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大观园 >> 大观园图片 >> 正文 >> 正文

黛玉为何站C位你细品人美renmei

来源:大观园 时间:2024/1/12

近年来,在国内外各大拍卖会场上,莲溪的画作并不少见。年12月15日,美国洛杉矶邦瀚斯拍卖行在“中国及日本艺术精品拍卖会第一场”上拍了一件《金陵十二钗》。此次亮相的这幅作品是其仕女人物力作,描绘了《红楼梦》中十二位主要女性角色,分别是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妙玉、贾迎春、贾惜春、王熙凤、贾巧姐、李纨、秦可卿。

“红楼画”发轫于乾隆五十六年()刊行的程甲本所附二十四幅人物绣像,渐又发展出独立于文本之外的多种绘画形式。清代至今,“金陵十二钗”的画作屡见不鲜,近有刘旦宅、戴敦邦等名家名作,而最早可追溯至嘉庆二年(),女词人熊琏《澹仙词钞》卷一所载《满庭芳·题十二金钗图》。而这其中最为人称道、影响最为深远的当属嘉道年间的仕女题材画家改琦、费丹旭,他们二人合称“改费”,其笔下的“病态美人”形象迎合时趋,广受追捧,代表作品是《红楼梦图咏》木刻刊本与《十二金钗图》册,众人纷纷效仿之。

清莲溪《金陵十二钗》.3cm×.6cm

纸本设色私人收藏

在佳作如林的“红楼画”史上,莲溪的这幅《金陵十二钗》因其特殊性而别具意义和价值,笔者以为应格外予以重视,归纳来说,至少有以下几点:

其一,半身群像的构图方式为目前仅见。依循旧例,“金陵十二钗”画主要有两种表现模式:一种是一开绘一人,以册页裱制,此类最为常见;另一种是将十二钗安排在同一卷上。这两种模式一般皆需要配绘衬景交代环境,人物以全身形象出现。莲溪的此幅作品彻底打破常规,以不着一笔的纯粹背景烘托出了十二金钗的半身群像,淡雅清丽的设色使其更显清新脱俗。这种构图方式在“红楼画”史上属首次出现,与晚清画师沈容圃的名作《同光十三绝》颇为相似,亦有不同。《同光十三绝》是京剧有史以来最早的名伶群像,将同光年间十三位行当不同、技艺非凡、脍炙人口的艺术家荟萃一堂,前后两排间次错开。《金陵十二钗》所绘女子角度不一、姿态各异、造型生动、神情毕肖,布局疏密相间,主次处理得当,在艺术水准与感染力上,比画面均质化的《同光十三绝》更上一层楼,反映出画家不俗的专业素养与审美意趣。

清沈容圃《同光十三绝》25.7cm×.3cm

纸本设色梅兰芳纪念馆藏

画家依据小说情节和自身理解描绘出不同人物的年龄、身份、装束、行为特征及精神气质,图中人物虽未标识姓名,但大多可以通过画面得以确认。如画面中左一女子手举一金麒麟,呈凝视沉思状者显然为史湘云;左二女子颈上挂着金锁项圈,左手拄腮,露出手腕上的珠串,珠串显然是端午节元妃所赏的红麝串,此人无疑为薛宝钗;后排一头戴妙常巾、身着水田衣、手执拂尘女子为修行人妙玉;妙玉身前女子手持方形团扇,扇面上绘竹石,在小说中斑竹意象总与潇湘妃子相关联,加之她在画面中居于正中位置,笔者以为将其判作黛玉更为合理;画面中最为显眼的莫过于那位满族人装扮的女子,其红色宫袍、手中玉璧、一耳五钳以及头上簪戴的牡丹、双龙戏珠挂珠钗无不向我们言明她的尊贵身份,这女子自然是入宫做皇妃的贾元春;贾元春身旁有一圆髻、绿衣姑娘背对着观者,正专心致志地引逗手中笼子里的蝈蝈,观其身量未足,形容尚小,当为贾巧姐;画作右下是一位手拈兰花的女子,兰花或暗寓贾兰之名,由此可推断这位女子可能是其母李纨。此外,有两位持书卷者与一位握山水折扇者当系迎春、探春、惜春三姐妹,具体如何对应无法准确判别;一位梳着回心髻,鬓插菊花、绣球、凤口衔珠金步摇的女子应为“恍若神仙妃子”的荣国府管家王熙凤,身旁与之相对的是“擅风情,秉月貌”的宁国府儿媳秦可卿。

