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我国的对联文化,可谓是中国民族的古老文学艺术形式。我国最早的对联出自五代后蜀的国君孟昶(chǎng)过春节所写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不过那个时候还没有对联一说,而是称之为桃符或者楹联。
从此之后,对联文化便流传在民间,尤其是到了唐宋两代,对联文化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和应用,很多对联故事中都记载苏轼和佛印以及苏小妹之间的对联趣事,到了明清两代,对联已经成为了文人墨客乃至百姓布衣必不可少的文娱形式。
对联的对仗规则
对联讲究对仗,而且发展到如今种类繁多,最常见的就是谐音联、回文联、数字联,当然每一种对联都有不同的难度。一般来说,普通的对联要求读起来朗朗上口,如果能引发人们深刻的思考,就有机会成为千古绝对。
其实对联是讲究对仗规则的,最主要的就是要平仄协调。比如我国的《易经》讲究的是“一阴一阳之谓道”,对联的平声是阳,而仄声为阴,阴阳互相搭配,读起来才能朗朗上口。对联分为上联和下联,上联通常以仄声结尾,下联需要以平声结尾。
我们举个例子来说,天对地、雨对风、父对母、这些都是一仄一平,读起来也十分的顺口。而且对联还要字数相等,词性也要相对,所谓的字数相等,就是不能缺字和多字,而词性相当,就是一定要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按照这样的方法对对子,才是一副完美的佳对。
说起对联的字数,大多都是几个字以上,长的对联甚至有几百字之多。但是我国历史上,有一副极短的对联,上联是2个字,下联也是2个字,短短4个字的对联,却暗藏了很多玄机,读懂却并不容易。
上联:容易
西汉辞赋家东方朔的《非有先生论》中,说到了容易2个字,文中曾言“如是,邪主之行,固足畏也。故曰:谈何容易”,这里的意思是说,姜太公和伊尹的遭遇是一个样子,而龙逢、比干的遭遇又是另一个样子,这不是很悲哀的吗,所以说谈何容易。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一个人不论有多么大的功绩,在君主眼中随时都会成为被治理的对象,如果想要明哲保身,都要时刻谨小慎微。这里的“容”代表的就是我们的内心世界,要时刻仔细,而这个“易”字是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有《易经》的思维方式,时刻要保持变通,不要固执己见,也不要随波逐流。
“容易”二字,并非是我们常规意义上理解的简单,这2个字反映的是我们每个人的样子,比如面对父母即便我们不耐烦,也要时刻保持笑容。但是话虽简单,真的要做起来却并非易事,每个人都有不耐烦的时候,每个人也有自己的小情绪,我们需要不断修行、不断改正自己的错误,最后才能达到“容易”的境界。
通过上述的讲解,我们可以把“容易”理解为一个人的修养,内在的是平淡自若,外在的是谦和有礼,而最好“容易”,又是谈何容易。
下联:色难
《论语·为政》中子夏问孝,孔子说“色难”,大概的意思是说子夏问如何孝顺父母,孔子的回答是永远保持和颜悦色的模样,但这又是十分困难的事情。
父母都是爱我们的,但同时他们也会对某件事一直说个不停,有时候会让我们心烦意乱,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就会和父母吵架,这个“色难”要做起来,可并非易事。再者,随着父母年龄的增长,身体也会每况愈下,各种疾病也会随之而来,正所谓“久病床前无孝子”,而是否对父母尽孝,全在这个时候体现了。
总结
不论是容易还是色难,都是很难办到的,这副对联仅仅4个字,却是道理深厚,点醒了很多世人。其实越是简单的文字,越能体现真正的人生道理,如何做到“容易”,怎样避免“色难”,是每个人都要思考的人生问题。
今日话题:您是如何解读“容易”和“色难”的?欢迎在下方写出自己的高见,我们一起学习交流。文
国学大观园
参考文献
《易经》、《非有先生论》、《论语》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50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