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大观园 >> 大观园图片 >> 正文 >> 正文

雪下抽柴的故事影射宝钗还是黛玉刘姥姥

来源:大观园 时间:2022/11/21

在第三十九回,刘姥姥二进荣国府,相较于第一次纯为打抽丰而来,这一次刘姥姥要展样大方得多,只因为她是来还礼的。谁料贾母在听说有这么位乡下来的老媪,想着找个积古的老人说话解闷,便将刘姥姥留了下来。

当晚,刘姥姥在这一群贵族太太、公子小姐面前将那素日的见闻都搜罗出来讲了一番,听得这些人都呆了,期间,刘姥姥讲了两个故事,一个是一个老奶奶死了一个儿子后,因吃斋念佛感动神佛老来又得一子的故事,这故事明眼人一听便知是刘姥姥为了迎合王夫人和贾母杜撰的。另一个则是“雪下抽柴”的故事。

这故事里有位十七八岁的标致小姑娘,穿着大红袄子,白绫裙子,梳着油光的头在雪地里抽柴草,刚讲到一半,贾府的南院马棚便走水了,等那火灭了众人再回来,宝玉再问及下文,贾母便道:“刚才就是说抽柴草惹出火来了,别再说这个了,说别的罢”,这才有了吃斋念佛老奶奶老来得子的故事。

可宝玉却对此念念不忘,趁着众人散了,背地里偷偷问刘姥姥那女孩是谁,刘姥姥便告诉他:

“那原是我们庄上一个小祠堂供的,这老爷没有儿子,只有一位小姐,名叫茗玉。小姐知书识字,老爷太太爱如珍宝。可惜这茗玉小姐生到十七岁,一病死了。”宝玉听了,跌足叹息,又问后来怎么样。刘姥姥道:“因为老爷太太思念不尽,便盖了这祠堂,塑了这茗玉小姐的像,派了人烧香拨火。如今日久年深的,人也没了,庙也烂了,那个像就成了精。”宝玉忙道:“不是成精,规矩这样人是虽死不死的。”

熟读《红楼梦》的人都知道,文中时时有玄机,处处是谶语,尤其是一些诗词曲赋、灯谜故事,作者行文字字斟酌,不肯多费半点笔墨,特特说出这个故事来,必定是有隐喻的。

关于这故事,其影射的人物历来被读者纷纷猜疑,因“雪下抽柴”四字音通薛宝钗,因此多人认为暗示宝钗冻死雪中,而故事中的小姐名称茗玉,与黛玉之名相通,故许多人亦认为暗示黛玉之死。其实,故事里的姑娘到底是谁,刘姥姥后来的举动已经说明了一切。

刚进大观园不久,贾母便问及这园子如何,刘姥姥自是念佛称赞一番,并称这园子比那画上的还好看,贾母一听便指着惜春道:

“这是我的小孙女,她就会画,等明儿叫她给你画一张如何?”刘姥姥听后喜得忙跑过来,拉着惜春说道:“我的姑娘,你这么大年纪,又这么个好模样,还有这个能干,别是神仙托生的罢?”

这夸赞之词,何其符合刘姥姥这个“女清客”的身份?刘姥姥见贾母主动推荐这个孙女,自然要给贾母的面子,可是,在接下来,刘姥姥却表现反常了。

众人进入潇湘馆,刘姥姥见那窗下案上都设着笔砚,书架上垒着满满的书,

便道:“这必定是哪位哥儿的书房了”。贾母笑着指黛玉道:“这是我这外孙女的屋子”。刘姥姥留神打量了黛玉一番,方笑道:“这哪像个小姐的绣房,竟比那上等的书房还好”

这一处看似不经意,但是细看起来何其吊轨?论理,以刘姥姥洞察人情的能耐来看,住着这么好的屋子,贾母的自豪又溢于言表,能看出贾母对黛玉的宠爱一点也不难,可是刘姥姥怎么做的?“留神打量”了黛玉一番,刘姥姥在打量什么?自然有相貌气质,可黛玉的相貌气质在贾府是独一无二的,这么个黛玉,可要比惜春好夸多了啊,纵然与刘姥姥而言,惜春的姿色已算上品,那这黛玉呢?而刘姥姥打量了一番后,竟然又不称赞黛玉好模样,又不夸其好才干,而是称赞了书房,半点不提黛玉。

场面实在尴尬,试想黛玉出场时,王熙凤那恭维黛玉的话语,再有薛蟠这个浪荡子,见到黛玉时的表现,可见黛玉之美,可难刘姥姥这么一位乡野村妇,再见到黛玉时,竟然无半点讶异,何其怪哉?便是啧啧称赞两声,也是讨喜了贾母,刘姥姥何乐而不为呢?

只能说明,黛玉的容貌触动了刘姥姥了,而这容貌,应与雪地里抽柴的小姑娘一般。

在故事里,刘姥姥讲的茗玉的身世与黛玉的身世极为对榫,林如海膝下无子,茗玉父亲亦没有儿子,林如海夫妇视黛玉为珍宝,茗玉父母亦是如此,黛玉读书识字,茗玉知书识字……

而且,在刘姥姥说到这茗玉成精后,宝玉的话更有深意“不是成精,规矩是这样的人虽死不死的”。而在黛玉死了宝玉娶了薛宝钗后,其心境是“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这便是黛玉的“虽死不死”。

事实上,在第一回的《好了歌》中,有一句: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可知宝钗是在对宝玉的无限等待中老去的,就像她的灯谜所言:

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光阴荏苒须当惜,风雨阴晴任变迁

而黛玉,在十七岁时,便泪尽而逝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26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