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大观园 >> 大观园优势 >> 正文 >> 正文

红楼梦红楼儿女是谁最先离开大观园

来源:大观园 时间:2022/6/12
哪里治白癜风的医院好 http://baidianfeng.39.net/

作者:孙庆忠

大观园是《红楼梦》贾府为元春修建的“省亲别墅”。元春题名“大观园”,并书一匾一联于正殿。它是红楼人物活动的中心舞台,也是曹雪芹总结江南园林和帝王苑囿构想出来的园林艺术创作。

元宵节省亲后,元春想起园中景致,料想贾政必定“敬谨封锁”,于是命太监夏忠到荣府下了一道谕,命宝钗、宝玉等到园中居住。

大观园从此成为红楼儿女的世外桃源。在那里,他们挣脱了封建礼教枷锁,尽情绽放着青春、美丽与才华,度过了一段弥足珍贵的时光……

那么红楼儿女,是谁最先离开大观园的呢?

对,她就是薛宝钗。

“抄检大观园”是贾府自杀自灭的开始。“绣春囊”事发后,凤姐与王夫人商量“以查赌为由”,对大观园进行一次彻底抄检。目的很明确:丫头太多,保不住生事作耗。无故裁革,姑娘们委屈,太太过不去。趁着查赌这个机会,凡年纪大些的,或有些磨牙难缠的,“拿个错儿”撵出去配人。一保没有别事,二可省些用度。

抄检之时,凤姐一径出来,向王善保家的道:“我有一句话,不知是不是:要抄检只抄检咱们家的人,薛大姑娘屋里,断乎抄检不得的。”王善保家的笑道:“这个自然,岂有抄起亲戚家来的。”这样,除了宝钗的以外,大观园所有儿女的住处全被抄检了一遍,连李纨这种寡居的也不例外。

抄检后一早,李纨与尤氏正在吃茶面子,讨论昨晚之事。宝钗忽然独自前来,对李纨道:“只因今日我们奶奶身上不自在,家里两个女人也都因时症未起炕,别的靠不得,我今儿要出去陪着老人家夜里作伴。要去回老太太、太太,我想又不是什么大事,且不用提,等好了,我横竖进来呢。所以来告诉大嫂子一声。”

宝钗这句话说得很得体,但却回避了她突然搬离大观园的真正原因——避嫌。

其实李纨与尤氏都心照不宣,但处于善意的目的而不点破,故此才有“李纨听说,只看着尤氏笑,尤氏也看着李纨笑。”

那么,贾家不抄检薛宝钗的住处对不对呢?

答案是完全正确的。对于贾府来讲,薛宝钗不仅是客,而且是娘家贵客。他们娘仨客居贾家有以下原因:

一是近因今上崇诗尚礼,征采才能,降不世出之隆恩,除聘选妃嫔外,凡仕宦名家之女,皆亲名达部,以备选为公主郡主入学陪侍,充为才人赞善之职;

二是探访亲友;

三是自薛宝钗父亲去世后,各省中所有的买卖承局、总管、伙计人等,见薛蟠年轻不谙世事,便趁时拐骗起来,京都中几处生意,渐亦消耗,薛蟠需亲自入部,销算旧帐,再计新支;

另外,说是客居,其实就是居住。他们的丫鬟、奴仆等,都是薛家自带的,不是贾家配备的,“吃穿用度、一草一木”并不需要贾家出一分钱。这是在《红楼梦》开篇第四回,贾政、王夫人及薛姨妈三方商定的,并且得到贾母的应允。

薛姨妈曾私与王夫人说明:“一应日费供给,一概都免,方是处常之法。”王夫人知他家不难于此,遂亦从其自便……

既然如此,薛宝钗虽然居住在大观园蘅芜苑,但实际仍然是代表薛家,贾家岂有抄检人家薛家的道理!

那么,薛宝钗搬离大观园“避嫌”对不对?

