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大观园 >> 大观园介绍 >> 正文 >> 正文

大观园什么样清代画家画了一幅大观园鸟瞰图

来源:大观园 时间:2024/8/14

孙温手绘读红楼|第79讲

秦可卿一家三口之死,对应着贾家“鲜花着锦烈火烹油”。贾元春晋升贤德妃,省亲大观园的盛事接踵而至。越发显得小人物的命运不值一提,以及富贵繁华的张扬得意。

试问那时的贾家谁还想着曾经贾母心中重孙子媳妇第一得意的秦可卿,以及那一门小小的姻亲之家?只有贾宝玉真心为他们伤心,到底人死不能复生,悲伤也不能长久。

大观园终于修好,这一天等来了“大观园试才题对额”的日子

清代画家孙温绘制了一整幅的《大观园鸟瞰图》,从天空视角由近及远铺陈了一个大观园盛景,是作者心目中的大观园。虽说不能百分百复刻曹雪芹笔下大观园的形貌,但也代表了清代文人对当时园林建筑的深刻理解,且很多景色描绘的也美轮美奂,令人叹为观止。

《大观园鸟瞰图》,工工整整的呈现了大观园的全部景色。但限于篇幅,很多细节不能一一呈现。画家又随着贾政、贾宝玉父子的游览脚步一一描绘了十一幅图画,加上《大观园鸟瞰图》一共十二幅,也算对应了金陵十二钗。

从整幅《大观园鸟瞰图》,很容易看出大观园景致绝美设计精巧,不怪贾宝玉住进去后,一时心满意足“乐不思蜀”了。

具体园林绘画方面的知识,本文不涉及,还是随着贾宝玉的脚步,跟着图画,讲讲第十七回发生的那些故事。

(第十七回)遂命开门,只见迎门一带翠嶂挡在前面。众清客都道:“好山,好山!”贾政道:“非此一山,一进来园中所有之悉景入目中,则有何趣。”众人道:“极是。非胸中大有邱壑,焉想及此。”说着,往前一望,见白石碐嶒,或如鬼怪,或如猛兽,纵横拱立,上面苔藓成斑,藤萝掩映,其中微露羊肠小径,贾政道:“我们就从此小径游去,回来由那一边出去,方可遍览。”

入园第一个景色就是贾宝玉题的“曲径通幽处”。这一处景色原本并无所谓。不过是一座高山,类似影壁墙的存在,遮挡了入园的视角,契合中式建筑“隐”的精髓。也是方便以后“目不暇接”的小惊喜。

“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是书中贾政与贾宝玉父子的第二次接触,也是最长时间的一次接触。这一段描写,有很多妙趣横生故事。于贾政是考核儿子功课。于贾宝玉则是忐忑难安,却也是一展才学之际。

贾宝玉厌恶读书,并非不读书。他厌恶的是“八股科举”的死板文章。对诗词歌赋、杂项百科却多有涉猎。

之前教授他的老夫子们,整天“之乎者也”令他厌烦。以至于常常捉弄恩师(见第二回贾雨村说甄宝玉),结果气跑了老师,再不来教,他还以为老师有事请假回家了呢?贾政听说他要与秦钟上学,气得骂他:

(第九回)“你如果再提‘上学’两个字,连我也羞死了。依我的话,你竟顽你的去是正理。仔细站脏了我这地,靠脏了我的门!”

贾政恨铁不成钢,以至于对儿子无可奈何。但终究还是关心儿子课业,也会询问私塾长贾宝玉的课业相关。

听闻“宝玉专能对对联,虽不喜读书,偏倒有些歪才情似的”,这次游览大观园需要题对额,有心一试贾宝玉,也有用宝玉慰藉贾元春离家入宫为贾家牺牲之心。

贾政在这里的“老父亲”心态,一定要多方品味,才知“不养儿不知父母心”的真谛。

(第十七回)宝玉道:“尝闻古人有云:‘编新不如述旧,刻古终胜雕今。’况此处并非主山正景,原无可题之处,不过是探景一进步耳。莫如直书‘曲径通幽处’这旧句旧诗在上,倒还大方气派。”

不过,贾宝玉所题这处“曲径通幽处”,妙在“白石碐嶒,或如鬼怪,或如猛兽,纵横拱立,上面苔藓成斑,藤萝掩映,其中微露羊肠小径……”

这处大观园入园第一景色看似不过是点缀,如路边一景容易忽略,其实也有深意。何尝不是贾宝玉即将开启的人生写照?

他此时少年无忧无虑,几年后贾家遭逢巨变,那时的人生路,将倍加坎坷,全无坦途,都似这“曲径”。那时的风险如怪石叠嶂,人心如魑魅魍魉,世态炎凉如洪水猛兽,岂不正是这“曲径通幽处”的景致?

可惜,贾宝玉的人生,并没有“通幽”,而是走向了绝路。他最后抛下一切出家为僧,寻到林黛玉坟前守墓余生时,已经不再是尘世间的贾宝玉,而是三生三世于一身的“情僧”。

曹雪芹妙在很多人情,以及书中道理,都写在很小的不起眼的去处。这个入门第一景色“曲径通幽处”,究竟是通向坦途还是舛途?对每个人来说都不一样。

本文就到这里,下回再说其他好景色!

文|君笺雅侃红楼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

《周汝昌校订批点本石头记》80回本;

《红楼梦》程乙本·启功校订;

《红楼梦》绘全本·清·孙温。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75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