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紫禁城至今已落成年,那紫禁城是谁建的呢?是明朝永乐皇帝朱棣所建,如所有的帝王一样,建造紫禁城的皇帝朱棣希望朱家的帝业承传万世,但他绝对想不到,几百年之后,他的宫殿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成为全世界参观人数最多的游览胜地。
在这么多人涌进昔日的皇家禁地自由自在参观博物馆的时候,有多少人是可以解读他们观看的这座古老的紫禁城?有多少人了解年特展文物背后的故事?年前的紫禁城,是如何一步步形成今天所见的故宫博物院?
紫禁城六百年,
一个展览,3个单元,
18个历史节点,件珍贵展品,
让我们一起走近那年漫长的历史中去。
01
从皇宫到故宫博物院
位于北京城中心的明清皇宫紫禁城,早已成为“故宫”,现在准确的名称是“故宫博物院”。
明朝永乐四年(公元年)进行筹建,永乐七年(公元年),朱棣北狩,住在燕王府内,调动军队征讨鞑靼和瓦剌,此后大部分时间住在北京,除了军事目的以外,督造紫禁城的意图明显。由于他居住的旧宫殿同时也是新宫殿的建筑工地,因此,永乐十四年(公元年),太液池西岸的元隆福宫和兴圣宫进行翻修,以便朱棣在紫禁城建成以前居住。这一年,朱棣回南京待了几个月,目的也是腾出元故宫大内,让新宫殿的建设工程全面展开。
永乐十五年()开工,永乐十八年()落成。
六百年前(永乐十九年,公元年)正月初一,明成祖朱棣的身影出现在奉天殿(后改名皇极殿、太和殿)上。那应当是紫禁城落成后的一次朝会。
六十二岁,对于明朝皇帝而言已经算得上高寿了。那时的朱棣有些老了,双目有些浑浊,双鬓也已染上微霜,不再像发起“靖难之役”和决策迁都时那样雄姿英发、决胜千里。纵然,他身体里的雄性荷尔蒙尚在,但体力与心力都已成强弩之末。所幸,他的诸项大业,此时已基本完成。
于是,在接受朝贺的第二天,志得意满的朱棣就发布了一道谕旨,动员朝廷的群臣,要选贤任能。敕谕的内容如下:
上天之德,好生为大。人君法天,爱人为本。四海之广,非一人所能独治。必任贤择能,相与共治。尧舜禹汤文武之为君此道,历代以来用之则治,不用则乱,昭然可见。……尔文武群臣,职无崇卑,体朕斯怀,各尽其道……为民造福,悉力一志,敬之,慎之。朱棣敕谕
我不知朱棣那天是否曾抬头看天,不知他眼里的天空是否像我看到的天空一样深邃和幽蓝。天是一个巨大、无边的屋顶,罩在紫禁城之上,是建筑之上的建筑——其实整个宇宙,都是一座设计精美、结构严密的建筑,大地上的山川也是建筑,疏密有致,大气磅礴。
年辛亥革命终结了中国的帝制,皇帝退位,紫禁城成为故宫。故宫的前半部分归中华民国政府管辖,成立古物陈列所,向博物馆方向迈进;故宫的后半部分仍由以逊帝溥仪为首的“小朝廷”居住使用。
年11月,溥仪被“请”出故宫。年10月10日,神武门挂出“故宫博物院”的匾牌。10月10日下午2时,故宫博物院成立暨开院典礼在乾清门前隆重举行。
至此,与故宫的前半部分一起,昔日禁备森严的皇宫从此成为公众自由出入的博物馆。
02
故宫年特展文物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文物贯穿七千年的中华文明史,每一件文物上,都收敛着历朝的风雨,凝聚着时间的力量。
此次紫禁城年特展上很多文物都是首次展出,有余件文物及史料照片,来展现紫禁城年的风雨历程,是一场穿越浩瀚时间与空间的绝妙之旅!