可以说不但正确,而且十分得体,体现出薛宝钗“世事洞明、人情练达”的高超处事风格与处世艺术。

且看凤姐是怎样评价的:事后王夫人问及“宝丫头怎么私自回家去了?”,凤姐笑道:“我想薛妹妹此去必是为前夜搜检众丫头的原故,她自然为信不及园里的人,她又是亲戚,现也有丫头老婆在内,我们又不好去搜检。她恐我们疑她,所以多了这个心,自己回避了。也是应该避嫌疑的。”

那么,薛宝钗回去的理由充不充分呢?

王夫人得知此事,感觉宝钗“不两三日,等姨妈病好了就进来”的理由十分勉强。因为自己的姊妹自己知道,“姨妈究竟没什么大病,不过咳嗽腰疼,年年是如此的。”便命人去请了宝钗来,分晰前日的事,以解她的疑心,又仍命她进来照旧居住。

宝钗充分利用这次机会,不顾王夫人、凤姐再三挽留,索性公开挑明了,“就从今日辞了,好搬东西。”理由如下:

一则宝钗原要早出去的……并没为什么事要出去。为的是妈妈近来神思比先大减,而且夜晚没有得靠的人,统共只她一个人;

二则如今薛蟠眼看要娶亲,多少针线活计,并家里一切动用器皿,尚有未齐备的,也须得宝钗帮着妈妈去料理料理;

三则自宝钗在园里,东南上小角门子就常开着,原是为她走的,保不住出入的人图省走路,也从那里走。又没个人盘查,设若从那里弄出事来,岂不两碍?

四则宝钗进园里来睡,原不是什么大事。因前几年年纪都小,且家里没事,在外头不如进来,姊妹们在一处玩笑作针线,都比在外头一人闷坐好些。

五则如今彼此都大了,况贾家这边历年皆遇不遂心之事,所以那园子里,倘有一时照顾不到的,皆有关系。

在“决意辞去”的同时,宝钗还劝王夫人,“如今该减省的就减省些,也不为失了大家的体统。据我看,园里的这一项费用也竟可以免的,说不得当日的话。”宝钗这话的意思是,“少几个人,就可以少操些心了”,所有的人员都搬离“大观园”,“关门锁园”这一项费用就可以省了。

可以说这一番话,讲得十分得体又合情合理。凤姐听了这篇话,便向王夫人笑道:“这话依我竟不必强他。”王夫人点头道:“我也无可回答,只好随你的便罢了。”

那么,宝钗能不能搬离大观园呢?

咱们先看《红楼梦》全书,宝钗与王夫人对话章节是七十八回,离曹雪芹八十回手稿只差两回就结束了,并没有给出具体结局。结合通篇故事情节来看,似乎宝钗搬离大观园已成定局。不过,我倒认为未必。

一是并没有得到元春的应允。大家记得当初红楼儿女是怎样进园子的吗?那一日元妃在宫中编次《大观园题咏》,忽然想起那园中的景致,料想父亲“贾政必定敬谨封锁,不叫人进去,岂不辜负此园?况家中现有几个能诗会赋的姊妹们,何不命他们进去居住,也不使佳人落魄,花柳无颜。”于是命太监夏忠到荣府下一道谕。贾政、王夫人接了谕命,便回明贾母,遣人进去各处收拾打扫,安设帘幔床帐。

注意,此处元春谕旨:“命宝钗等在园中居住,不可封锢;命宝玉也随进去读书。”红楼众儿女唯独点了“宝钗”与“宝玉”的名字,以示重视。为此,宝钗进园是接受“谕命”,同样出园也得“谕批”,贾母说了也不算,更别说王夫人、凤姐及李纨了。

二是“金玉良缘”不答应。贾宝玉有通灵宝玉,薛宝钗有金项圈(亦有史湘云有金麒麟之说)。此二者对主人来说性命攸关,必须随身佩戴,不能一刻失去;通灵宝玉上錾刻“莫失莫忘,仙寿恒昌”,与金项圈上“不离不弃,芳龄永继”正好是一对儿。为此,即便宝钗想搬离大观园,薛姨妈等未必就依,“金玉良缘”所代表的势力更不会答应。也许正应了李纨那句话“住一两天,还进来”……

主编:与心幽欢珍爱红楼梦●珍爱一生

长按右边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6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