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惊秋迄己庚,
三年政变太纷更。
难倾国泪详图画,
只记颓京城下盟。
公元,庚子年,八国联军攻占京城,丑态毕露狼狈不堪的清廷仓皇出逃、八国士兵贪婪的烧杀抢掠,放肆的狂笑,中华民族遭遇了历史上最耻辱的时刻。消息传到镇江金山寺,正是中秋月圆之夜,天上那皎洁的明月也黯淡了许多,仿佛在哀叹世间的苦难。一位挂单金山寺的僧人压制不住满腔的悲愤,摊开丈把长的宣纸,挥毫泼墨,一副气势磅礴的《庚子纪念图》和八首字字泣血的题诗跃然纸上。里面满含着他的忧国忧民之念。
学贯中西却寄身佛门,从未停止忧国忧民之念
黄宗仰生在常熟一个贩米的富商家庭,幼年就跟随晚清宿儒翁同龢研读儒家经典,说起来还算是光绪皇帝的同门师兄呢。他睿智过人,是同学中的佼佼者,从小志向高远,以治国平天下为己任。然而父亲却一门心思只想让黄宗仰继承家族产业,他曾哭着哀求父亲,但是遭受到的往往是一顿毒打。
无奈之下,他跑进了母亲常常烧香的清凉寺,削发为僧。相对与别人的看破红尘,无牵无挂的遁入空门,他有着太多的眷恋和不舍,这也造成了极具传奇色彩的一生。
在清净的佛门中,他学习了英语、日语,为了净化心灵还认真学习梵文,只为能够研读佛门经典。数年的修行生涯,从清凉寺辗转到镇江金山寺,他的身心得以净化,灵魂也随之升华,唯有一颗忧国忧民的心,时刻不曾改变。
幼年的好友经常来寺中看望他,他们慷慨激昂的讲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带来了黄遵宪和龚自珍的诗作。那些先进的自强理念、激奋人心的爱国诗句让黄宗仰眼界更为开阔,激发了他的民族自尊和爱国热情。为了亲眼看看天下苍生所受的苦难,用毕生所学扶危济难,他毅然收拾行囊,自署名为“乌目山僧”,开始了四海云游之旅。
然而,三年的时光,他看到的只是满目疮痍的河山,多灾多难的百姓。慈禧太后秉政不愿放权,光绪皇帝柔弱难成大事,病入膏肓的清廷积重难返。
戊戌变法夭折,六君子惨遭杀害,他最喜爱的黄遵宪被通缉,崇拜的康有为狼狈出逃,就连曾经的恩师翁同龢也被黜。他抱着一丝希望找到隐居上海盛宣怀家的康有为,但是从这个曾经崇拜的英雄身上,他看不到一丝的希望和信仰。
心灰意冷之下,乌目山僧返回了金山寺,只有那幅名传天下的《庚子纪念图》昭告着世人,他依然记挂着这世间的苦难。
受聘出山修筑名园,结交名流筹办学社
《庚子纪念图》发表的三年后,金山寺来了几位特殊的客人,她们是盛宣怀的太太、李鸿章的小妾还有犹太富商哈同的妻子。哈同出生于巴格达,后流落到上海,他充分的发挥了犹太人的经商天赋,从一无所有在异国他乡白手起家,数年间成为了威震上海滩的地产大亨。哈同的妻子是个卖花女出身,他见到了三十多岁,温文儒雅的乌目山僧,大生好感,闲聊之下对他的学识和建筑方面的造诣甚为叹服,于是要求拜乌目山僧为师,延请他下山讲经并监造自己家中的花园。
乌目山僧正愁无以报国,上海滩是当时中国名流汇集之地,正是展示一身才华的好场所,遂毫不犹豫的答应下来。
到了大上海的乌目山僧如鱼得水,监造哈同花园的同时,他结识了章太炎、蔡元培等光复会成员。不顾自己佛门弟子的身份,激情满怀的参加光复会在上海的爱国活动。
当时的蔡元培被推举为中国教育会会长,乌目山僧和尚的身份不惹人疑心,可以很好掩护自己,因此被任命为副会长。他知道这是利国利民的好事,毅然接受了任命。
中国教育会以开启民智,宣传维新思想为己任。他们翻译出版书籍、开设课堂教育学生,当时的教员有章太炎、吴稚晖等人,开设了历史、数学、英语、日语等课,还组织义勇队,练习武术强身健体。同时在义勇队的名义下,掩护黄兴、陈天华等组成了秘密暗杀团,进行着推翻腐朽清政府的各种准备。
