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猛裴梦雪
十年栉风沐雨,十年砥砺前行。党的十八大以来,济南市市中区主动承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和“强省会”战略,主动融入全市“东强、西兴、南美、北起、中优”城市发展新格局,主动担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担当。市中区经济社会发展迈上了新的台阶,交出了一份厚重提气的高质量答卷。
征途漫漫,唯有奋斗。市中区作为省会中心城区,将积极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发展机遇,主动对标“强省会”战略任务,积极融入济南市新发展布局。全区干部群众转观念、凝共识、聚合力、促发展,全面开启“二次创业”新征程。
经济社会全面快速发展
群众生活更殷实更富足
过去10年,市中区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综合实力更加稳固。地区生产总值实现翻倍增长,从年的.5亿元连续跨越6个百亿大关,达到年的.7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10年前的33.1亿元增加至年的.5亿元,增长%。市中已连续3年实现GDP过千亿元、财政收入过百亿元。如今的市中,已成功跨入“中国城区高质量发展百强区”“中国创新百强区”行列。
近年来,市中区以新型城市化为主线,大力实施老城更新、新城崛起和乡村建设三大行动,城乡建设日新月异,被列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北部老城区,改造提升老旧小区个,总面积约万平方米,改造体量居全市首位。
中部崛起区,沿二环南路自东向西,华润片区、领秀城片区、南北康片区等现代新兴宜居城区拔地而起,10年间在省城南部再造了一个新市中。南部生态区,先后打造宅科等齐鲁样板示范村、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7个,区级美丽乡村示范村20个。
市中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群众生活更加殷实。提前两年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户、名贫困人口全部摘帽。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0年前的元增加至元,增长近一倍,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由元提高至元。城乡低保分别由10年前每人每月元、元统一增至元,在全市率先实现城乡救助标准一体化。
以打造“国内知名、全省一流的品质教育”为目标,市中区创新开展集团化办学,幼小初学校由年的所增至目前的所,教育教学成绩连年名列前茅,获评全省首批全环境育人实验区。
市中区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青山”四大保卫战,口袋公园建设从无到有,累计建成处;山体公园由10年前的1处增加到现在的14处,绿化提升山体面积1.2万亩。绿地面积由年的.4万平方米增加至现在的.9万平方米,“开门见景、推窗见绿”成为市中群众实实在在的生态福利。
市中区始终坚持弘扬优秀文化,深耕商埠文化、红色文化、科教文化,有效汇聚了全区上下自觉爱党爱国、推动市中发展的强大合力。培植发展了山东未来网络研究院、安可区块链研究院等一批重大创新平台载体,为全区创新发展注入强大活力。
党建引领凝聚发展合力
擎旗奋进汇聚磅礴力量
近年来,市中区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选干部配班子、建队伍聚人才、抓基层强基础,特别是围绕学习贯彻省市区党代会精神,坚持向中心聚焦、为大局聚力,努力在活力品质强区建设中彰显组织担当、组织作为、组织力量。
坚持以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引领高质量发展。把干部工作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建立具有市中特色的“精细投影、精准画像、精确定位”干部选拔机制,组织实施优秀年轻干部“”提升工程,选拔“85后”优秀处级干部10余人、“90后”优秀科级干部60余人。
坚持以大抓基层的工作导向推动高质量发展。打造“品质市中·活力党建”工作品牌,建立基层党建“1+N”体系,制定抓党建促集体经济发展等11个规范化配套文件,做实22项工作机制、余条攻坚突破举措,着力建设“政治坚定、落实有效、群众信任、机制健全、富有活力、能打胜仗”的基层党组织。开展“支部提升年”活动,瞄准“五个过硬”“六大领域”,评定五星级党支部余个。
围绕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总结“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乐山小区社区综合党委“红色庭院”典型做法,推出舜玉路“知函问暖”、大观园“老商埠·新地标”等党建品牌、服务项目余个,率先成立直播电商党支部等8个实体性党组织,设立“暖心驿站”示范点40余个,聘任70余名“黄骑士”“蓝骑士”担任兼职网格员。
坚持以服务大局的使命担当护航高质量发展。市中区制定梯次贯通的“经纬人才·1+11”政策体系,在全国率先出台校地联合引才“金10条”政策,成立全市首家“经纬人才联盟”,创新提出社区管控“六个一”工作法。
市中区紧急发动0余名党员组建1余个党员突击队、志愿服务队,下沉一线、昼夜奋战。率先出台“关心关爱11条”,在战“疫”一线考察识别干部,评选战“疫”实干家人、实干团队97个,让党旗在战“疫”一线高高飘扬。
