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贾宝玉与姐妹们在大观园内度过了许多快乐时光,结诗社,咏海棠,品秋蟹,炙鹿肉,其乐融融,虽然悲惨的结局最终难以避免,几乎始终笼罩着隐隐的悲伤,但短暂的、令人愉悦的活动更显出难得,让人可以暂时摆脱为黛玉的担忧和牵挂,得以欣赏少女的天真活泼与敏思多才。
正是欢快的笑声,让读者不会长久地沉浸在忧伤中,也令人对大观园魂思梦想,希望能置身于其中。
如今,有很多地方出于推动旅游的目的,宣称是大观园的原址,或仿建大观园,也吸引了不少游客访问。而有一个地方,花塘村,或许是真实的大观园,那里有三十八个地名与《红楼梦》直接对应。
南京江宁陆郎花塘村,临近安徽,有以曹、王、史、薛四个姓氏为名的自然村落。在花塘更有众多与《红楼梦》对应的地名,如对应“大观园”的观东、观西,对应“甄家”和“葫芦庙”的曾庄、葫芦坝等。因为有很多现象,可以从《红楼梦》原著中找到对应的信息,似乎有潜在的关联,很多人相信这里是真实的大观园,《红楼梦》小说的发源地。
很多线索似乎也证明了这种说法,究竟是否属实?逐个来分析。
花塘社区农民红楼读书会的秘书长施德荣在《花塘村琐记》里记载,花塘庙的前身是花塘观。正是因为有“观”,才有观东村和观西村之名,因而衍生出“大观园”的猜想。
当地有两个村子,一个叫观东村,一个叫观西村。虽然村子真实存在,不可否认,但与大观园联系起来,感觉过于牵强。
而且,在大观园里有大观楼,大观的意义难以准确定义出处,但大观园和大观楼互相呼应更有意义,不管园外有没有观,大观园和大观楼两者已经足以自成一体。
正楼曰“大观楼”
花塘一带有四大家族,“曹王史薛”,对应的是曹上村、小王庄、史家村以及薛家凹子,还有观东、观西、街东、街西村,观东村是大观园的东门,观西村是大观园的西门,街东、街西,对应的就是荣国府和宁国府了。
以一个村落的印象,来生成富丽壮观的宁、荣两府,想想也不大可能。《红楼梦》中体现出的大户人家气息,没有多年的亲身经历,很难做到面面俱到、丝丝入扣。
以此为前提,作为证据之一的袭人家,也不足为信。
曹上村与花塘村,对应贾府与花家(花袭人家),《红楼梦》第十九回中说“幸好袭人家不远,不过一半里路程,转眼已到门前”。曹上村至花塘村,正好0.5公里。
如果这种说法成立,袭人的形象就会发生截然不同的转变,原本是大户人家身份高贵的大丫头,不亚于一般人家的千金小姐,就会变成山村地主家里的丫鬟。
曹雪芹的祖父或许与花塘村有些关系,但也不能带来实质性的证明。相对而言,生活在乡下,接触到的场面和人物有限,眼界受到限制,明显与《红楼梦》宏大的气势不符。即使曹寅拥有乡下的土地以及住宅,也很难推翻这个判断。
曹寅在秣陵关购买了二百七十多亩香火田给香林寺,这些地很可能就包括花塘村,因为花塘村距离秣陵关很近。
其他一些线索,看着有些道理,但总觉得有些似是而非,更像是先了解了书中的信息,然后拿着《红楼梦》去找线索,一一对照。
曹上村西北2公里处有芝林树,如将芝林倒念,便是“林芝”,不仅合林黛玉之姓,而且谐音“灵芝”是人们心目中的仙草,而林黛玉下凡之前就是绛珠仙草。潘安村在花塘街东北7.7公里处,司棋的表弟潘又安,比潘安仅多一个“又”字。石塘尤和石张对应尤二姐和张华。
特别是推断《红楼梦》作者不是当地村民后,这些似乎有理的证据更加站不住脚。
另有一种说法,最早的红楼梦刊行本“程甲本”于年发行,花塘村的这些地名在此之前就在县志和其他文件上有记载。话虽如此说,但没有看到确切的记录前,也很难断定;而且,即便如此,仍然给人一种拿书倒推的感觉,就像拿着谜底去理解谜面的意思。
相反,另一种观点更加符合史实,也更为符合情理。无论是招待皇帝,还是作为顶级贵族的定居之地,发达繁荣的金陵更为适合,所以《红楼梦》作者,曹雪芹,更大的可能是生活在金陵。
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曾任江宁织造,是康熙皇帝的宠臣。康熙六次南巡到南京,有四次住在曹寅的府第,所以《红楼梦》里提到“四次接驾”,渲染为无上荣耀的盛事。至于当时曹家的“织造府”地址,就在现今南京城区利济巷大街一带,有史籍和地方志明确记载。
当地的村民声称和曹雪芹是同一家族,甚至说是曹雪芹的后代,更让人感到是无稽之谈。花塘村依靠一些朦胧的线索和大观园关联起来,还能让人有几分相信,可进而和作者扯上关系,反而使这些线索也觉得不可相信。
南京红楼梦村有诸多现象和地名与红楼梦小说中有,与曹雪芹本人也有传说,当地村民和部分学者相信该地是红楼梦小说的原型构想来源
出于对《红楼梦》作品的热爱,以及对大观园的向往,我们会倾向于不加选择的相信可能的红楼梦村,可是,缺少确凿的证据,又难以使人确信。或许,如同太虚幻境一样,大观园只能存在于每个人的梦境中。
完
—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立刻删除。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13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