被清廷通缉流亡海外,结识孙中山加入同盟会
年初夏,上海发生震惊中外的“苏报案”。年轻的邹容写就了《革命军》一书,由乌目山僧和柳亚子等出钱印刷出版,章太炎在苏报上为该书做序。这是一本大骂皇帝和清政府的奇书,被誉为“国民教育之第一教科书”。数千册《革命军》刚一印制出来就抢购一空,影响力空前。
清政府震怒,将蔡元培、章太炎、邹容、乌目山僧等人定性为革命党人,全力抓捕。名单中赫然有“沙陀”称呼,指的就是乌目山僧。无奈之下,他只好跟哈同太太借口说赴日本观摩,了解最新花园建造方案,从而远渡日本避祸。
在日本,他结识了旅居横滨的孙中山,得知这名出家人是因为《苏报》案而流亡的,孙中山先生对其很是敬重,介绍加入中国同盟会。两人经常谈国事到深夜,乌目山僧还将哈同夫人给他的旅费节省下来,全部捐给孙中山从事革命活动。
在日本的半年,他考察了许多古典名园,心目中渐渐有了一个完美的花园构想。
一代名园横空出世,国父入住蓬荜生辉
半年后,风声过去了。乌目山僧返回上海,重新监造花园。他结合中国古典园林和西方建筑,融合进去日本特色元素,构思出了一座精美绝伦的花园,历时两年花园终于完工,一步一景、美轮美奂,堪比红楼梦中的大观园。
为了给这个花园起个响亮的名字,哈同夫妇费尽周章,最后决定从两人的原名中各取一字,定名为“爱俪园”。
爱俪园完工后,乌目山僧留了下来,因为在这里可以近距离联系革命党人,继续他心中的未竟事业。章太炎、蔡元培、蔡锷、秋瑾等人就经常来这里一起共商大事。这期间他参与了武昌起义等一系列大事,为国为民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清政府倒台后,孙中山先生众望所归,归国就任大总统。哈同为了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请乌木山人出面邀请孙中山到爱俪园做客。
不曾想,没多久后,袁氏窃国,孙中山又来到了爱俪园长住了下来,着手建国大纲的撰写,并为讨伐袁世凯的“二次革命”做准备。为了留个纪念,乌目山僧将孙先生居住的“侍秋吟馆”改名为“仙药窝”,寓意孙逸仙携来救国良药,又把孙先生每天必走的一条长廊命名为“欧风东渐”,象征着欧洲的科学技术传到古老的中国大地。
了断尘缘,重归佛门
不幸的是,“二次革命”又遭遇了失败,袁世凯下令取消了孙中山的居留权,接到通知的哈同不敢怠慢,请孙中山离开了爱俪园。在乌目山僧的安排下,孙中山和黄兴、陈其美等人流亡日本。
一次次的变法图强、革命流血,却始终找不到民族的出路,军阀割据混战不断,民不聊生。
目睹国是沧桑,人海沉浮,昔日的旧友牺牲的牺牲,流亡的流亡,年岁渐长的乌目山僧渐渐地感到了失望,十年前,他揣怀满腔抱负,勇闯红尘,立誓要推翻清朝的统治,十年后,清帝退位了,然而中国的未来又在哪里呢?
他迷茫了,不再留恋红尘俗世,带上心爱的书籍和七弦琴,留下一张“来去明白”的字条,着一袭僧袍,缓步走出凝注着自己心血的爱俪园,离开了装载了十年爱恨情仇的上海滩。
一日为僧、终生为僧,心存善念又何必眷恋红尘被俗世所扰,年,乌目山僧回到金山江天寺,不再介入尘世纷扰。
年,一代神僧病逝于栖霞寺,章太炎闻之,亲自撰写铭文纪念,表达着对这位忧国忧民高僧的敬仰。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46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