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大观园 >> 大观园图片 >> 正文 >> 正文

芭蕉意象在红楼梦中的运用雨打芭蕉蕉

来源:大观园 时间:2025/2/8
北京中科医院在哪里 http://www.yunweituan.com/m/
芭蕉的种植栽培可追溯到西汉时期,东汉末年随着佛教的传入,芭蕉常被佛经用来阐释教义,主要是代表“空”的涵义。直到东晋,芭蕉才成为文学题材和意象,南北朝时期芭蕉在长江以南栽培已经较为普遍,出现一些描写芭蕉的诗篇,但只处于描摹物态的阶段。到了唐代栽培更盛,经常出现于寺庙及士大夫园林之中,芭蕉意象开始扩展和深化,除了芭蕉喻空,又出现雨打芭蕉、蕉叶题诗、未展芭蕉、雪里芭蕉等意象,人们对它的欣赏由单纯的物态美深入到精神层面的契合,诗文、画作中经常出现。宋代时芭蕉题材的诗作进入高峰期,芭蕉获得“比德”意义。元明清时期芭蕉题材的创作延续前期情况,随着南方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芭蕉在园林中更为普及,并进入俗文学领域,在戏曲、小说中大量出现。在《红楼梦》中,潇湘馆、怡红院、秋爽斋都种植了芭蕉,且还有一处地点名为芭蕉坞,也必然是以种植芭蕉为主,可见芭蕉的园林应用十分广泛。潇湘馆的芭蕉与梨花搭配,怡红院的芭蕉与海棠搭配,秋爽斋的芭蕉与梧桐搭配,形成了各有特色的意境,又恰如其分地衬托和预示了所居住人物的性格命运。芭蕉的园林观赏价值很高,而且传统意蕴丰富,现就《红楼梦》中所使用的相关意象进行分析。常见的芭蕉景观除却丛蕉,还有蕉林。怀素的万余株芭蕉应是蕉林的开创者,后世文人士大夫造园置景时为体现芭蕉的清幽凉爽,也常会造大片芭蕉为林,元代张昱就有《蕉林》诗咏此景。有时也在园内造小片蕉林,称为蕉坞,在江南颇为普遍。《红楼梦》第十七回写宝玉与贾政一行人参观大观园时,提到了穿过芭蕉坞,可见大观园内也有小片蕉林,曹雪芹对芭蕉的园林造景十分熟悉,不论丛蕉还是蕉林,都巧妙地安排于园中,各有特色。晴时赏绿,雨中听声。芭蕉以其优美的形态,翠绿的长叶,自然的声响,在古典园林中构建出丰富多彩的景观。古人经过各种自然声音的审美积累,发展出了很多典型声景观模式,比如万壑松风、雨打芭蕉、秋雨梧桐、枯荷听雨等,听雨轩、蕉雨亭等也成了园林中的常见景观。单纯的雨景太单调,为了达到欣赏的最佳效果,人们往往借助一些建筑或植物来辅助,其中常见的适合雨景的植物有芭蕉、梧桐、翠竹等。大观园里,这几种适于听雨的植物集中出现在了潇湘馆和秋爽斋。听雨,引发的是愁情,这雨给潇湘馆和秋爽斋笼上了一层淡淡的哀愁。林黛玉父母双亡,远离故土,寄人篱下,心性又十分敏感,听到雨滴竹梢、芭蕉夜雨,心中该是何等凄凉?多愁善感的她,总与落花和眼泪相伴,伤春悲秋,都是内心愁苦的抒发。一个秋日的黄昏,下起淅淅沥沥的雨,听着窗外竹梢蕉叶之上雨声淅沥,黛玉心中的凄凉愁苦不可抑制地宣泄出来,遂成《秋窗风雨夕》一诗。雨滴竹梢、雨打芭蕉,引出黛玉的无限惆怅凄凉,梨花带雨恰是黛玉的满面泪痕,这雨何尝不是林黛玉的泪?适合听雨的植物与爱流泪的女子,这种搭配是否是作者有意为之呢?秋爽斋的梧桐与芭蕉一片翠绿,在园林植物的搭配上,都有渲染色彩的作用,又各有特色,梧桐突出了季相,芭蕉表现了风雨。