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大观园 >> 大观园资源 >> 正文 >> 正文

误读红楼始终在诗词周围打转转的欧丽娟教授

来源:大观园 时间:2024/1/12

在这里提前声明一点,笔者认为写作误读红楼系列是很有必要,作为世界上最复杂的小说,红楼梦具有显隐文本、表里有寓、一文两牍的特点。索隐派红学从开始就把朝代、地域、年代、人物身份等最基本的问题读错了,考证派步其后尘,以至于各种各样的误读铺天盖地,正确的解读凤毛麟角。误读红楼系列的目的,第一是揭示红楼梦的真相,还秦可卿等人一个清白;第二是根除各种各样误读带来的历史和文学误会;第三是不让后来的红楼梦研究者浪费宝贵的时间和精力;第四是使那些研究方向有偏差的人的理论臻于完美。这里没有全盘否认别人正确理论价值的意思,也没有哗众取宠、借着打击异己理论抬高自己的目的,而且笔者只对典型错误理论感兴趣,对于部分误读理论的作者属于哪个地方,属于哪个时代,属于哪个国家,属于哪个机构,属于官红还是民红都没有刻意注意。

欧丽娟先生是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她研究的领域很广:唐诗、宋词、外国文学以及中国文学史等。她还是台湾一位著名的红学家,在台湾、大陆甚至在海外都有重要的影响,她的代表作包括《唐诗的乐园意识》、《李商隐诗歌》、《唐诗选注》等,在红学领域里除了《红楼梦立体人物论》、《诗论红楼梦》外还有其他作品。欧丽娟先生曾获台湾大学杰出专书奖、杰出教师奖,也曾经因台大的“红楼梦”公开课获得“全球开放式课程联盟”杰出教学者奖等等。

当前在中国大陆的文学传播里,台湾红学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欧丽娟先生和蒋勋先生几乎引领了中国当代红楼梦的解读。他们的分析视角独特,一个从青春派出发,一个也从诗词曲赋出发,解读理论别具一格。近年来讲解红楼梦的专书少,各自侧重点不同,在不同领域的影响力也不同。有的理论看起来学术性很强,但是过于晦涩难懂,有的理论看起来平易近人,但是流于肤浅庸俗,有的理论文章通篇大论其实大而无当,有的属于心得和随笔一类,看起来贴近读者的心灵,但是学术性偏弱。

欧丽娟教授在多年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各派所长,规避各派所短,综合了数十年来的红学研究成果和她比较擅长的西方文学理论,以一种别样的方法对红楼梦进行解说,其理论风格实属罕见。是近十数年未见的出色红楼梦解读。她的作品对文本的解读精细、加上对世界、对爱情、对亲情的感悟,对大观园花花草草和诗词曲赋的分析,属于品读红楼梦的经典佳作。

在这里以诗词曲赋为例,红楼梦文本里的诗词曲赋历来被红学大家和众多红迷忽视,他们仅仅认为红楼梦里的诗词是对文本的一种中点缀,对于诗词曲赋的研究多集中在典故注解、辨明出处和阐发人物性格的附加环节。

欧丽娟先生没有流于泛泛而谈,她潜心研究,读出些许文字之外的弦外之音,得出了别具一格的感悟:她认为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绝无仅有的一部世家公子叙写世家大族的小说。同时红楼梦是追忆之书,也是忏悔之言,书中字字是泪,饱含对诗礼簪缨世家光景不再的无尽伤感与眷恋。欧丽娟教授对于红楼梦的人物和大观园分析得当,对于核心人物和大观园景色及花花草草的文学描写有精到的解读,她还提出文本中有六位大母神:神界的女娲;仙界的警幻仙子;俗界贾府里的贾母、王夫人、贾元春,以及大地母神刘姥姥。几位你才醒基本上都具备大母神人物所能提供的"温暖、保护、丰饶"的母性力量。

自《诗经》和《楚辞》初创以来,“以花喻人”就是我国古典文学的传统之一,红楼梦也不例外。,红楼梦文本是古典文学“以花喻人”的巅峰之作,“以花喻人”被欧丽娟教授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她创新的代表花理论,不但超越了前任,而且“以花比德”、“以花喻命”、“以花喻才”,直奔红楼梦“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主题,此类解读要远高于其他的红楼梦研究者。

欧丽娟教授是不是就窥到了红楼梦的核心秘密了呢?显然不是。欧丽娟教授和其他那些有名的研究者一样,没有读到红楼梦的朝代、地域、年代和真实身份的本质,还在包衣奴才的家族里摸爬滚打,只不过她的解读有意无意的忽略了所谓的江南织造家的那个曹雪芹。和其他人一样,欧丽娟教授也没有读懂显隐两本书的红楼梦,她对于文本的第五回,第十三、十四回的显隐文本的解读也流于一般研究者的庸俗。比如秦可卿的葬礼上,除了没有辨识出来那些晚明时期的重臣和名人之外,她也没有看懂秦可卿的葬礼是双重葬礼:

秦可卿的地位很低,为什么那么多王公贵族来参加秦可卿的葬礼?

为什么秦可卿二十岁左右死亡,但是铭族上却大书享强寿?

