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韩雪丽
(一)大观园里的大姑娘
如果说薛家心里没有金玉,那是骗人。
对于作者来说,写了黛玉,必然要写薛宝钗,金玉相对,牡丹芙蓉相遇。
薛家一出场,就是没落了,不是一般的没落,进了京城,要依附于亲戚家,才可安心。从薛姨妈放弃住自家,而住在姐姐的家里,就已经放弃了大家族的尊严了。再怎么经济自主,也是别人的房檐下。
贾母留客是风度,而薛姨妈住个三月五月,收拾了房子就走,这才是人情。可惜没有,就是元春省亲,小戏子占了梨香院,薛家听从贾家的安排,搬了别处,也没借此告别。
而薛宝钗一出场就是成人心态,她的年纪是十四。经历了薛家的中落,看了不争气的兄长打死人命,托了亲戚才能了案,她的心情是何等的无奈,薛家败落了,母亲良善兄长荒唐,皆非持家兴家之人。
如果说薛家把希望寄托在才貌双全的薛宝钗身上,指望她结一门好亲,纵然不能让薛家扬眉,只要能出了阁照应一下娘家,也是好呀。连贾政的门生傅试,都想仗着花容月貌的妹妹秋芳攀附豪门,薛家有这想法,本是正常,何况薛家和贾家是亲戚,近水楼台先得月,总好过门生傅家。
薛宝钗和元春一样都是正统教育出来的孩子,都深谙孝道,遵守那个时代的规则,为家族利益联姻,都是听命而行。
(二)贾母的态度
薛家当时的安排,还有一种方式,让薛宝钗留下来,和三春做伴,薛姨妈和薛蟠搬走,这样还算保留了体面。
可惜薛姨妈没有。
薛宝钗在贾府的日子开始了,比通灵金莺微露意,看见宝玉的玉上的字和自己的锁上的字是一对的时候,她有没有些心动,有吧,不管是命运的暗指,还是人为的安排,眼前人毕竟是温文尔雅的少年郎,比自己的兄长强百倍。
宝玉无心,薛宝钗未必无意。
只是金玉良缘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当事人贾宝玉心心念念就是黛玉,还在睡梦里喊着和尚道士的话不可信,只要木石缘。而贾府的高层贾母对薛宝钗的态度,表面是礼仪,暗里的敲打。
元春端午节二宝一样的赏赐,暗潮汹涌,贾母马上在道观里公开表态,和尚说了宝玉不易早娶,大一大再说吧。无限期地延后了。宝玉是男子,就是拖到了二十也无事,可是比宝玉大的薛宝钗,可拖不到那时候。
大家族之间,只要不是立场不同,站队不一样,这些儿女之事,纵然不同意,也会婉拒得微妙,进退之间全看领悟。
常理来说,十四五岁的宝玉,订亲也是可以的,可是贾母偏要后延,就是为了拒绝薛家。
(三)金玉良缘成了忌讳
从薛家来看,把薛宝钗嫁进贾家,是最好的安排。
贾府是国公府,而薛家是商人,门第上自然是高攀了,而且婆婆是亲姨妈,宝玉是亲眼看到的,当时的宝玉,除了不爱读书,没有缺点,不爱读书,大人眼中,不过是小孩子淘气罢了。
看看迎春后来的境遇,就明白了夫君的人品脾气,有多么重要。薛家若是高攀,自然要考虑女儿会不会受气,宝玉的性子,不会让女人受气。
王夫人是非常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81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