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玉在《红楼梦》中并不是一个非常讨喜的角色,温和厚道的李纨不喜欢她的为人,连讨一枝梅花都不想向她开口,贾环更说直接说她拈酸讨人嫌,就连比邻而居多年的好友邢岫烟都吐槽她“僧不僧,俗不俗,女不女,男不男”。高傲、孤僻、古怪是妙玉展现给大众的整体印象。
熟悉她的岫烟、宝玉对她的评价出奇相似“不合时宜”。更过分的是,在第四十一回中,她甚至把刘姥姥用过的成窑五彩茶盅丢弃,还对贾宝玉说,如果是自己用过的杯子,就是砸碎了也不会送给刘姥姥的。这副高高在上的嘴脸,真是令人不忿。
不仅如此,她的表现极为矛盾。一边嫌弃刘姥姥用过的杯子,一边又把自己常用的绿玉斗拿给宝玉用。一边说着,“若你来了,是不给你吃的”,一边又欢喜地捧出个“整雕竹根大盏”来给他斟茶。佛曰众生平等,难道妙玉就这么瞧不起庄稼人吗?寄居贾府,她这些不合时宜的行为,又反映出怎样的心理状态呢?不防一层层分析。
一、洁癖
妙玉的洁癖是显而易见的,宝玉一听到妙玉说“那成窑的茶杯别收了,放外头去吧。”时,第一反应也是,她是嫌脏。很多读者都会觉得妙玉也是黛玉的副本,因为她们身上有太多相似的地方,同样是出身姑苏,同样祖上诗书世宦之家,同样父母双亡,同样寄人篱下。
更明显的是,癞头和尚对林如海夫妇说过,林黛玉如果想无病无灾平安长大的话,最好是出家。而妙玉正是因为自幼体弱多病,出了家才好了。而妙玉的性格和黛玉也和相近,一样的孤傲,目无下尘,却又富于独特的情趣和才华。
那么换成是林黛玉,她会将刘姥姥用过的杯子丢掉吗?个人认为不会。诚然,黛玉和妙玉是非常像的,黛玉也调侃过刘姥姥是“母蝗虫”,黛玉也有些许洁癖,但她对刘姥姥的态度和大观园里的其他小姐们都是一样的,虽有嘲弄、新奇却没有嫌弃得像印度佛婆罗门见到低种姓人的避之不及。
须知刘姥姥在大观园的这段日子里,吃用过的东西可不只一个茶盅。她还用过象牙镶金、乌木镶银的筷子,成套的黄杨木酒杯,在探春的秋爽斋吃过饭、在惜春的藕香榭也喝了酒吃了点心,甚至还阴差阳错的在宝玉的床上睡了一觉,这些东西通通都被丢弃了吗?并没有。
如果是黛玉的杯子被刘姥姥用了,她大概率也就是让人洗干净收起来。因为对于受儒学影响的传统中国贵族来说,对下层阶级的平易近人也是一种修养。
那么是因为这个杯子不值钱吗?成窑是明代成化年间的官窑,而成窑五彩则更为难得。明代沈德符的《万历野获编》记载:“至于窑器最贵成化,次则宣德。杯盏之属,初不过数金,余儿时尚不知珍重。顷来京师,成窑酒杯每对至博银百金,余为吐舌不能下。”
清乾隆年间的朱琰所著的《陶说》中又记载“成窑以五色为最,酒杯以鸡缸为最。”由于不知道《红楼梦》具体的年代,我们暂且不讨论这个茶杯具体的价值,至少,她是妙玉亲自给贾母奉茶用的,其价值一定在其他人用的官窑白茶碗之上,对于妙玉来说也是好东西了。
而能让贾宝玉这种在金窝银窝里长大的少爷说一句“白撂了岂不可惜”,更说明价值不菲了。这样一个贵重的杯子,因为被刘姥姥用过一次就要扔,这显然不是单纯的洁癖能解释的了。
二、柔情
过后,宝玉提出把杯子送给刘姥姥,让她卖钱来维持生活,妙玉答应了。妙玉会答应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因为她虽然对刘姥姥满是嫌弃,但毕竟还有一点慈悲,不可否认,她对于这个穷困潦倒的乡野贫农还是有着同情的,所以她会教隔壁家境贫寒的邢岫烟认字,她也知道,这个杯子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多大的改善。
只不过,这份同情不是感同身受的关切,而是高高在上的怜悯。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妙玉对宝玉也有着好感。虽然他们一个是槛外人,一个是俗家子,但妙玉还是把宝玉当成知己。这也是为什么刚刚还那么洁癖的人会随意地把自己的绿玉斗给宝玉用,为什么会在生日时给宝玉送上一份拜帖。
