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心武用“秦学”讲《红楼梦》引起广大观众看百家讲坛的兴趣,引起读者看《红楼梦》的兴趣,也引起红学界广泛不满。媒体大做文章的所谓“红学家群殴刘心武”热闹事儿,从年末到年初夏,从没停止过。(注1)
《揭秘与猜谜:刘心武“秦学”透视》红学从不缺少争论,争论往往是双向性的,你商榷,我回应,有来有往。这次“红学家群殴刘心武”,既是一边倒,又是单向性。
所谓一边倒,是红学界除周汝昌先生外,对刘心武的态度基本一致,有理有据的给予批评;所谓单向性,是刘心武仅有“表态式回应”,如“不要以专家身份压人”、“决不放弃上央视的权力”等,无实质性回应,对红学家的具体批评概不回应。
为什么刘心武所谓“秦学”引起如此广泛反对?
“红学家群殴刘心武”的前因后果是怎么回事?
蔡义江揭出谬误
刘心武随机应变
刘心武“秦学”发韧之作,发表在年《红楼梦学刊》第二辑,题目是《秦可卿出身未必寒微》。他提出:秦可卿出身可能跟北静王差不多。他的观点,在当时并没引起红学界多大注意。因为秦可卿本是《红楼梦》的次要人物,开篇不久就死了,对她的原型臆测能有多大价值?除了《红楼梦学刊》编委邓庆佑教授写过一篇文章,鲜有商榷者。
此后,王蒙半开玩笑地把刘心武论秦可卿叫“秦学”。刘心武大概做梦都想不到他居然可以成就某个“学说”,对王蒙的调侃如获至宝,正式树起“秦学”旗帜,连续写好几篇大谈“秦学”的文章。年,华艺出版社出版了他的《秦可卿之死》。
那个阶段刘心武写“秦学”文章,语气多半是试探性的,不像后来在中央电视台说“秦可卿是解开《红楼梦》的总钥匙”那样武断。
《秦可卿之死》刘心武《秦可卿之死》一出版,上海红学家陈诏立即发表批评文章。多数红学家仍没在意刘心武。在红学家看来,作家写点儿红学文章是好事;作家想象力丰富,有点儿出格理论,看着很新鲜;作家对《红楼梦》胡猜乱道,更没什么了不起,不理就是。
刘心武把他的三个中篇小说《秦可卿之死》《贾元春之死》《妙玉之死》,跟关于秦可卿的“阅红随笔”一起,结集为《画梁春尽落香尘》于年出版,印了万把册,到年初还没卖完。
在刘心武上中央电视台之前,红学家李希凡、蔡义江早就跟我聊过刘心武搞“秦学”这事。大意是:
作家就是作家。想在红学研究上标新立异站不住,还是回头写小说算了。不过,你们这些当代作家,应该写属于自己时代的小说,最好不要对曹雪芹越俎代庖、画蛇添足。不是有这样的话?“重要的不是作家叙事哪个时代,而是作家在哪个时代叙事”?曹雪芹如果像刘心武这样处理秦可卿、贾元春、妙玉,他还成其为曹雪芹吗?
对两位大红学家的话,我颇以为然。
蔡义江教授原是宋词研究大家夏承焘先生的高足,研究唐宋诗词和《红楼梦》都很有名气。他的《红楼梦诗词鉴赏》在北京出版社印了百万册,现在中华书局几乎年年重印。蔡义江重校点评《红楼梦》更是很有价值的版本。
《画梁春尽落香尘:解读红楼梦》年刘心武移师百家讲坛,以“秦学”讲红学。
用样板戏的说法:刘心武今非昔比,鸟枪换炮了!
刘心武热播,在一般观众和读者眼里,他几乎成了“红学代表”。此时,红学家仍然认为刘心武不过“野台子戏”,随他唱去吧。
那么,刘心武讲《红楼梦》“野”的症结在什么地方?其理论“无根性”在哪里?是蔡义江教授首先发现并指出的。
刘心武用“秦学”讲《红楼梦》,用简单的话概括其主要论点,就是:
康熙废了又立、立了再废的所谓“两废太子”胤礽将一女婴偷运到江宁织造曹家,曹雪芹父曹冒险将女婴藏家中作为政治投资。作为双保险,把曹雪芹姐姐送入东宫,曹氏得太子胤礽及“太孙”弘皙宠爱。雍正篡位,胤礽身亡,曹家被整,幸好雍正暴亡,乾隆即位,又将曹雪芹姐姐纳为王妃,曹家也因此中兴。藏在曹家的公主暗通其兄弘皙谋反,曹妃为向上爬,向乾隆告密,公主悬梁自尽,其兄起事欲刺杀乾隆未成,却也让曹妃付出了生命代价……
曹雪芹就是以这样的皇室纠葛为原型,写出《石头记》即《红楼梦》。
《刘心武揭秘古本红楼梦》刘心武认为,在《红楼梦》中,“月”指太子,秦可卿原型就是康熙废太子胤礽的女儿。后来贾元春为贾府利益告发秦可卿,秦可卿父母兄长派张太医与秦可卿用暗语联络,导致秦可卿之死。北静王、蒋玉菡甚至刘姥姥进大观园时贾母等人的“双悬日月照乾坤”“御园却被鸟衔出”等词句,都是《红楼梦》对宫廷政治斗争的暗写……
整个《红楼梦》是个大谜,《红楼梦》问世三百年后,刘心武解开了这个谜,而秦可卿是解开《红楼梦》之谜的总钥匙。
刘心武的理论支柱,或者说所谓“秦学”的第一张牌,实际是:
“废太子”对联“楼中饮兴因明月,江上诗情为晚霞”=荣禧堂对联“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朝霞。”
等号前边是刘心武认为“废太子胤礽”所作;等号后边是《红楼梦》中林黛玉眼中所见。
红学家多半不关心刘心武讲了些什么?却也有偶然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28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