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版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必修下册将《红楼梦》全书纳入教学内容,不少网友对此颇有微词。笔者以为,《红楼梦》全本入选高中语文教材是中华文明复兴的标志性事件。
《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现实生活为素材,深刻反映生活本质的长篇小说。
《红楼梦》是我国最伟大的古典小说,代表了中国古代小说创作的最高成就。它全面反映了我国古代上至帝王贵妃下至奴婢仆役的日常生活,表现了古代中华民族的生活风貌、思想感情和精神追求,堪称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笔者以为,塑造贾宝玉这一叛逆形象是《红楼梦》的第一大创造。
贾宝玉的叛逆表现在不肯蹈袭父辈设定的仕宦经济的道路,不肯在四书五经和八股文章上下工夫,却喜读《庄子》《西厢记》《牡丹亭》等杂书,对诗歌题对也颇有造诣。他蔑视功名富贵,视官场中人为“禄蠹”。反叛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道统,反叛科举致仕的人生道路,反叛“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传统价值观,反叛立德、立功、立言的成才观。
贾宝玉的叛逆更多的表现在他的“意淫”,即对女儿的痴迷、尊重、关爱、体贴和照顾。贾宝玉有一套行动理论,不妨称其为“女儿观”,他认为“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他还说:“这女儿两个字,极尊贵、极清净的,比那阿弥陀佛、元始天尊的这两个宝号还更尊荣无对的呢!你们这浊口臭舌,万不可唐突了这两个字,要紧,要紧!但凡要说时,必须先用清水香茶漱了口才可;设若失错,便要凿牙穿腮等事。”
贾宝玉喜欢在女儿堆里钻,他见了鸳鸯的白皙,便凑在脖项上,闻那香气,不住用手摩挲,还猴上身去涎皮笑道:“好姐姐,把你嘴上的胭脂赏我吃了罢。”其痴迷忘情一至于此。他看见宝钗“脸若银盆,眼似水杏,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比林黛玉另具一种妩媚风流,不觉就呆了”,其疯痴呆傻跃然纸上。他见宝钗雪白的酥臂上戴着红麝串子,便要宝钗褪下来瞧;他见金钏儿为王夫人捶腿,乜斜着眼乱晃,便摘她的耳坠,往金钏儿口中喂送香雪润津丹,还要讨在一处。其亲密无猜是对“男女授受不亲”的有力反动。
薛宝钗
第二十回写贾宝玉服侍袭人吃药歇息,为麝月篦头,第六十四回写贾宝玉看到袭人大热天为自己织扇套、打结子,便劝她歇息,说“热着了倒是大事”,其关心体贴令人动容。第六十六回尤三姐提到关于宝玉的两件小事,一是绕棺时站在头里挡着人,怕和尚脏,气味熏了姐姐;二是吃脏了的茶碗叮嘱老婆子洗了再倒给姐姐。其对待女儿可谓心细如发,体贴备至。晴雯被逐出贾府,宝玉亲临探望;晴雯病死,宝玉杜撰长篇芙蓉诔悼念丫鬟;后来看见雀金裘,睹物思人,再次填词祭奠晴雯。其真挚情谊足可感天动地。他还亲往茅檐草舍,探望袭人,而他对袭人、晴雯、鸳鸯、平儿等丫鬟,一律称姐姐,其对地位卑下的女性的尊重最是令人钦佩。
贾宝玉对女性的态度反映了独特的审美观,体现了丰富的人文思想,表现了率真、诚挚、细心、温良的性格,是对封建时代男尊女卑、主贵奴贱思想的有力拨正,也是对男女平等理念的最急切、最热烈的呼唤。这种思想在当时足以振聋发聩,在现代也具有化移人心的功效。
贾宝玉的叛逆还表现在他的婚姻观。“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传统的婚姻观,这种婚姻观几无爱情可言。在封建家长眼里,薛宝钗丰韵、贤惠、干练、豁达,是儿媳的最佳人选;林黛玉虽说和宝玉感情最好,但病弱、怪僻、爱使小性儿,只能淘汰出局。然而贾宝玉偏偏只喜欢林黛玉,因为两人都是至情至性,从不虚伪矫情,很少世俗功利,林黛玉又从不说“混账话”,所以深得宝玉欢心。他爱黛玉妹妹又爱得专情、深情、痴情,堪称纯真深挚爱情的典范。这种爱情建立在相同的理想、志趣的基础之上,迥异于崔张、柳杜的才子佳人式的爱情,达到了封建时代的新高度。
