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粮食大国,民以食为天,自古我国就大力发展农业生产,百姓每年的新年,都祈祷上天新的一年能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今天欣赏三首五谷诗,看在诗人的笔下,古代农业春耕秋收的场景。
01《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浅译:夜晚一轮月亮升上了树梢,正在枝头栖息的喜鹊被惊飞了。夜半清风徐徐传来远处蝉鸣声。稻田里阵阵的香气扑鼻,人们嗅到了丰收的气息,畅谈着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景,悦耳的青蛙欢快地在耳边唱响。天空偶尔能看见零落的星星在闪烁,山前有些许的雨滴落了下来,这是大雨来临的预兆。诗人急忙从小桥走过小溪找避雨的茅台,可是匆忙之间却茅屋不见了踪迹,转到小溪的尽头拐弯处,这才看见要找寻的避雨处。
欣赏:这首词是辛弃疾被贬官在江西居住时,描写黄沙岭稻田丰收以及夜景的佳作。词的上阙两句中有明月惊鹊,夜半蝉鸣、稻田飘香,蛙声悦耳。是从视觉、听觉、嗅觉描绘出夏夜的一幅美妙的山村画卷。词风恬静自然,情景生动,是一篇农村生活题材的佳词名篇。
词的头两句,描写乡村夜景,月亮爬山枝头,惊动了栖息的喜鹊;清风送来了蝉鸣的声音。动静结合,相得益彰,体现了乡村特有的宁静和美感。词人是夜间边走边欣赏眼前的景色。
紧接着稻花的香气沁人心脾,田地里蛙声一片,好像是在歌颂丰收的喜悦之情。
词的下阙,词人怡然自得地欣赏夜晚的景色,连天上稀稀落落的雨点,都没在意,等到寻找避雨的地方,有峰回路转和突现眼前,衬托出词人临近茅屋的喜悦,沉浸于稻花香中流连忘返。可以说这首诗字字典雅、回味无穷,而且开篇就喜悦无限,让人充满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之情。
词中上篇是静中有动的热闹,月亮的升起也能惊动喜鹊,可见喜鹊对光线是极度敏锐的。唐张继《枫桥夜泊》写有“月落乌啼”,实际就是和“明月别枝惊鹊”意思相同,此诗年年入选语文课本,已成经典。
有关五谷稻田的诗,还有唐代诗人韦庄的《稻田》“绿波春浪满前陂,极目连云罢亚肥”等诗篇。
02《浣溪沙》宋苏轼
惭愧今年二麦丰,千畦细浪舞晴空。化工馀力染夭红。归去山公应倒载,阑街拍手笑儿童。甚时名作锦薰笼。
浅译:今年大麦和小麦丰收真是难得啊,千亩绿油油的麦浪就像细浪在天空下飞舞,这是天工的造化,花朵颜色浓丽鲜艳。山公晚上归来时喝得酩酊大醉倒带头巾,惹得孩子们嘲笑,瑞香花色红艳,香气犹如熏香的锦笼。
赏析:词典开篇就抒发对丰收的喜悦之情。词人感慨难得有这么大的丰收,可见往年大麦小麦的收成都不理想,今年难得有好收成,这是令人欣喜的事情。
那千畦的麦浪随风漂浮,泛起层层的细浪,在晴空中上下翻滚,显示麦节挺拔、麦粒丰满,把丰收的喜悦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也表示词人对五谷农事的关切之心。这几句极力渲染丰收的场景,造物者运化万物,成就了今年的麦田丰收,还把瑞香花染得绚烂多姿,从侧面展示丰收之景。
下篇巧用晋代典故,山简夕阳西下,酩酊大醉,不拘礼节,倒带头巾而回,因丰收的喜悦无所顾忌,受到孩子们拍手欢笑。词人用瑞香花气如熏香,表现对花的喜爱,衬托对丰收的欢喜心情。
这两首中国五谷文化的诗词,都是盛赞稻田和大麦小麦丰收景象的好诗。
文
国学大观园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36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