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红楼梦》中贯穿整部小说的功能性物象如“通灵宝玉”“木石”等类似,“金钱”类物象在小说叙事艺术上也发挥了作用,在结构上使前后文相关,让其更加完善而缜密。
关于《红楼梦》的结构在学术界历来有许多说法,如网状结构说、各种主线说、对称结构说等。笔者更认同网状结构说,认为小说中多条故事主线纵横交错构成了小说的结构。从“金钱”功能性物象来考察小说结构便可发现,“金钱”功能性物象作为叙事线索,在结构上使前后文相互呼应,不会使全文因描写琐事而显得散乱,体现了作者高超的叙事艺术。下面我们将从整体与局部的视角,分述“金钱”功能性物象在小说网状结构生成中所展现的功能。
王平先生认为,《红楼梦》的网状结构中有三条重要的“经线”,分别是宝玉的人生悲剧、金陵十二钗的悲剧和以贾府为典型代表的贵族家庭的悲剧。
笔者在阅读时发现,“金钱”功能性物象与贾府由盛至衰的悲剧线索的展开有着密切联系。贾府的盛衰和以“金钱”为代表的物质生活水平的变化是一致的。
第一阶段时,贾府已经初现衰败迹象,但在外人看来仍然是荣华富贵、一片祥和。第十三回,秦可卿去世前托梦给王熙凤就隐含了贾府衰败的预言。只不过当时,元妃归省庆元宵与刘姥姥进荣国府所见,仍旧为读者呈现出一个外表仍是豪门的贵族之家,所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第二阶段以元妃省亲为节点,此后贾府便慢慢衰落,入不敷出。第五十三回贾珍曾论断,若是荣国府再经历一次省亲便会“精穷”了;第七十二回夏太监勒索凤姐,已体现出贾府的势力不如从前;第八十三回王熙凤直接表明贾府的财政状况不容乐观。但在此阶段,王熙凤和探春仍在努力扭转局势,探春治家时采取措施开源节流,无奈大势已去。
第三阶段时,贾府的衰落已为外人所见。在这一阶段,贾府经历了抄家、贾政外调等事。第一百一十回史太君临终托付“金钱”,第一百一十五回时王夫人已经拿不出一万两银子给和尚,可见,此时的贾府已然没落了。
从以上三个阶段可以看到,贾府从一开始的财大气粗——犹可承担建造大观园,到后来需要开源节流、处处掣肘、每况愈下,到最后被抄家,一落千丈,经历了由盛至衰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作者通过“金钱”物象的书写使得故事情节前后呼应,更好地发挥了串联线索的作用,表明其对小说网状结构的生成具有重要意义。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67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