探春才华出众,性格十分好强,把主奴之分看得非常重,这种过分的自尊其实正是在掩饰她内心深处的自卑,她的内心也是很敏感、脆弱的,只是把这种脆弱隐藏在了刚强的外表下,偶尔才会流露出来。尽管嘴里一直强调不管什么偏的庶的,实际上却比谁都在乎。一听到赵姨娘的私心抱怨,埋怨她不为赵姨娘和贾环着想,她就像被踩到尾巴的猫,脾气马上就发作了,因为探春努力让人看到她的优秀,想要获得众人的承认和赞许,从而忽略她卑微尴尬的出身,可是赵姨娘的屡屡生事,不断提示着她的庶出身份,她的生母是如何不堪,让她倍感羞辱和气愤,自己苦心经营的骄傲和努力,不但得不到生母的理解和帮助,还总是被埋怨、被破坏。她的心理承受了莫大的压力,以致有时候显示出不近人情的冷漠。秋爽斋里,当探春脱却人前的高傲、圆融,一个人静静地思考时,夜里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成眠时,听到窗外雨打芭蕉的滴答声响,难免催生愁情,悲从中来。大观园中多处种植芭蕉,作者虽未明确写过有谁在芭蕉叶上写字,却使用了芭蕉作为书写载体的文化涵义。贾府四春,各有所长。在迎春出嫁后,宝玉回忆她的诗中写道:“不闻永昼敲棋声,燕泥点点污棋枰。”迎春的丫鬟名为司棋、绣桔,桔谐音“局”,可知迎春擅棋。元春省亲时命探春誊写众人诗作,第二十三回中元春又让探春抄录当日题咏,且探春房间中笔砚如林,书帖堆积,她的丫鬟名为侍书、翠墨,可知探春擅书。刘姥姥提到想带张大观园的画回乡下,贾母便说惜春会画,让她画一张大观园图,且惜春的丫鬟名为入画、彩屏,可知惜春擅画。元春的丫鬟名为抱琴,很明显可以推测出她擅长抚琴。琴棋书画,正好对应了元春、迎春、探春、惜春的特长。相比之下,作者于探春所用笔墨最多,刻画也最为详细,四人中只描写了探春院落中的植物搭配和房屋摆设,而这植物正配合反映了探春的形象特征。第十七回中贾宝玉作“吟成豆蔻诗犹艳,睡足酴醾梦也香”一联,贾政说这是套用“书成蕉叶文犹绿”,而“书成蕉叶”这句并不是无的放矢,拿来形容探春的秋爽斋却是再恰当不过。怀素使芭蕉叶成为练字的好地方,探春曾说自己最喜欢芭蕉,其实她对芭蕉的喜爱也是对书法的喜爱。闲来无事之时,想必探春也会于蕉叶上挥毫,题上几首诗,正是书成蕉叶文犹绿,也许正是这蕉叶题诗的韵事启发她想到要开诗社呢。《红楼梦》第十八回写元春省亲时,宝玉为怡红院作诗,其中有一句“绿玉春犹卷”,写的是怡红院中的芭蕉,宝钗提示他元春不喜“绿玉”,因为她把“红香绿玉”改成了“怡红快绿”,因此让宝玉换一个蕉叶典故。后来宝玉听从宝钗的建议,改用“绿蜡”二字,正是出自钱珝的《未展芭蕉》。有人认为“玉”字指代黛玉,“蜡”遇热则化,遇冷则凝,与雪相似,指代宝钗,此处改“玉”为“蜡”,表现了元春抑黛扬钗之意。文中几次以雪指薛,把雪和宝钗联系起来没有错,蜡字虽也有多次出现,但从来没有指代宝钗的意思,仅凭蜡有遇热则化、遇冷则凝的特点说它指代宝钗未免有些牵强。从芭蕉的园林种植到雨打芭蕉、蕉叶题诗、未展芭蕉及下文讲到的蕉叶覆鹿、芭蕉喻空、雪里芭蕉等意象的巧妙运用,《红楼梦》中所涉及的芭蕉意蕴可谓十分丰富。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875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