清,不愿剃发,而是归隐山林,躲进寺庙宫观。而道教是中国本地的宗教,道士可以留发,成为首选。如八大山人隐居青云谱观,傅山自称为老庄之徒出家入道,自号“朱衣道人”,等等。通观整部《红楼梦》,颂扬陶渊明等人的隐居思想非常明显,这也是书中大谈佛道老庄的缘由。
(本文由王华东整理)
———————————————————
校对:王华东至真斋主编辑:潇湘夜雨
深度解读,高屋建瓴。吴氏红学,高端学术。知识的盛宴,智慧的光芒。
新观点、新视角,同一部红楼梦,不一样的文章。
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83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