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的诗词文化,是我国艺术洪流中的瑰宝,也是传统文化中最耀眼的明珠。提起唐诗,我们第一时间想到的无非就是那些知名的大诗人,例如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王维等等,但诗词文坛上,还有很多小作者,写的经典诗作同样精彩耐看。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人发现,很多我们耳熟能详,朗朗上口的诗词,其实我们只知道它其中的一句,比如黄景仁的“百无一用是书生”很多人都听过,但是他的上一句“十有九人堪白眼”却鲜为人知;再比如元稹曾经写的“贫贱夫妻百事哀”,它的上一句“诚知此恨人人有”所知道的人也很少。
本期和大家分享的,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为他人作嫁衣裳”,比喻空为别人忙碌,自己却得不到一点好处。《红楼梦》第一回就说:“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第九十五回也曾说“何必为人作嫁?”,但是这句话的源出处,其实是出自晚唐诗人秦韬玉之口。
秦韬玉,出生在尚武世家,小时候就善于诗词,但却屡试不第,黄巢军攻占长安后,秦韬玉跟随僖宗入蜀,后来被赐予进士及第,又升任工部侍郎。
秦韬玉的代表作《贫女》,历代就受到很多文学研究者的赞誉,这首诗诉说穷家女孩的悲惨处境,通过其内心的独白来表示女子心中的苦闷,写作手法别出心裁,艺术巧思,富有浓厚的生活哲理,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这首诗的第一句开门见山,“蓬门”是蓬茅编制的大门,而“绮罗”指的是绫罗绸缎,诗人以一个女子的角度来写她生活的辛酸,自己在蓬门之中,从来没看到什么华贵的丝绸。
女子转眼之间已经长大成人,自己的姐妹都已经出嫁,而自己因为家境贫寒,却没有上门提亲的人。此时女子的心中是焦急地,抛开女儿家的矜持去请人做媒,又觉得十分不妥,于是就倍加的伤感。
诗中的下一句“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又把这种无奈和辛酸进一步放大,作者站在女子的角度,论述了一个我们现在还讨论的话题:究竟颜值高重要,还是心灵美重要?年之前的这首诗,我们从中找到了答案。
谁能喜欢我高尚美好的心灵和情调,每个人都喜欢漂亮的颜值和穿着流行服装的人。一个人最美好的当然是心灵美,但是不管古今还是中外,颜值对一个人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长得帅气或者漂亮的人,往往能够吸引更多的追求者。而诗中的女子,在字里行间却体现出一种不服输的劲头,她认为还是心灵美最重要,何以见得呢,答案都写在了五、六两句。
女主人公虽然家境贫寒,生活艰苦,但她却意识到不能拿自己的不足和别人的长处比,要培养自己的心灵美,不要悲观和伤感。她迅速地意识到自己最大的优势,就是十指灵巧,可以做针线活,决不每天描眉打扮,和别人一争高下。只要自己心灵手巧,终将会等到那个如意郎君。
最后两句是千古名句,自己苦练刺绣的本领,制作好一件又一件衣服,结果都是给别的富家千金做的,自己一件也穿不上。“为他人作嫁衣裳”的前一句“苦恨年年压金线”其实读起来更加的伤感和扎心,很多人并不愿意提起,根本原因就在于这个“恨”字,作者写出了穷人的无奈和凄苦,自己的劳动成果被人占有,心里是多么的不平衡,又怎么忍心提起,揭人伤疤呢?
我们纵观整首诗,可谓是含蓄丰富,语意双关,一方面说的是贫女的独白,一方面映射了广大穷苦之人的生活窘境。诗人通过写贫女,其实是在暗自抒怀,字里行间流露的是诗人怀才不遇、寄人篱下的惆怅和苦闷。
从家庭环境又谈到了自己的亲事,最后从社会风气转述个人的志趣,有自伤自叹,也有自矜自持,在欲语还休中,作者终于呼出“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的千古佳句,这一呼喊,犹如画龙点睛之笔使诗的意境陡然升华。
秦韬玉的这首诗中贫女的形象,和白居易的琵琶女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细细品读和对比,更是别有一番风味。
今日话题:你觉得《贫女》里的主人公和《琵琶行》里的琵琶女,哪一个更吸引人呢?文
国学大观园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81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