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离乡
人生不过百年,青春更是稍纵即逝,作为农村长大的孩子,内心像是长了一对翅膀,永远想要飞出这片生我养我的地方,对未知的大城市充满好奇和期待。网络和电视,是我唯一看向外面世界的窗口,想当然的认为一切都是那么美好。看着电视中的灯红酒绿和纸醉金迷,我被深深的吸引。不知道大城市生活的人们是怎样的?他们有没有自己的土地,春种秋收,感叹着自然的美好的同时,抱怨着劳作的辛苦;那里是不是人人皆圣贤?夜不闭户,路不拾遗。怀揣着种种期待,我告诉自己一定要出去看看,我的未来在远方。
唉,第一次感觉到,原来成年人有时的选择真的不多,原来从事某种工作的人,也许并不是真正的喜欢,也许只是为了谋生而已。好像当下我没的选择了,空有想法,但是却没有办法去落实,自身条件限制了自己的选择空间,唯一的优势可能就是自己的年龄,因为年轻,所以不怕失败,浑身是胆无惧伤痕,一心就是要走出去,管他怎样,先出去再说。
认真考虑了一下,最后我选择了去工地。做钢筋工的学徒,简单介绍一下这份工作:钢筋工顾名思义一切工作围绕钢筋展开,一栋大楼刨开混凝土,里面的结构就是钢筋,它分为力工也就是学徒,纯靠体力获取劳动报酬,通常是师傅指派工作内容,不用动脑,有力气、有效率就可以,是工地中收入最低的人群;再有就是技工,简单说就是做的时间久了,可以带几个人,拿着图纸去干活,但是一样还是需要体力。在过去,说的好听一些是十大工种之一,但是在我看来,它与力工并没有太多区别,充其量多了一把米尺而已。我做学徒时一天60元,早六晚六一天十二个小时,工作内容很简单,就是扛钢筋。每天大约搬运3-4吨左右,如果工期紧,最多时工作量翻倍,制作成大楼需要的材料,然后搬到师傅指定的位置,与师傅一起完成绑扎工作。我是工地中最小的一个,其他人平均年龄都在35岁以上,感觉不到生活的乐趣,白天与大家一起“搬砖”,晚上听着他们讲各种荤段子,没有梦想,没有未来。只要每个月按时发工资就好,非常机械化。时间一晃就是三年,从一开始每天60元,我做得到了每天元,相比以前好的地方是我不需要再像以前一样亲力亲为,每天拿着建筑图纸,把工作量分配下去,下班前检查一下不要出现差错就好了,那年我21岁,在我们县城,我是同龄人中收入最高的,很多和我一样大的孩子,还在花着家里的钱。我承认在某一段时间,我为自己感到沾沾自喜,但是我依然感觉不到生活的快乐,我依然觉得很机械化,想想每天面对钢筋水泥的包围,身边超龄人的哀叹,总认为自己不应该出现在这里。听大叔说的最多的就是生活不易,后悔当初,恨不得人生再次重来一次···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我的生活充满了负能量。我觉得不能再继续下去,应该对自己的第一份工作说再见了,想去外面的世界看看,未曾看到繁花似锦的都市,内心总有不甘,想了一天就决定了,回家和家人商量一下去,现在就去!
人们想象的事情一定是美好的,理想化的结果,通常忽略现实的残酷挑战。回到家和家人商量要离开家乡,非常荣幸的成为了家人对立的那一方,一致反对我离乡,原因很简单:你现在已经从一个小工做到师傅,收入也翻了几倍,并且也很稳定,应该感到知足,出去了又能怎样呢?年轻人现在不想吃苦,老了怎么办,说你都是为你好。。。我想这是全天下父母对自己子女普遍的教育方式,“我为你好”就像一块免责金牌一样,总是合理的禁锢了孩子的梦想。我不想坐井观天,我想走出去,不是简简单单为了看世界,而是为了改变家族的命运。在老家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不断重复告诉你生活要努力争取,但是永远是以“认命”的形式表现出来,认为稳定的工作,每月发薪水,就是人生最美好的归宿。此时此刻,我也不想在解释了,因为没有必要,但是我坚信的是我不会按照父母给我画好的线去生活,我有我的人生,美好的未来,我也一样值得拥有,我要去努力追求。如果我不走出去,继续在这个城市中生活,我仿佛已经看到了我的余生,娶妻生子,然后重复索然无味的生活,每天像个木偶一样,几十年后,我的孩子将和我一样,重复着父辈的辛酸,没有出头之日,也没有理想可谈,一生只为生存,不懂生活的美好为何物,想想我就感觉恐惧。这一次的谈心不欢而散,其实只是我在听,除了一开始我说我要离乡,之后就再也没有说过话。很委屈也很无奈,太多想说的话,就这样被不理解的情绪堵在喉咙里,无语凝噎,这应该是我第一次决定忤逆长辈的意愿。
最后我还是离开了我的家乡。距离上次的谈心过去了几天,这期间我一直在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68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