《金陵十二钗》画面构成解析

此时再重新审视这幅画作,会发现构图实则为一个右高左低、布势稳定的三角形,且画家有意将这十二个人物分为三个“聚团”。遵循古人从右往左的观看习惯,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李纨、秦可卿等三人,她们皆望向画面中央,引导着观者视线,此为“开”;其次是贾元春、贾巧姐、薛宝钗、妙玉等七人围绕着林黛玉,形成毋庸置疑的视觉中心;独史湘云一人面向画外,目光落在手中的金麒麟上,观者在此处亦随之结束了赏鉴,此为“合”。画家深谙“经营位置”之壸奥,因此在中间“聚团”安排的人物最多,也着墨最丰,刻画最为用力,形成了聚散有致的布局。与人物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完全留白的背景,不禁又引发了观者的外延联想:她们究竟身处何境?因何形成了这样的“全家福”?她们又在谈论些什么?这样巧妙的处理手法使画作收获了四两拨千斤的画面效果。

清冯西霞《红楼选梦图》(画心)33cm×cm

纸本设色私人收藏

其二,尺幅之宏大为目前少有。就迄今发现而言,清代“红楼画”虽颇丰,但多以中小幅册页为主,大作稀见。辽宁大连旅顺博物馆所藏《清孙氏绘〈红楼梦〉》画册在规模和尺幅上都已非常可观,凡二十四册计二百三十开(有一册空白),每开为43.3cm×76.5cm;杨柳青年画中的顶级体裁被称作“贡尖”,尺寸可达63cm×cm,如《怡红院》《四美钓鱼》《藕香榭吃螃蟹》等“红楼画”皆属此例,大小庶几近之;另有手卷形式如冯西霞的《红楼选梦图》,画心虽长达cm,但纵高仅33cm;紫禁城长春宫回廊上的十八幅《红楼梦》巨制壁画系慈禧命绘,皆与墙等高、宽度不一(80—cm),蔚为壮观(需要考虑到壁画因媒材特性决定了画幅);中国国家博物馆藏佚名《大观园图》横披(cm×cm)是目前所见尺幅最大、所绘人物最多的单幅“红楼”题材绘画作品,据笔者推测原有形制应为贴落。如此纵览下来,莲溪的《金陵十二钗》(.3cm×.6cm)可位列三甲。

清莲溪《吉庆图》cm×92cm纸本设色私人收藏

如此宏幅上的十二金钗个个接近真人比例大小,形神俱得,可谓观之可亲、赏之可感,充分印证了画家善绘盈丈人物的史料记述。需要特别强调的是,《金陵十二钗》并未因一味求大而丧失仕女画细腻婉约的应有风貌,反见莲溪粗中见细、对比得当的高超绘艺。画家以行书笔法入画,用笔飘逸潇洒,笔墨之浓淡、虚实富于变化,衣纹线条清圆细劲,兼李公麟、赵孟之妙。而其细致画功不仅体现在为每一个金钗精心绘制姣好面容、似乎根根可数的如云鬓发上,还体现在她们衣服上十余种纹样被缜密地组织设计过,绝无重复上。如宝钗衣服上绣有仙鹤流云纹,使人想起她吟咏柳絮之句——“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元春袍上的龙凤云纹与海水江崖纹点明其皇家身份;妙玉衣上是水田格与“卍”字纹,暗示其系佛门中人;湘云衣上是如意纹与方环纹;巧姐衣上绣折枝绿梅······还有尚不能准确判别身份者衣服上或织或绣的百蝶穿花纹、“回”字纹、绣球纹、竹叶团花纹等。综上,画家的匠心精神无法不令观者叹服。

《金陵十二钗》长期悬挂在藏主居所门厅

《金陵十二钗》究竟是他人求绘还是画家自作,目前无从考证,但画中所展现出的不俗画技及倾注其中的苦心却是显而易见的。它的出现不仅为红楼画坛增添了一朵奇葩,也丰富了人们对莲溪及其画风的认识。透过此画作我们更能感受到,嘉道以降,阅读《红楼梦》在社会上已靡然成风的盛象——上至皇族帝后、王公权臣,下至文人名士、妇孺老幼,乃至无畏世俗的方外释家皆陶醉于这大观红楼的世界中。著名红学家吴世昌先生有诗云“红楼一世界,世界一红楼”,道出了《红楼梦》包罗的世间百态。如此看来,五湖四海之内皆是“红楼梦中人”了。

内容节选自《美育》年第2期

《看来岂是寻常色——画僧莲溪和他的金陵十二钗》

《美育》年第2期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70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