《西游记》中也塑造了孙悟空这一叛逆形象,但两者有明显不同。孙悟空的叛逆表现在反抗强权和既定的统治秩序,贾宝玉的叛逆表现在反抗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前者从历次农民起义中可以找到佐证,已不足为奇;后者继承了阴阳和合的理论,带有了鲜明的时代色彩和个性色彩,代表一个时代的最高水准。当然,这两种叛逆最后都以失败告终,孙悟空被如来佛祖和观音菩萨收服,做了西行取经的护驾;贾宝玉考中举人后勘破红尘,出家做了和尚。这表明在一个封闭社会自足的文化中,叛逆是没有出路的。但仅就塑造叛逆形象而言,《红楼梦》就已经达到前所未有的文学高度的思想高度。
塑造一系列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是《红楼梦》的第二大创造。时宝钗、慧黛玉、敏探春、懦迎春、冷惜春、辣凤姐、豪湘云,金陵十二钗的每一钗都具有鲜明特异的个性。并且,这些女性形象大都为圆形人物,人物个性丰富、立体,有深度,有变化。比如王熙凤,是能干的管家,会讨取长辈欢心的媳妇,会关心弟妹的长嫂;是贾母的开心果,弟妹的保护神,仆人的克星;是私欲膨胀、疯狂敛财的财迷,是心狠手辣、残忍歹毒的蛇蝎美人;但偶尔也会充当救济贫苦的好人。她张狂、虚荣、贪婪、刻毒、圆滑世故、阿谀逢迎、八面玲珑、媚上压下,她精明能干、人情练达、俏丽风骚,是典型的圆形人物。王熙凤的性格不只呈现出多面性的特点,而且表现出流动性。从贾府荣盛时的要强、贪婪、虚荣到贾府衰败后的收敛、自责和坦诚,王熙凤性格的变化折射出家境和时代的变迁。
我们注意到作品塑造了一系列才女,如林黛玉、薛宝钗、贾探春、贾迎春、史湘云都擅长写诗,就功力而言,林黛玉绝句、律诗、词曲、古风诸体皆备,堪称魁首。小说还塑造了香菱(英莲、秋菱)这一苦命女子的形象,也叙写了她逆天改命的自觉。香菱从小被拐,养至十二三岁便被拐子卖出营利,偏偏还卖给两家,冯渊被阔少薛蟠带领的一帮人打死,英莲成为薛蟠的玩物。但香菱受到薛宝钗的保护,跟着宝钗识字,又跟着林黛玉学习写诗。在林黛玉的精心指导下,香菱写诗大有长进,差不多可以跻身“诗翁”的行列。另外,秦可卿眼光长远,王熙凤擅长理家,贾惜春擅长作画,鸳鸯擅长酒令,晴雯擅长针织,也都堪称能人和才女。
秦可卿
尤其值得称道的是,这些女性活泼风趣,个性独特,言语机敏,话带机锋,甚至夹枪带棒,读来兴味十足。鲁迅在《记念刘和珍君》说,“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红楼梦》中这些奇女子的表现,亦当做如是观。
将《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和此前的文学(史学)作品做些比较,更能衬托《红楼梦》的伟大。为帝王将相做家谱的二十四史很难找到女性的影子自不待言,即便伟大如司马迁也不能免俗,除为吕太后单独列传外,篇传记中便再难找到第二个女性。刘向编订《列女传》,但其目的不是为了再现女性生活,还原女性形象,而是为了借女子来宣扬妇德,警示天子和后宫,所以女性被抽象成了道德化身。
《三国演义》中女性只是可有可无的点缀或是达致政治目的的工具(如蔡文姬、貂蝉、孙尚香),作者心仪的明君刘备甚至说出了物化女性、轻贱女性的名言(“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缝;手足断,安可续?”);《水浒传》中女性成了被丑化和符号化的对象(如孙二娘和顾大嫂形象男人化,扈三娘居然只有一句台词,还粗俗不堪),或是贪淫的代名词(如阎婆惜、潘金莲、潘巧云);《金瓶梅》中的女性几乎全是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对象;《西游记》中的女性大多带有神性或魔性的特质,与真实的女性形象相去甚远。
曹雪芹《红楼梦·凡例》中这样道明创作动机:“今忽风尘碌碌,半生潦倒,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觉其行至、见识皆出于我之上。自愧堂堂须眉不若一干裙钗。想起自己所赖天恩祖德,父母教育之恩,师兄规训之德,却至今日一事无成,编述记录,以告普天下人。我罪固不能免,但万不可因我之不肖,使闺阁之人泯灭。”为一干奇女子图影绘形,传神写照,记录她们,赞美她们,传扬她们,认定“巾帼不让须眉”,这就是曹雪芹迥异于前人的女性观。
正因为曹雪芹树立了进步了女性观,又怀着崇仰的情感书写她们的行事,故能塑造光彩照人、脍炙人口的女性形象。
曹雪芹
全新的写法是《红楼梦》的第三大创造。
