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艺术结构小说,要求把事件交代得有头有尾且条理清晰,能够吸引读者,故而在叙述时,常采取“一张口难说两家话,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的方法,并且用“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办法,来给读者设置悬念。罗贯中、施耐庵和吴承恩用这样的艺术结构方式,写出了《三国演义》、《水浒传》和《西游记》。这样的艺术结构方式,有其优点,也有缺点,即稍欠严密。《金瓶梅》的艺术结构方式是作者独创。这本百回长篇,有中心人物、中心事件,且前后照应。落笔集中,组织严密,注意生活细节的描写。《红楼梦》在题材与艺术结构上,都学习了《金瓶梅》。书中常采用“一语未了,只听......”、“一语未了,只见......”、“一语未了,忽报......”的方法,完成场面的转换,推动情节的发展。《红楼梦》与《金瓶梅》相比,没有用人为的、偶然性的“扣子”去吸引读者,而是根据现实生活的发展逻辑来组织书的结构,用人物的性格冲突与人物的命运来吸引读者。《红楼梦》常在借用人之口引入新人物和新事件的关键时刻,插入其他人物与其他事件,从来给读者造成悬念。但这样的情况,才是生活中常有的,似断实连。中国古典长篇小说,常以能“隐括全文”的楔子开头,作为全书的序曲,如《儒林外史》第三十七回“祭先圣南京修礼”。《红楼梦》继承并发展了古典小说的方法,但还应用了戏曲的方法。曹雪芹的祖父曹寅能自编自导戏剧,曹雪芹本人也很懂得戏曲,故他能用戏曲的方法来丰富小说的方法。《红楼梦》中的大聚会场景很多,每次的聚会都照应了前文,且为下文埋下了伏线,如刘姥姥进贾府的情节。每次的聚会,都是贾府的兴衰与宝黛爱情的转折与发展。《红楼梦》所描写的事件错综复杂,想要严密地结合为一个有机整体,就不能完全采用人物传记联结起来的结构方式,而是随着中心人物的性格发展来安排,且不是单线发展,而是多线发展。从纵的方面来看,有线索人物贯穿全书,如贾雨村、癞头和尚和跛足道人。从横的方面来看,也有起串连作用的人物,把分散的人与事连起来,如送宫花的周瑞家的,抄检大观园的王善保家的。二、人物塑造《红楼梦》中写了四百多人物,对情节发展起作用的就有一百多。这些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传统的人物塑造法在描写人物形象上,中国传统小说的写法是:通过人物的行动和对话来表现人物性格,通过人物的生活经历来表现人物的成长过程。特别是先秦两汉时期的人物传记,都有这个特点。后来小说的创作继承并发展了这个特点,就具体作品的不同内容而表现不一样。如《三国演义》与《水浒传》,写人物常用浪漫主义的方法,加以夸张和理想化。把人物放在大场景中,于是人物之间的矛盾尖锐化,使其做出不平凡的事情,从而显示人物的英雄性。《金瓶梅》的问世,别开生面,它完全通过生活细节的描写,通过人物的日常活动,来刻画人物的性格。但是《金瓶梅》所描写的生活细节比较欠提炼,且人物性格前后矛盾不统一。2、《红楼梦》的人物塑造法曹雪芹从前人以往的作品中吸取了经验与教训,继承了传统的写法,且加上了他对诗词、戏曲、绘画以及各种杂艺的综合利用,创造了描写人物更为丰富的方法。《红楼梦》所选用的生活细节,都是为了表现人物性格,包蕴着丰富的社会内容,有着深刻的社会意义。书中人物的性格是完整统一的,有发展的。对人物的描写,有刻画,有勾勒。书中既有对人物的正面描写,也有侧面描写,且紧密结合。通过旁观者的评论、观察和态度来表现其他人的性格。这种写法是戏曲惯用的方法。书中介绍人物,展开环境,常是通过一个人的眼睛看到的,从而使得被观察的人与物都随着观察者的活动而活动起来。对于凤姐、宝黛钗、三春等重要人物,从许多不同身份的人口中,从不同的角度,对他们进行评论。从而,既可以从正面同时写几个人物的性格,又可以从侧面写出其他人的性格。“一声也而两歌,一手也而二牍。”关于通过环境来描写人物的性格,作者不能做长篇的环境铺排,而是要随着人物的行动的需要步步展开。反过来,环境的变化也是促进人物行动发展的因素。如“大观园试才题对额”等场景,既能大幅度地展开环境,也能紧扣人物的不同性格。人物心理描写是揭示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特点是通过行动描写人物的心理,和情节的发展紧密结合额。《红楼梦》心理描写的特点是重含蓄、多潜语。它并不写出人物的全部心理活动,而是选取最恰当的场合和时机,描绘出人物的言行,从而透露出人物心理的一部分。书中除了采用较多的简洁心理描写外,在情节转折和人物性格发展的新阶段,也会极其细腻地揭示人物的心理活动。古典小说里,采用诗词手法的作用有二:一是写景状物,一是人物借诗来表达心情。但这样的写法,常使故事情节中断、人物活动停顿,影响了人物形象的完整性和结构的统一性。曹雪芹在书的第一回中就反对作者为写出“两首情诗艳赋”而脱离人物性格的写作方式。他在《红楼梦》中写的诗词很多,但是这些诗词是符合人物性格发展的。在同一环境,不同人写的诗不同,而在不同的环境,同一个人写的诗也不同。如咏柳絮,宝钗写出了“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而黛玉写出了“漂泊亦如人命薄,空缱倦,说风流”,前者有雄心,后者悲哀。黛玉的诗词都比较悲切,但她前后期的诗词,也表现出了她从幼稚到成熟的发展过程。诗词的成功运用,是《红楼梦》塑造人物形象重要的手段。《红楼梦》继承了古典戏曲、诗歌、绘画的传统。曹雪芹对这些艺术的借鉴有着自己的特点,即自觉性与丰富性。他懂得这些艺术的现实理论,且能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去,这种运用不是“无心栽柳柳成荫”,而是作者潜心应用。运用这些艺术方法的时候,曹雪芹并没有停留在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上,也不是仅仅把这些东西当作知识来运用,而是从这些艺术领域中提取了生活美的艺术手段,为自己的创作服务。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72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