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读唐诗宋词,往往都会在某一处的名句上停留很久,或是触动了我们的心弦,或是让我们感同身受。诗词文化历经千载,到如今已经蔚为壮观,颇具规模,即使不是这方面研究的学者,也总是会对某一首诗记忆犹新,在某个合适的场景浅唱低吟,娓娓道来。
读诗读得久了,就会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比如对一些千古名句如数家珍,但是却并不知道作者是谁。比如“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其是是出自卢梅坡《雪梅》;“可怜天下父母心”人人都耳熟能详,但诗的作者却很少有人知道是出自慈禧太后;而《三国演义》的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的作者也并不是罗贯中,而是明代大才子杨慎。
只知其诗,不知其人,这样的文学作品我们不胜枚举。况且唐宋的诗词大咖能人辈出,流传下来的诗词也浩如烟海,那么可供小作者施展才华的舞台就相对缩小了很多。那些未入唐诗三百首的作品,并非是写得不够好、不够精,而是竞争力实在太大了。
本期我们要说的是著名诗句“山雨欲来风满楼”,出自《咸阳城东楼》,仅仅7个字,却气象万千,颇有风云际会,呼之欲出的大境界,那么此诗究竟是出自何人之手?它的上一句其实同样精彩和巧妙,连起来读更加的雄浑壮阔。
这首诗的作者是许浑,晚唐很有影响力的一位诗人,其诗风多以怀古和田园诗为主,而且对句缜密,诗律纯熟,后人把许浑与杜甫放在一起相提并论,并赞之曰:“许浑千首诗,杜甫一生愁”,可见其文学功底之深厚。许浑最著名的代表作,便是这首《咸阳城东楼》,下面我们一起欣赏: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诗人开篇就写景抒情,而此处的高楼,便是咸阳城的西楼。登上高楼俯瞰湖光山色,按道理来说应该是快意的,可是诗人却用了“万里愁”来形容自己的心情,此处正是以思乡为始,“一上”和“万里”是运用了数字表达出独特的艺术效果,其中的“愁”更是奠定了全诗的基调。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可谓是千古名句,诗人在这里自注“南近磻溪,西对慈福寺阁”,可见诗人是傍晚时分登上高楼,此时一轮红日西沉,夕阳与寺阁相叠。就在此时,凉风忽起,漫天乌云,诗人根据自己的常识判断,应该是暴风雨来临时的前兆。
“溪云初起日沉阁”短短7个字含蕴深刻,写得出神入化。一是写乌云骤起,二是写夕阳从溪水升起,最后与阁楼相交呼应,这里委婉地道出了时间的变化,短短7个字,可谓是妙之毫巅,为“山雨欲来风满楼”做了很好的铺垫,有着承上启下的妙用。
整首诗通过“云、日、风、雨”的递进关系,再加上诗句中的愁字渲染,勾勒出一个苍凉、悲怆和广阔的意境,同时也暗示着唐王朝日落西山、危机四伏的景象,这便是作者许浑登上咸阳城楼产生“万古愁”的原因所在。
这首诗不论从格律上还是对句上,都堪称是神完气足。不但情景交融,而且又写出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思考,读后不禁产生意犹未尽之感。
而诗中最后的“行人”,其实包含着你和我,泛指人生的过客,这种空间的过客和时间上的过客,在“山雨欲来”中度过一生,细细品味确有悠悠不尽的滋味。
读诗词,其实要选对一本好书,这里给大家推荐的是《唐诗三百首》系列丛书,本套书籍是上海大学出版社出版,拥有精美插图双色印刷,注释简单易懂,包装精美考究,非常适合诗词文化爱好者和小学初中的学生来阅读。
本套书一共四册,包括《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楚辞》、《世说新语》等,字体大小合适,价格亲民,质量上乘。这本书可以说是我们学习诗词文化中的良师益友,月销量遥遥领先,好评如潮,您值得拥有。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47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