第一单元:宫墙一体
1、《徐显卿宦迹图册·皇极侍班》
徐显卿宦迹图册·皇极侍班《徐显卿宦迹图册·皇极侍班》这幅图为明代余士、吴钺合画,代表年代在明(—之间)。这幅画详细记录了万历年间徐显卿的翰林官涯事迹。
关于徐显卿做官升职记,我们从这里讲起。
徐显卿,南直隶长洲人。18岁中秀才,25岁第一次参加乡试,便名列榜首,后因家庭原因(父亲病故不得不退出),直到隆庆元年()秋,才再次赴南京参加应天乡试,并顺利中举。这一年的徐显卿已经31岁,因时间紧迫,匆匆赶往京师,准备参加来年春天的会试。
考取庶吉士后开始了翰林院为期3年的读书。
万历二年,已经从一个学生升为贡院的考官,主持会试。
万历十一年,47岁的徐显卿给万历皇帝当经筵的展书官。经筵,即为皇帝讲解经传、史书。
自隆庆四年至万历五年(—年)之间,徐显卿作为翰林院编修(正七品)、修撰(从六品)、侍读(正六品),大朝时在皇极殿(即清太和殿)轮侍东班。
按明朝典制,大朝在皇极殿举行。大朝时侍班的翰林院官员在殿上距离皇帝十分接近,故徐显卿诗序说:“凡遇升殿,轮侍东班,盖天颜咫尺云。”
《徐显卿宦迹图册·皇极侍班》画面描绘大朝时皇极殿前百官朝拜的全景。除锦衣卫及侍卫将军外,各级官员均身着红色朝服。皇极殿门口锦衣卫将军侍立两边,其他侍卫将军分立于殿、陛等处。徐显卿因在皇极殿内侍班,所以在画面中没有直接显示。此幅画面是现在已知的明代大朝这一隆重礼仪之全景的唯一记录,是难得一见的有关明代品官生活经历的画作,对明代万历年间的品官常服色彩研究具有极高的史料研究价值。
第二单元:有容乃大
1、貂皮金凤嵌珠宝皇后冬朝冠
貂皮金凤嵌珠宝皇后冬朝冠这是皇后大婚时所戴,我国佩戴朝冠制度,可追溯到战国时期。《孟子.公孙丑》即有“立于恶人之朝,以恶人言,如以朝衣,朝冠坐于涂炭”之说。
貂皮金凤嵌珠宝皇后冬朝冠,是在冬季遇到朝会,如万寿、冬至、元旦三大节庆典,册立皇后礼仪,或者坤宁宫有萨满教的祭祀活动,太庙祭祖等重要的场合,才会戴。
皇后冬朝冠上共饰有10只金蕾丝凤,凤是古代传说中的神鸟,被尊为百鸟之王。以凤为主要饰物的朝冠,可以体现出佩戴者的高贵身份。不仅如此,皇后冬朝冠的制作更是独具匠心,经过复杂的工艺手法,使凤、翟及各种珠宝跃然冠上,金光熠熠,充满珠光宝气,可以堪称为皇宫珍宝中的极品。
朝冠所装饰的各种珠宝中,以东珠、猫眼石最为名贵。东珠实际上是珍珠的一种,清代有“东珠月孕生辉,宝光圆润”的说法,为了表达对祖先的尊崇,将东珠列入朝冠之中。凡是皇后的朝冠,必须要用颗粒大而且数量多的上等东珠。东珠在清代装饰中也成为了等级和皇权的象征。
皇后冬朝冠是神圣的,复杂的装饰、奇特的选材、鲜明的寓意、庄重的造型,无不体现着皇后的尊贵。
2、清代家具
清代家具清代的各种不同质地、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家具,有很多前代们没有的品种和样式,造型更是变化无穷。
清朝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在其绵延年的历程中,经历了封建文化的鼎盛期、衰退期和与现代文化的接壤期。家具作为其社会文化和家庭文化的集中体现品,在这个朝代的发展转型中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点。可以说,家具不仅展现了民众生活方式的变化,也从本质上表达了民族的心理意识和精神特质。
3、琉璃走兽
琉璃走兽这一组脊兽是康熙三十四年()重建太和殿时的原件。
在紫禁城古建筑屋顶上,脊兽的数量和位置都有一定之规,绝对不能逾矩。太和殿作为规制最高的建筑物,其屋顶脊兽数量最多达十个,且数量为双数,在紫禁城所有古建筑中仅此一例。这十件康熙年间的琉璃瓦脊兽,按从前到后的顺序依次为: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押鱼、獬豸、斗牛、行什,其中行什仅太和殿独有。
行什行什是一种带翅膀的猴面人像,颇似传说中的雷震子,将它置于太和殿之巅,有驱雷避火之意。
4、明黄色缎绣藤萝纹夹衬衣(清光绪)
明黄色缎绣藤萝纹夹衬衣(清光绪)最初的一缕春风刮进紫禁城的时候,宫殿里的女性都会在第一时间换上春日里的薄裳。因为皇帝的圣旨降下,后妃们必须在指定日子里换上应节的服装。今从《大清会典》里,我们还会查到这样的记录:“每岁春季换用凉朝帽及夹朝衣,秋季换用暖朝帽及缘皮朝衣,于三九月内,由部拟旨,预期请旨。”
宫廷里最早的花开,可能并不在御花园里,而是在后妃们春衣上。因为在清代,宫廷中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就是从后妃、公主、福晋下至七品命妇,在穿用便服时,倘若在服饰上织绣花卉,必须是应季的花卉。
