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大观园 >> 大观园介绍 >> 正文 >> 正文

曹雪芹大观园设酒局,赛诗显情怀

来源:大观园 时间:2022/8/25

毛泽东曾在一次谈话中说:“你现在也看《红楼梦》了吗?要看五遍才有发言权呢。……中国古典小说写得好的是这一部,最好的一部。创造了好多文学语言呢。”我这是在看第三遍,和以前看的速度、感觉和体会已经大相径庭了。

第一遍是十几岁的时候,为了赶时髦而囫囵吞枣地看,主要是看热闹、看爱情。第二遍是好奇为什么是名著而浅尝辄止地看,主要是看矛盾、看因果。

这次是静下心来看,看作者、看诗词。所以就写下了这许多的文字。

申明一点,这些都是我,一个小学生孤陋寡闻的理解、才疏学浅的顿悟、粗枝大叶的认知。

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三十八回,在大观园设酒局,大开螃蟹宴,不仅赏菊赛诗,在酒局结尾锦上添花地弄出一个吃蟹赛诗,而参加的只有《红楼梦》三主角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三人个各作了一首。诗如其人,每首诗都代表着每个人物的思想感情,把各自的个性、人格和情绪表现出来。当然,更主要的是把曹雪芹的内心想法呐喊出来。

这三首《螃蟹咏》的人物作者,与曹雪芹一样,都是在酒不醉人人自醉中创作的,是真情实感的流露,是精神世界的展示。

读这三首诗,可以从三个层次上深入。

一是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三个人的独立命运和交互关系层面上的“真”。真实的公子和小姐养尊处优、无所事事,又勾搭连环、勾心斗角生活状态,真正的人物标签式的性格特征己矛盾冲突。

二是曹雪芹与人物之间设置的层面上的“借”。雪芹借人物发出自己心声、三个人物借诗袒露自己的心声,而主要的是雪芹对待三个写诗人物的典型刻画、具体描画,并把自己默默无语、欲言又止又欲罢不能的意思曲折婉转借着人物的嘴发泄出来、大喊出来。为什么一定要选择吃螃蟹而不是别的,而且还要咏螃蟹而不是批螃蟹?为什么只选择了三位主要人物写诗,而不是如咏菊一样用12个人?为什么林黛玉撕了自己的诗,说宝玉的好,而宝玉看了宝钗的诗说:“写得痛快!我的诗也该烧了。”为什么宝钗的诗是三首诗之中最好的,而大家“都说这是食螃蟹绝唱,这些小题目,原要寓大意才算是大才,只是讽刺诗人太毒了些。”所有这些都是曹雪芹的创作意图,是精心设计的。螃蟹虽好吃,但横行霸道是坏人的比喻,也正因为不是什么好形象,才最应该吃它。也只有三个人物才能承担起替雪芹代言的重任,而宝钗正是封建社会“保皇派”角色,说话深浅都不会太被追责,巧妙地保护了雪芹自己。“大才”只能是雪芹,“太毒”似是批评,更应该是叫好,为自己的胆量、才力叫好。批驳和斗争就是要让对方感觉到疼和痛啊!

三是从雪芹和人物故事所处的社会大时代的层面上的“讽”。讽喻如螃蟹的官员,讽寓社会上一些人的心黑、手黑、行为黑,讽刺乱世乱象。也在反讽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之流的说一套做一套,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对人严苛对己放纵,吃着作威作福的饭还大讲仁义道德的虚伪一面。

贾宝玉螃蟹咏

持螯更喜桂阴凉,泼醋擂姜兴欲狂

饕餮王孙应有酒,横行公子却无肠

脐间积冷馋忘忌,指上沾腥洗尚香

原为世人美口腹,坡仙曾笑一生忙

此诗文笔和意境与宝玉其人十分相配,大有不学无术却攀附风雅之酸、之乏。其中第三句,以饕餮王孙自比,完全把自夸、揭露和讽刺三味合一,粗俗和愚昧可见一斑。最后一句引苏东坡的典故来自嘲,总觉得有些贻笑大方,不自量力。雪芹怎么想的呢?

林黛玉螃蟹咏

铁甲长戈死未忘,堆盘色相喜先尝

螯封嫩玉双双满,壳徒红脂块块香

多肉更怜卿八足,助情谁劝我千殇

对斟佳品酬佳节,桂拂清风菊带霜

此诗比宝玉的多些气魄,似出离弱女子的形象了,也隐含着对宝玉的召唤。第六句“谁劝我”当然不是别人,只能是宝玉。“千殇”千杯酒,夸张中有气势,也想从酒里找到安慰、快慰。“助情”是助人还是助己?是助心情还是爱情?是助酒兴还是心性?不言自明。最后一句,桂花遭风吹、秋菊遭霜打,美遭摧残、好人被打压,但桂花依然飘香不绝,秋菊依然绽放不衰,在斗争中挺拔,在战胜中树立。这就是性格、这也是命运,这正是现实。

薛宝钗螃蟹咏

桂霭桐阴坐举觞,长安涎口盼重阳

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

酒未敌腥还用菊,性防积冷定须姜

于今落釜成何益?月浦空余禾黍香

此诗雪芹确实是下了一番功夫的,明显高于上两首诗,诗味浓郁,选词造句精致、实虚明暗古今抑扬充分融合,一气呵成,意境深厚。

此诗开篇就直接抓住“举觞”这一作诗的背景和情节。三四句是诗眼,此诗的主题,蟹横行一时,坏事做绝,迟早要遭报应秋后算账的,逃不出被烹食被消灭的下场。最后两句,“成何益?”“空余”,是指坏人坏事的因果,也是人物命运的结果,还是《红楼梦》作者的感叹,历史的惊叹!

作者

牧风。君子尚拙。更多精彩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14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