宝玉幻形入世的构想来自《聊斋志异》。首尾虚拟的盒子借鉴了《西游记》的写法,所不同的是《西游记》首尾写实,中间是虚拟的故事;而《石头记》首尾是虚拟的光圈,中间却是大体真实的故事。写日常生活,闺阁闲情,则是模仿了《金瓶梅》;只是《风月宝鉴》写爱情的成分更多一些,写性爱的手法更隐晦一些。至于采用大段的心理描写和梦境描写,则具有开创的意义,因为传统的小说更注重情节的新奇性和流动性。
《红楼梦》中的梦境描写和西方的意识流小说多么相似;贾宝玉的厌世绝情的举动和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似乎存在某种渊源;而宝玉的自由来去,和拉美的魔幻现实主义更是如出一辙。
在结构的精致方面,十二判词、十二支仙曲在小说中的提挈作用,宝黛爱情的统领作用,刘姥姥在小说中的串接作用,以及无处不在的伏笔和照应,将作品织成一张十分细密、精巧、玲珑、缤纷的网!即便无足轻重的次要人物傻大姐在推动情节发展方面也起到关键作用,而绝非可有可无。
语言精工是《红楼梦》的第四大创造。
不同版本的回目会略有不同,这都是修改留下的痕迹;而正文的修改就更多。追求每句话的精准和得体,符合人物的个性,传达出特定的意蕴和意境,并且做到了雅俗共赏,语言达到出神入化的至高境界。作者创制了为数不少的绝句、律诗、词曲、对联、骈文、谜语,也强化了语言的典雅特征。粗略统计,《红楼梦》创制成语的竟然多达数百条!举凡《论语》《孟子》《荀子》《道德经》《庄子》《墨子》《韩非子》《诗经》《离骚》等典籍留下的成语均远逊《红楼梦》。
《红楼梦》是缤纷绮丽的语言大观园,也是五彩斑斓的文化大观园。儒教、道教、佛教,无不涵盖;情场、科场、官场、商场、职场、赌场,无不涉猎;文学、音乐、绘画、建筑、园林、服饰、美食、医药、风俗,无不罗列;人生经验、社会经验、感情经验、政治经验、艺术经验,无不具备。《红楼梦》能培养我们对文化的敬畏之心。
我们知道,苏联是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一度以老大哥自居,而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显然受到苏联影响,为何苏联解体了,而社会主义中国却表现出无限的生机活力且必将实现辉煌的崛起?
难道除了中华传统文化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以外还有别的答案吗?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与社会主义思想成功嫁接的天然禀赋,苏联有吗?中华文明总能培育出层出不穷的圣贤和英俊豪杰,扶大厦于将倾,挽狂澜于既倒,存亡继绝,苏联成吗?中华文明绵延五千年,苏联有此种深厚的根基吗?
很难设想,一个具有五千年政治经验的文明型国家会乞求外国专家为自己设计改革方案!而苏联解体后留存的俄罗斯就是这样做的!其结果是,“休克疗法”将俄罗斯推向灾难的深渊。
明乎这一简单的事实,你就知道中华传统文化具有怎样的价值和魅力,星球不换!
中国特色体现在何处?不就是传统文化吗?
要全方位了解传统文化,读《红楼梦》是最佳入口,也是捷径。不是吗?
当今时代,石文瑛、罗崇敏、梁艳萍、蒋方舟……为何公知不胜枚举?为何美分、精日分子、香蕉人群体庞大?为何85%以上的理工科留美博士选择留在美国?缺少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是重要原因。因此,自觉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增进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培植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是涵养中国精神和中国气派的必由之路。
“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亦枉然。”毛泽东说,《红楼梦》要读5遍。将《红楼梦》引入高中语文教材,必将在中学生中厚植传统文化基因,必将在全民中掀起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潮。
我们有理由相信:《红楼梦》全本入选高中语文教材是中华文明复兴的标志性事件。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32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