朝廷的帝后服装,有礼服、吉服、常服等各种分类,应用于不同场合,写在《大清会典》里,礼序森严,一丝不苟。一如郑欣淼先生所说:“清代统治者制定的服饰制度之庞杂、条律之琐细在中国历史服饰史上无出其右。”那是王朝的服装,施加在她们的身上。就像男人们的朝袍一样,它们象征着女人们在宫廷等级秩序中的位置,每一个纹样的变化,都关乎她们的荣辱变迁。她们是王朝的女人,她们的服装,是代表王朝(或者说,代表皇帝)的意志,而不是代表自己。
5、长春宫烫样
我国北方一到夏天,阳光直晒,酷热难熬,室外活动存在诸多不便。
为此,清宫在举行某些活动时,内务府便事先派人在院子里用杉篙搭起凉棚,上覆苇席,覆盖住整个院落。这样既能遮挡阳光,又可防止天空飘落的灰尘和鸟类的粪便。
目前,故宫博物院仍完整地保存着一具清宫遗存的长春宫烫样。
展出的长春宫烫样,是清同治年间做的。小院一派夏意融融,凉棚几乎覆盖整个院落,上开天窗、亮窗,窗上悬挂布帐,既可遮阳,也能通风,宫人还可以根据阳光强弱调整布帐。
所谓“烫样”,是指按照实物比例缩小、用草纸板、秫秸、油蜡和木料等材料加工制作的模型,因制作工艺中有一道熨烫工序,故称为烫样。
长春宫为紫禁城西六宫之一,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年),清康熙二十二年(年)重建。初名长春宫,明嘉靖十四年(年)更名为永宁宫,万历四十三年(年)复称长春宫,此后其名称一直沿用至今。长春宫门楣上挂有咸丰御笔“澄心正性”匾,宫内悬乾隆御笔“德洽六宫”匾。
清咸丰九年(年),清廷对长春宫院落进行了较大的改建,拆除了长春宫门及其前宫墙,将原来的两进院改为与太极殿相通的四进院。晚清同治皇帝亲政后,慈禧太后曾由养心殿后殿西燕喜堂移居长春宫,并于同治十三年、光绪十二年和二十三年对此地进行多次大修。
长春宫建筑至今保存完好。长春宫一大亮点,是廊内墙壁上清朝光绪年间画苑绘制的十余幅以《红楼梦》为题材的巨幅壁画,画面内容全部为大观园景致。
长春宫烫样,其凉棚的形式与长春宫正殿建筑一样,共分为5间,下部用杉篙高高支起,高度超过长春宫和体元殿的殿顶,然后再搭出一个悬山式殿顶,上覆苇席。殿顶的南北两坡,按建筑间数开出5个天窗,以利于光线的摄入。天窗上沿安有两个卷帘,其中下层为卷箔,放下可以防沙尘;上层为油布,用来防雨。凉棚檐下形式与建筑本身一样,周圈安有上亮,以增加凉棚内的亮度。整个凉棚涂成红色,与建筑本身颜色完全一致。
长春宫烫样是故宫博物院仅存的、与皇宫建筑有关的两具烫样之一,从中可以了解清宫夏季防暑的一项具体措施。
6、延禧宫烫样
延禧宫,东六宫之一,明永乐朝始建,清康熙二十五年重建,位于东二长街之东。凝祥门与昭华门之间南向者为延禧门,门内为延禧宫,为皇帝妃嫔的寝宫。
清道光二十五年(年)及咸丰五年(年)两次遭遇火灾,烧毁正殿、后殿及东西配殿共25间。
据内务府《奏销档》载:道光二十五年五月二十二日,亥初,延禧宫不戒于火,由东配殿起火,延烧正殿五间,东西配殿六间,后殿五间,东西配殿六间,东水房三间,共烧房二十五间。
同治十一年十一月,太监张伶喜口传奉旨:“延禧宫工程,照普式修建。经总管内务府奏,明年方向有碍,拟先勘估,如后年方向相宜,即行修建。”
此具烫样,即大约为当时样式房奉旨而做呈上预览的。
延禧宫的具体规模和形制,是仿照长春宫的样式来重建。延禧宫虽有旨重建,但不知何因,终未建成。宣统时期改建为游息之地,隆裕太后令在此修建水池,并在池中建水晶宫,题匾“灵沼轩”。
在建筑设计中,制作烫样是非常关键的步骤,需恭呈皇帝预览,钦准后才能据此绘制施工设计画样,编制工程做法,以及核算工料钱粮。
在今天看来,这些当年工程专用的仿真模型已经连同其携带的科技、工艺及历史文化信息,成为研究、透析中国古代建筑所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料。
7、金嵌珠石金瓯永固杯
金瓯永固杯
金瓯永固杯是清宫内不多见的皇帝专用饮酒器,金瓯永固杯寓意大清的疆土、政权永固。“金瓯永固”杯被清代乾隆朝以后的历朝皇帝沿袭相传,清代皇帝视为珍贵的祖传器物。
仔细看此杯,不愧为皇室祖传珍宝,杯口边铸有“金瓯永固”,寓意江山永固。通体錾刻吉祥图案宝相花,其上镶嵌珍珠、红蓝宝石和粉色碧玺。杯两侧为双立夔耳,夔龙头各嵌珍珠一颗;底部是三象首为足,外形呈鼎式,象与吉祥的祥谐音,预兆皇宫住宅“太平有象”。在杯身的左右两侧各有一条向上奔腾的夔龙,代表着生机与威严。
据史料记载,乾隆皇帝三十岁时,命内务府造办处,用黄金和珍贵宝石为原料用花丝镶嵌工艺,打造一个别具一格的“金瓯永固”杯,为天下祈愿。
