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红楼梦》
《红楼梦》作为曹雪芹呕心沥血的绝作,它的价值绝不仅仅是一部文学作品那么简单,最直接的证明就是“红学”的兴起,如果仅仅是一部文学作品的价值,何须专门研究,可见“红楼”是一个深不见底的“学问黑洞”,无论什么时候读,总能对曹雪芹有一个新认识。
而在近日对《红楼梦》的又一次分析中,越发觉得曹雪芹跟鲁迅很像,他们都点出了这个世界的本质,而其中尤其经典的就是《红楼梦》中曹雪芹着墨描写的“风月宝鉴”,笔者认为这是书中埋下的最大伏笔之一。
第十二回“王熙凤毒设相思局,贾天祥正照风月鉴”中,贾瑞想要调戏王熙凤,却被凤姐儿用计几番折磨,最终患上了病症,眼看寿命将尽,这个时候一个跛足道人前来说自己能治贾瑞的病,在贾瑞的再三请求下道人递给贾瑞一面名叫“风月宝鉴”的镜子,让他每天照看镜子的反面,病症便可祛除,但是切记不能照镜子的正面。
“千万不可照正面,切记切记!”道人留下这句话后便飘然而去。
贾瑞收了镜子来,拿起“风月宝鉴”,向反面一照,只见一个骷髅立在里面,唬得贾瑞连忙掩了,骂:“道士混账,如何唬我!我再照照正面是什么。”又将正面一照,只见凤姐儿站在里面招手叫他,贾瑞荡悠悠的觉得进了镜子,与凤姐儿云雨一番……醒来到了床上,贾瑞自觉汗津津的底下已遗了一滩精……
贾瑞看镜子反面发现镜子里竟是骷髅的影子,于是不听道士之言,偏要去看镜子的正面,误入幻境与凤姐儿行男女之事,在虚幻之中了却了自己一直的心愿,可是至此之后,身体越来越差,最终一命呜呼,哪怕在鬼差前来捉拿他的时候,他还大喊:“让我拿了镜子再走。”
初读《红楼梦》时觉得这一段着实有趣,有点神话的感觉,同时似乎又蕴含着某种深意,但是却又似懂非懂,直到后来看到鲁迅文字的时候,这才突然觉醒,原来曹雪芹刻画的“风月宝鉴”竟和鲁迅怒斥国民性的文章有如此多的相通之处。
为何“风月宝鉴”只能照反面?
“风月宝鉴”的反面能治病,正面却能将人拉进欲望深渊,这本身就是最大的讽刺,为何?因为人们照镜子向来都是只照正面的,估计没有人买了镜子专门照反面吧!正面的东西很美好,但却只是虚幻的假象,反面的骷颅才是每个人最后的结局,但是大家都装作不知道。
鲁迅有句名言:“中国人的心理,是很喜欢团圆的。凡事历史上不团圆,没有报应的,给他报应,互相骗骗,这实在是关于国民性的问题。”
对此鲁迅还举出了具体的例子:
“王昭君出塞能安汉,木兰从军可以保隋,妲己能亡殷,西施沼吴,杨妃乱唐,这些我一向是不相信的。我认为在男权社会中,女人绝不会有这种大力量的。但向来的男性作者,大抵将败亡的大罪,摊在女性身上。”
鲁迅的话总是能给人一种醍醐灌顶的感悟,我们的价值观和知识是通过一本本书和典籍传承下来的,可是如果这些本身就带有虚假性,那么我们将会带着这份虚假当做真理,并且将其当做自己的信仰传承下去,这是多么恐怖的一件事情!
长此以往,人必定会失去看透事物本质的力量。
唯一能看透反面的是黛玉!
《红楼梦》书中记载,林黛玉是这样一个人:大家围在一起很热闹的时候,她的心里却倍感凄凉,为何?因为她和园中大多数人都不同,其他人都是喜欢热闹,享受热闹的,而黛玉却看着相聚的人群,首先想到的却是有聚必有离,大家此刻相聚之欢越是激动万分,分别时则会更加痛断肝肠。
林黛玉天生具有看透“风月宝鉴”背面的眼睛!
所以林黛玉是整个大观园中唯一清醒的那个人,“心较比干多一窍”这是曹雪芹对林黛玉的评价,拥有“七窍玲珑心”的商朝比干也不上林黛玉,可见曹雪芹对林黛玉的偏爱之深。可是越清醒的人便越是痛苦,林黛玉冷眼看着贾府一点一点没落下去,她也看到了自己和宝玉未来的结局,自己知道结局,却无法更改,如何能不痛苦?
那么这些孤独的清醒者应该如何自处,这里借用鲁迅先生的一句话来收尾:
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倘若有了炬火,出了太阳,我们自然心悦诚服的消失。
参考书籍:《红楼梦》、《红楼梦魇》、《随感录》、《红楼梦大辞典》
本文乃“文史马先生”原创,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谢谢!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67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