推动主导产业转型升级
加快实现经济涅槃蝶变
围绕市委确立的“六个现代化强省会”目标任务,市中区科学制定了“”工作体系。明确提出“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活力品质强区”的奋斗目标,并把今年作为“突破提升年”,有效实施了“十大突破提升行动”,奋力在强省会建设中走在前、作表率。
市中区明确了作为省会中心城区的五大功能定位,提出要打造省会政务中心承载区、现代金融中心先行区、“四新”经济发展聚集区、高端商贸文化示范区、城乡社会治理样板区。市中区将举全区之力,强力实施中央活力区、中央商埠区、山东能源互联网产业集聚区“三大市级战略”,努力重塑市中发展新格局。
“济南中央活力区”将全力打造产学研融合发展的创新创业之城、数字化转型的现代智慧之城、绿色低碳和谐的生态人文之城。目前该区域已腾空土地约亩,市中国岳城、中海寰宇时代项目预计年底建成交付。育英、南上山等市中金牌教育资源入驻,2所中小学年底建成。
“济南中央商埠区”着眼“一园十二坊”整体规划布局,一体化开发建设“中央商埠区核心区”,系统化规划提升“老商埠核心区—经四路”高端商贸带。济南宾馆项目已进场开始施工,3个征收项目已冻结。
“山东能源互联网产业集聚区”加快打造电、油、气、网协同互济的千亿产业集群、“龙头+专精特新”垂直整合的百亿企业方阵,建设成为全市能源企业总部发展的制高点和山东新能源产业升级的策源地。
年3月山东能源互联网产业集聚区被省发改委认定为山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4月被省工信厅认定为山东省特色产业集群,成为全省唯一获批双省级战略的能源产业集群,今年末集聚区产值规模将达到3亿元。
围绕“二次创业”,市中区重点推动五大主导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实现市中经济的涅槃蝶变。做优现代金融,依托山东新金融产业园区大力发展融资租赁、股权投资等新金融、类金融业态,着力打造现代金融中心先行区。
做大能源互联,依托国网山东电力、山东电工电气集团等龙头企业带动,着力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做精数字经济,发挥山东数字经济产业园、山东未来网络研究院等载体优势,着力打造数字经济先锋区。
做强都市工业,推动市中工业由传统化、重型化向智能化、轻型化、集约化发展,着力打造新型都市工业样板区。做活高端商贸,重点作好高端业态转换、多元产业融合、商圈载体重塑三篇文章,着力打造高端商贸品牌区。
让幸福生活更具“质感”
让城市发展更有“温度”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市中区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始终高度重视民生工作,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每年推出一批民生实事,全力打造“有温度的城区”。
今年市中区列出为民办实事22件,内容涵盖教育、养老、健康等民生红利。开工建设13处规范化社区养老设施、8处农村幸福院和6所学校。坚持以集团化办学机制为纽带,充分发挥品牌教育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提升推动城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积极开展省级未成年人保护试点区创建工作,获评山东省首批全环境育人改革实验区。持续推进四级医保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扎实推进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区创建,家庭医生签约人数超27万人。
今后,市中区将继续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到各项决策部署和实际工作之中,牢固树立发展为民的价值导向、民生优先的行动指向,在高质量发展中增进民生福祉,努力让人民群众的幸福更具“质感”,让市中的发展更有“温度”。
持续推动就业增收。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不断扩大就业规模、提升就业质量。着力提高城乡居民劳动收入,多渠道增加经营性、财产性收入。
不断优化公共服务。持续深化集团化办学,实施“城郊学校教育质量提升三年行动”,推进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积极发展未来教育、智慧教育,打造品质教育示范区。构建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市妇幼新院区建设,积极引入更多综合优质医疗资源落户市中、服务市民。
奋斗书写华章,实干铸就辉煌。济南市市中区将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加聚焦人民群众普遍关心 ①市中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综合实力更加稳固
②济南国际创新设计产业园
③山东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④山东数字产业大厦
⑤市中区打造国内知名、全省一流的品质教育
⑥百年大观园恢复夜经济
⑦郎茂山农产品市场
⑧城乡建设日新月异来源:大众日报
来源: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51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