乾隆皇帝曾对于金瓯永固杯的制作过程严格把关,在制作过程中的每道工序之前都要先精细地画图样呈览,经他本人亲自过目批准后才能承做。金瓯永固杯上有浮雕纹饰、铭文、款式。杯口一面铸“金瓯永固”,另一面铸“乾隆年制”。金杯铸成后,灿烂夺目,浑然天成,既彰显皇家尊贵奢华,又寓意吉祥太平。
笔者猜想也许这个杯子是乾隆皇帝为自己而立之年打造的生日礼物。
第三单元:生生不息
我们的文明,就是在永恒的接力中,层层递进,生生不息。正如一个生命的终结,恰恰是另一个崭新生命的开始。
照片可以让我们品尝回忆的滋味,历史仿佛都历历在目。
我们观看故宫博物院特展所藏的老照片,清末和民国的人和事跃然纸上。这种可以锁住过去,等到未来再次开启的经验,让我们所拥有的其他东西都无法和照片相比,人们珍惜的照片背后总有对自己或他人来说重要的故事,而保存这些影像则成了留住过往的重要方法。
呈现在展板上还有大量的史料以及实物展品,从他们的日记、回忆录和文章中寻找材料,用鲜活的亲身经历作为文献的补充。
03
守护与传承
择一事,钟一生
文物是一个民族长久延续的物质记忆和情感寄托,一件器物、一幅图画、一方碑刻,都有历史的印记,纵然它们已不是最初的模样,但身上所蕴含的岁月让我们倍感珍贵。
为了更好地发挥出文物的价值,我们需要处理好文物保护与文物利用的关系。
近几年,《我在故宫修文物》这部纪录片走红,受到了很多人的好评和热议。除了本身对于故宫这些文物的好奇和吸引,也让大家了解到破败的文物是如何保存下来的,这是带着“工匠精神”的一群人,他们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使其文物得到了更好地保存和升华。
《国家宝藏》凭借九大博物馆专业的支撑和央视一流的媒介技术,通过自带流量的明星效应“国宝守护人”传播文物历史知识和文物保护意识,让我们每一个观众能深深感受到中华民族的自豪感。
也因此,故宫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据有关部门测量,故宫每天接待合理人数在三四万人次左右,六万人次是最大极限。但近些年游客数量一直呈直线上升趋势,曾创下了日接待量十二万人次的历史性记录。
随着游客的增加,故宫的生态坏境必然会受到影响。故宫通过新媒体为文物做好宣传工作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但作为一座历史积淀厚重的博物馆,作为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如何平衡好故宫文物的保护和旅游压力,是我们目前所面临的重中之重。
文物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让全社会意识到保护文物、保护故宫的迫切性和重要性势在必行,通过多类型多渠道多形式的宣传,宣扬文物保护的价值观,在此基础上重视对生活废弃物、景区生产规范治理与对游客行为的约束,让文物保护意识成为每个人的实际行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护好民族记忆、传承好优秀文化,彰显中国文化的自信。
故宫博物院一定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在新时代文化建设的伟大进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徐显卿宦迹图》图像解析
2.《中国文物常识》
3.《文物背后的历史》
4.《故宫的古物之美》
5.《故宫影像文物保护浅谈》
6.《跟着样式雷烫样重游延禧宫》
7.《紫禁城.长春宫凉棚烫样》
8.《清代皇后的冬朝冠》
9.《乾隆帝亲自督造,只为一个杯子》
图片摄影:石丽云
好物分享时间
紫禁城是中华文明的宝藏,年光阴,传世建筑,文物珍宝仍然历久弥新,任朝代更迭,她依旧曲折幽深,风姿绰约、美轮美奂。如果你也对伟大祖国的壮美山川和人文历史、丰富的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景观有着浓厚的兴趣,就让《每日人文地图》年日历带你畅游。多张手绘插画,生动又多彩,让你尽情领略美丽中国的山水与特色。同时还兼具日历的功能,有足够的空间记录阅读体验或是每日心情;超高的颜值,让它成为了送给亲朋好友的极佳选择。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42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