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日碧力戈《姓名论》:「对于那些姓名体系具有重要社会功能的族群来说,命名是一种动员,是一种维系,也是一种教育:在命名过程中,族群成员以自己的社会活动和心理活动,表现社会的结构和传统的权威;强调群体和个人的义务,联络感情,交流讯息。
同时,命名活动也是对社会行为方式、分类知识、文化观念等方面的再现和调适,是新旧势力矛盾、对抗的过程。」
一、采用贾宝玉的命名之因
(1)本家风味,(2)投合元妃心理
第17回按此四字并“有凤来仪”等处,皆系上回贾政偶然一试宝玉之课艺才情耳,何今日认真用此匾联?况贾政世代诗书,来往诸客屏侍座陪者,悉皆才技之流,岂无一名手题撰,竟用小儿一戏之辞苟且搪塞?真似暴发新荣之家,滥使银钱,一味抹油涂朱,毕则大书“前门绿柳垂金锁,后户青山列锦屏”之类,则以为大雅可观,岂《石头记》中通部所表之宁荣贾府所为哉!据此论之,竟大相矛盾了。诸公不知,待蠢物将原委说明,大家方知。
其所拟之匾联虽非妙句,在幼童为之,亦或可取。即另使名公大笔为之,固不费难,然想来倒不如这本家风味有趣。更使贾妃见之,知系其爱弟所为,亦或不负其素日切望之意。因有这段原委,故此竟用了宝玉所题之联额。那日虽未曾题完,后来亦曾补拟。
二、林黛玉及诸姐妹:第76回
第76回实和你说罢,这两个字还是我拟的呢。因那年试宝玉,因他拟了几处,也有存的,也有删改的,也有尚未拟的。这是后来我们大家把这没有名色的也都拟出来了,注了出处,写了这房屋的坐落,一并带进去与大姐姐瞧了。他又带出来,命给舅舅瞧过。谁知舅舅倒喜欢起来,又说:‘早知这样,那日该就叫他姊妹一并拟了,岂不有趣。’所以凡我拟的,一字不改都用了。如今就往凹晶馆去看看。
“新鲜、不落窠臼”是《红楼梦》的最高审美原则。
第76回这山之高处,就叫凸碧;山之低洼近水处,就叫作凹晶。这‘凸’‘凹’二字,历来用的人最少。如今直用作轩馆之名,更觉新鲜,不落窠臼。
史湘云评点“化俗为雅”。
从宋代的诗评以来,一直是文人力求超越和翻新的目标,即,不只用一般的审美趣味来炼字造句,而是如果能把俗字用得高雅,让人耳目一新,则是才华高的表现。很多名句都用化俗为雅的方法创造出诗眼。例如第37回,脍炙人口的林黛玉《白海棠诗》,博得大家喝彩:“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三、终极命名者:元春(君权)、贾政(父权)
(1)决定权:第76回
第17回元妃乃命传笔砚伺候,亲搦湘管,择其几处最喜者赐名。按其书云:
“顾恩思义”匾额
“天地启宏慈,赤子苍头同感戴;
古今垂旷典,九州万国被恩荣。”此一匾一联书于正殿
“大观园”园之名
“有凤来仪”赐名曰“潇湘馆”
“红香绿玉”改作“怡红快绿”即名曰“怡红院”
“蘅芷清芬”赐名曰“蘅芜苑”
“杏帘在望”赐名曰“浣葛山庄”
贾妃看毕,喜之不尽,说:“果然进益了!”又指“杏帘”一首为前三首之冠,遂将“浣葛山庄”改为“稻香村”
元春的改名过程
“红香绿玉”符合蕉棠两植,就是两全其妙,就是兼美,就是钗(红香)黛(绿玉)合一。“红香绿玉”改作“怡红快绿”即名曰“怡红院”的修改过程,元春的心意属意于宝钗。
元春真的喜欢宝钗,不喜欢黛玉吗?
相反,元春应该是更喜欢林黛玉。作为黛玉重像的龄官,受到元春的欣赏。
太监又道:“贵妃有谕,说‘龄官极好,再作两出戏,不拘那两出就是了’。”贾蔷忙答应了,因命龄官作《游园》、《惊梦》二出。龄官自为此二出原非本角之戏,执意不作,定要作《相约》、《相骂》二出。贾蔷扭他不过,只得依他作了。贾妃甚喜,命“不可难为了这女孩子,好生教习”,额外赏了两匹宫缎、两个荷包并金银锞子、食物之类。
“二十年来辨是非”的元春只是出自于现实家族的考虑,认为黛玉不适合。
(2)删改权:第18回、第76回
第76回谁知舅舅倒喜欢起来,又说:‘早知这样,那日该就叫他姊妹一并拟了,岂不有趣。’所以凡我拟的,一字不改都用了。
下一章,重点介绍大观园的居处空间配置。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84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