为什么旌表上书写贾门秦氏宜人之灵枢?要知道宜人是三品夫人的代称而贾蓉捐的官只是五品。

为什么北静王如此高贵的地位也来祭奠而且馈赠贾宝玉念珠?

为什么贾宝玉是秦可卿的叔叔却身穿孝服?

为什么贾蓉作为秦可卿的丈夫也身穿孝服?

为什么丧礼路上王熙凤和贾宝玉要去一个农庄?

……

正如百年来红学界对秦可卿的误读和误会一样,欧丽娟教授也认为秦可卿和贾珍之间有不清不楚的关系,也认为和贾府没有任何瓜葛的尼姑妙玉名列金陵十二钗第六位无可厚非。

有幸拜读欧丽娟教授的诗论红楼梦一书,欧丽娟教授认为诗词是红楼梦小说的“血肉”,她在作品中旁征博引,将红楼梦的诗词做了完整的分析,从结社吟诗到联句及集句式酒令一直到限题限韵等。欧丽娟教授分析了避俗趋雅、以退为进之法,又从诗歌创作的本质出发,讲到“真”与“新”的创作美学观,长篇诗歌之创作理念以及审题度式、开篇起句、谋篇布局、转韵逗韵、篇终收结、律诗之格度与品鉴。具体到红楼梦的诗词内部,欧丽娟教授普及了律诗的基本规范,对于“背面傅粉”的技法总结到位,最后深入到贾宝玉的《四时即事诗》引出乐园的开幕颂歌,从林黛玉的《五美吟》引出开显女性主体意识的咏叹调等等。

欧丽娟教授对于“谶谣”和“诗谶”的贡献也是突出的,她区分了两类五言、七言韵文:一类是做命运预告的工具,这是从先秦就已经发展出来的一种文字形式——“谶谣”,就是为了要预告,因此会在文字上面做文章,运用拆字、谐音法、隐喻双关法,也通常会配图。还有一类如五美吟和宝琴的怀古十绝句,这类作品表面上很像诗,其实有实用的功能,可以用占卜的方式去理解。

还有一类属于“诗谶”,欧丽娟教授分析说是属于魏晋时候才形成的文人抒情诗,是以艺术为考量,一首诗就带有一点命运的谶的意味,被称作“诗谶”。古典文人都分得非常清楚,诗谶是一种后事之明,算是一种事后诸葛。

欧丽娟教授深入理解了文本到处出现的夕阳、落花、柳絮代表漂泊无常和广义上死亡这样的意象。为了表示那种末世的悲哀,脂砚斋一方面重建已经失落的过去,以致处处点染悲凉之雾。可是她客观批评了黛玉的《葬花吟》、宝钗的《咏絮诗》、宝琴的怀古诗和湘云的《白海棠诗》,她首先从诗中分析人物性格,并挖掘诗与人共通的悲凉感。欧丽娟教授说,红楼梦的诗只能够算是诗词历史中的二三流水平,唐诗是诗歌的典范,宋诗的说理性很强,红楼梦的诗比它们低了好几层了。欧丽娟教授看出来《葬花吟》吸收了明代诗歌的气韵,里面有很多用词、意境、意象都可以在唐寅的《和沈石田落花诗》中找到痕迹难能可贵,可是她贬低《葬花吟》仅仅打动一般初级的读者就有失偏颇了。

红楼梦里有许多的诗词曲赋,欧丽娟教授没有看出来其中隐藏的蹊跷和秘密,比如判词云:情天情海幻情深,情既相逢必主淫;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如何理解这首判词?

比如第十三支·好事终:画梁春尽落香尘。擅风情,秉月貌,便是败家的根本。8箕裘颓堕皆从敬,甲侧:深意他人不解。事消亡首罪宁。宿孽总因情。如何解读这首曲子?

比如薛宝钗的《白海棠诗》里有讲到“愁多焉得玉无痕”,欧丽娟教授看出来玉也忍受不了愁的耗损和侵蚀而留下了痕迹,但是她没有读到诗词咏叹和纪念的对象。

比如贾宝玉的《芙蓉女儿诔》非常哀凄,里面不但有李贺所创造出来的词汇,而且离骚的内容和精华也被被吸收到诗词里面,欧丽娟教授看出来李贺的痕迹,但是没有看出来《芙蓉女儿诔》引用和歌颂的对象,也没有读出文本背后贾珠和警幻仙姑的血泪爱情。

比如她没有读出来第五回里判词和判曲的许多内容的真实含义,都道是金玉良姻,为什么俺只念木石前盟?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到底指代和纪念的是谁?休似俺那爱银钱忘骨肉的狠舅奸兄的奸兄到底是谁?探春为什么在清明节远嫁?她的判曲既然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又为什么谁奴去也,莫牵连?。。。。。。

最后简单总结一下,红楼梦的诗词曲赋,欧丽娟教授从一般的唐诗宋词的意义上进行了分析,从她的认知角度进行了解读,但是始终没有进入核心诗词的深处,她的解读始终在诗词的狠心秘密之外打转转,没有看出来其中隐藏的蹊跷和秘密,没有读出来显隐文本,一文两牍,表里有寓,也就与红楼梦的狠心秘密无缘。

注:本文参考部分专业文献。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71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