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适合:清华校友,学生。
编辑
知春鹿
字
5分钟阅读
▲30年代清华二校门
现今,清华大学建校已经多年了,它始创于皇家园林之中,是个风景秀美的文化宝地。
曾经清华大学的校园里,满面扑来书香气息,但清华的学子们可不是“书呆子”,他们各个都是文武全才。
在那时,洋溢着青春气息的小伙伴们,最喜爱一种有趣的自创体育活动--“斗牛”,“斗牛”并不是真的斗牛,而是一种篮球运动。这种运动是清华校园内独有的,早已成为清华独特的风景之一。
除此之外,清华大学优美的环境也是为人称道的。清华大学占地面积约、4公顷,作为国内顶尖的知名学府,它不仅仅是一个传道授业的大学校园,其实它更是一个风景别致的“大观园”。
其中,最有名气的就是曾被学生赞美的“清华八景”。这正是清华独特的风景之二。
接下来,我将带领大家去感受下,清华大学中最为独特的两种风景,以及它们的特殊魅力。
▲年,清华学校职员合影
清华园里别具一格的体育景色:斗牛
清华大学学习氛围浓厚,学生需要刻苦学习,才能达到学校要求。但清华学生并不是死啃书本的书呆子与老夫子,而是生动活泼、富有朝气,普遍参加各种文体运动。清华学生自己发明了一些富有清华特色的文体项目,“斗牛”就是其中一种。
因为“斗牛”是清华大学师生自己发明和参与的项目,属于清华自产自销的土货。在大一学生体育课上,马约翰教授要告诉学生如何“斗牛”。
钱伟长曾回忆:
当年“斗牛”是清华独具特色的活动,就是每天下午四点半开始的课外体育活动。“斗牛”是一种自由参加不讲究规则的比赛,在篮球场上斗牛,不计人数,自己选择一方,抢了球就跑,只要能传给自己的队友或投进对方的球筐就算胜利。
在足球场上斗牛,只是不许用手,不许踢人,怎样争抢都可以。斗牛都没有争球的规则,也没有罚球的规则,更不记分评胜负。
马老师总是鼓励我们积极参加“斗牛”,尽情地玩,尽情地跑,尽情地争,出一身大汗,洗个淋浴,身体就会健康,学习起来就更有精神。他常常亲自参加斗牛,和我们一起玩,一起奔跑。
年抗战全面爆发后,清华南迁,与北大、南开先后组建长沙临时大学、西南联合大学,这一清华特色的体育项目便不再流行,无形中取消。
重视体育锻炼是清华大学的优良传统。在优良校风传统熏陶下,强身健体成为清华人学习和工作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多年以后,“斗牛”二字不时出现在清华老学长回忆文字中。他们回忆的,不仅仅是这项清华特色的体育项目,也不仅仅是清华重视体育的优良传统,更是对过去时光的缅怀。
▲清华研制的滑翔机
清华八景
年,一位清华同学用激昂的笔调写道:
我们与其说清华是一个大学,毋宁说它是一座花园来的确切,因为到过北平清华的人大概总不会忘掉,当你还没有踏进清华的大门,远远地就可以看见清华园三个字是皇皇石刻巍巍居中,国立清华大学六个字便是写在木头牌上而且只好一旁侍立呢。
清华的来宾往往是踵趾相接的,不过这些人之中大多是被清华园的草,木,泉,石所吸引的,所以无怪清华的同学写信约朋友去玩,多半说:“请来园子逛逛吧”,而很少用“请到敝校参观”。
年1月5日,清华在校学生沈诰在《清华周刊》上发表《清华八景征咏》。
“水木清华,名园得山川之美;钟堂毓秀,学子尽麟凤之选。诵诗读札,日夕孳孳。而春秋佳日,胜景无穷。不有雅什,何申咏怀。爰辑八景,征求珠玉,如蒙赐教,乞遵简章”。沈诰说明此次征咏不限韵,不拘体裁,每景赋诗一篇。
沈诰对“清华八景”分别做了描述:
(一)西园放鹞自近春划入清华,园址益广,葭管飞灰,东风解冻,地气上升,纸鸢弄风,近春旷阔,放鹞最宜。节届清明,鸢飞戾天,真大观哉。
(二)东舍听琴郑声当道,雅乐日衰,续千年之堕绪,挽狂澜于既倒。每当夕阳西下,试临新楼,便知琴操一曲,胜下里巴人之歌,不啻万倍。
(三)柳阴读书薰风已至,炎日可畏。每当东方初白,红日未升,池畔柳底,书声朗然,此清华独有之景也。
(四)荷池垂钓工字厅背,画字栏边,泉清而锦鳞可数,荫浓则骄阳退避,清流坐钓,荷香扑鼻,胜沉李浮瓜多多矣。
(五)双十烟火国庆盛节,祝贺大典,火炬则宛延如龙,灯景则照翻如昼。花炮齐发,与明月以争光,烟火奇彩,极京华之大观,欢乐未央,金吾不禁夜也。
(六)重九菊花清华艺圃,博备群芳。金露既堕,木叶将脱。于是时也,挺秀色而傲松柏,吐奇艳以光岭梅。三径未荒,五色掩映,持双螯以赏菊,餐落英而赋诗,诚盛事哉。
(七)天宝晴雪西山以天宝峰为最高,每当冬雪初晴,自清华望之,晶凝若玉桂矗立。
(八)佛香夕晖颐和园佛香阁,覆以五色琉璃瓦。每当夕阳欲下,残晖返照。自清华望之,玲珑灿烂,如金珠堆成。真奇观也。
就形式而言,沈诰借助了我国传统园林造景的形式,即根据景物的特征,撷取典型场景,以意象化文字,寓情于景,将景、物、事、人等有机融合,从而赋予特别的文化含义,展现了清华园作为园林的意境。
虽然具体的清华八景征文没有引起师生热烈响应,但清华园美丽的风景却时时浸润着勤奋的学子。历年来清华师生赞咏清华园的美文佳作层出不穷。他们在众多诗作中表达了对清华园的眷恋。
内容来源
文章摘自《老照片背后的清华故事》,本书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金富军。
内容简介
本书选择清华大学发展、校园文化、科研与社会服务、校史人物等事关学校历史的几个重要方面,点面结合,精选一组历史照片,以讲故事的叙事方式,让厚重的历史鲜活起来,并通过一个个具体的点,从不同侧面挖掘、弘扬清华优良的文化与精神。
作者简介
金富军,清华大学校史馆副馆长、校史研究室副主任、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历史学博士。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史、清华大学校史研究。
以上图文源自《老照片背后的清华故事》
作者:金富军
策划:扶意寒/编辑:知春鹿
文稿:林柯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33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