三、傲娇
傲娇实际上是她选择丢弃成窑茶盅的最主要的原因。妙玉的傲娇是有甚于黛玉的,黛玉虽然孤傲,却能在日常生活中保持一定的世故,和姐妹相处也好,还是对待府里的丫鬟婆子也好,都还是亲切友好的。但妙玉的性格怪僻却是到了无人不知,无人不吐槽的地步,是真真正正的“世难容”。这也和她当时的处境有关。
妙玉入贾府,是在元妃省亲之前,大观园刚建好,而栊翠庵作为大观园里的私家佛堂,正好缺一个“模样好,通经文”的道姑装点。当贾府的人第一次来找她的时候,她是这么说的:“侯门公府,必以贵势压人,我再不去的。”但当第二次贾府的人带着帖子来请她的时候,她就去了。可以说,妙玉一出场就给人一种很傲娇的感觉,她非常在意贾府对她的尊重。
当时的她是什么情况呢:一个容貌出众的年轻女孩,带着一批价值不菲的古玩奇珍,父母双亡,更无亲眷,师傅也死了,也没有能为世俗所认同的身份,带发修行。这样的人在当时,如果不找个高门大族投靠,是完全没有自保能力的,和待宰羔羊没什么区别。
所以,贾府抛来橄榄枝对她来说是个契机,但也是危机。如她所说,侯门公府有逼人的权势,同时也藏污纳垢,她必须确定,这是一个能够给她尊重和安全的地方,而不是会吞没她的泥潭深渊。所以她会去,但要等对方下拜帖才能去,这样才不会被人看轻。
回到上文刘姥姥品茶栊翠庵这回,妙玉很聪明,她让小尼姑用清一色的官窑填白茶碗给别人上茶,自己则单独亲自端一个“云龙献寿”的小茶盘,特意用成窑五彩茶盅给贾母奉茶,还特意沏了贾母爱喝的老君眉,表示她对贾母的重视和尊敬。
没想到贾母喝到一半,随手就把剩下的半杯给刘姥姥喝了。刘姥姥还说“好是好,就是淡了些,熬浓些更好”。在妙玉看来,她的心意被践踏了,她觉得她并没有受到尊重。显然在贾母把茶杯给了刘姥姥之后妙玉是生气的,但当着众人不好发作。
她事后一定要丢弃那个成窑茶盅,多半是赌气,而对宝玉说自己用过的茶杯砸碎了也不给刘姥姥,也是赌气。与其说是针对刘姥姥,不如说是不敢针对贾母。她要成全自己一贯的骄傲。这对于她来说,比那个成窑茶盅贵重多了。
在书中,妙玉是真正的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又有着极高的品味,用度不凡。且不论她真正的出身是什么,至少她一定是经历过从云端跌入谷底的变故的,并且她不是自愿出家是被迫出家的。
因此,她的个性比黛玉更孤僻更目无下尘,更自负,其实也是更自卑。然而孤傲不过是她的保护色而已。黛玉至少有外祖家可以依靠,至少在身份上,她是名正言顺的名门闺秀,在贾府,她理所当然地被保护。
可妙玉不同,她和贾府没有任何关系,也没有任何身份。在这里,她想得到长久的庇护,又要防止被伤害并不容易。她需要孤僻的性格,像一层坚硬的外壳一样,把自己包裹起来,隔绝了脆弱不堪的本质,也掩盖了所有属于少女的悸动。
而她也的确做到了,虽然宁国府和荣国府都发生了不少荒诞的事情,但妙玉的栊翠庵却始终像个世外桃源一样平静,很多人讨厌她,却很少有人主动去打扰她。
作为一个出家人妙玉是不合格的,把人分成三六九等,当然是六根未净,对宝玉另眼相看也许是尘缘未了。她做不到看破红尘,也改不了曾经贵族的习惯。她只是个凡人甚至俗人,在种种变故之中,努力为自己寻找一个安全的栖身之地,无论是肉体还是灵魂。
妙玉最后的判词是: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可无论她怎么努力,还是逃不过命运。不难想见,贾府败落以后,失去庇护的妙玉还是免不了遭到风尘荼毒。或许,作者想告诉我们的是:你看,就算黛玉出家了,又怎样呢?
作者:梧桐文化谈。本文为少读红楼原创作品。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38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