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大观园 >> 大观园资源 >> 正文 >> 正文

刘姥姥漫游大观园,为什么只夸了惜春和黛玉

来源:大观园 时间:2022/11/21

刘姥姥漫游大观园,为什么只夸了惜春和黛玉?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贾母正想找个积古的老人说说话,于是就留下了刘姥姥,还带着她畅游大观园,这一次荣国府之行刘姥姥将古往今来没见过的,没吃过的,没听见过的,都经验了,因此直到今天还留下了一句俗语,刘姥姥进大观园,比喻没有见过世面的人来到陌生新奇的花花世界。既可用来揶揄那些见识短浅、孤陋寡闻的人,也可用作自谦或者自嘲。

《红楼梦》的写作技巧有口皆碑,一支笔做千百支用,绝没有一字闲文。刘姥姥一进大观园眼花缭乱,直言比画上的还好看。贾母因说惜春会画画,画一张给刘姥姥带回家去看。于是,这个艰巨的任务就落在了贾惜春身上。

“怎么得有人也照着这个园子画一张,我带了家去,给他们见见,死了也得好处。”贾母听说,便指着惜春笑道:“你瞧我这个小孙女儿,他就会画。等明儿叫他画一张如何?”刘姥姥听了,喜的忙跑过来,拉着惜春说道:“我的姑娘,你这么大年纪儿,又这么个好模样,还有这个能干,别是神仙托生的罢。”

刘姥姥对于惜春的夸赞非常直接,你这么小的年纪,长这么漂亮,还有画画的本事,别是神仙托生的吧!惜春让刘姥姥刮目相看,在她看来这样的女孩子简直就是天女下凡。

之后,刘姥姥在贾母的带领下先后游赏了潇湘馆、秋爽斋、蘅芜苑、栊翠庵和怡红院。但是在潇湘馆所用的篇幅最长、笔墨最多。贾母还亲自指挥换了窗纱,而且是最珍贵的软烟罗。贾母对于黛玉的疼爱溢于言表。

刘姥姥因见窗下案上设着笔砚,又见书架上磊着满满的书,刘姥姥道:“这必定是那位哥儿的书房了。”贾母笑指黛玉道:“这是我这外孙女儿的屋子。”刘姥姥留神打量了黛玉一番,方笑道:“这那像个小姐的绣房,竟比那上等的书房还好。”

这简单的对话,便表明了林黛玉的与众不同,来自书香世族的浓浓书卷气。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连刘姥姥这样见识有限的农妇也感觉出了黛玉的超凡脱俗之处,因此不免仔细打量了黛玉几眼。

当贾母提议再接着去别处逛逛的时候,刘姥姥对于潇湘馆仍然恋恋不舍:

刘姥姥念佛道:“人人都说大家子住大房。昨儿见了老太太正房,配上大箱大柜大桌子大床,果然威武。那柜子比我们那一间房子还大还高。怪道后院子里有个梯子。我想并不上房晒东西,预备个梯子作什么?后来我想起来,定是为开顶柜收放东西,非离了那梯子,怎么得上去呢。如今又见了这小屋子,更比大的越发齐整了。满屋里的东西都只好看,都不知叫什么,我越看越舍不得离了这里。”

贾母的房间透着高贵大气,而林黛玉的住所小巧精致,让刘姥姥忍不住极力夸赞了。世外仙姝的别致风流,尽在潇湘馆之中。

刘姥姥跟随着贾母游了大半个园子,后来又到了蘅芜苑、秋爽斋、栊翠庵,但刘姥姥只管看,并未发表任何看法。最后来到怡红院,虽然感觉到了怡红院的豪华富贵气象,但毕竟醉态之中了。言语之间,我们能够体会出给刘姥姥印象最深的就是林黛玉和她的潇湘馆了。仔细注意一下刘姥姥的赞扬,对于林黛玉注重于夸赞她的居所——潇湘馆;而对于贾惜春则夸赞的是她本人。

惜春的父亲贾敬一心要做神仙,因此官也不做,家也不管,整天呆在城外道观。惜春后来也看破红尘,出家为尼,和刘姥姥所言不谋而合,刘姥姥一句“别是神仙托生的吧”无意之间照应了惜春的前世今生。

林黛玉乃世外仙姝,品貌风流,出生于世代书香之族,自幼假充男儿教养,识字读书,在大观园诗社里更是驰骋纵横,文笔无人能及。刘姥姥以为潇湘馆是“哥的书房”,无意之间也照应了她的生长环境和书香气质。

刘姥姥为什么要格外注意到黛玉和惜春?如果把《红楼梦》比作草长莺飞的春天,红楼群芳犹如春花在这里生长,盛放,但也要迎来花谢水流红的暮春气象。林黛玉“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忙两不知”,是送春的开始,之后群芳凋落,四散流离;而贾惜春“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则是送春的结束。

三春过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刘姥姥不仅仅是反映贫富悬殊的道具,还是贾府兴衰的见证者,是《红楼梦》线索式的人物,通过她的眼睛,看到了惜春的灵气,黛玉的不凡,也预示着她们两个是诸芳流散始末的标志性人物。

往期回顾:

《安家》有深度、有温度、有态度,更没忘了蹭热度!

剪不断,理还乱,刘姥姥和王夫人的复杂关系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26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