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兰藉文化红楼梦研究
第三十三回是红楼梦中的重头戏——宝玉受笞。上篇,暜航以一位职业编剧的手笔,逐一解析这出戏中的人物、情节;下篇,暜航继续解析这出戏中的潜台词。
作者
暜航
戏中的潜台词
潜台词就是在话语的表面内容之外,还隐藏着没有直接表达出来的意思,也就是话里有话。
举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女孩子喜欢一件物品,只是价格高昂,男孩子说要买了送给她,而这时,女孩子有些羞涩地说:太贵了吧!表面上是嫌贵,实际上真实的意思就是说:虽然价格高了点,但我很喜欢,你赶快买给我吧。这就是生活中对话的潜台词。
潜台词虽然是戏剧术语,但在文学作品中有着广泛的运用。曹公便是运用潜台词的高手,特别是在三十三回中,运用潜台词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得以精彩地展现。
例如忠顺王府长史官这个小角色,曹公在他的语言中便活用了潜台词的方法。长史官的话,表面看似温和,甚至有些文诌诌,满口说着王爷会感激你的情分,王爷诚恳而恭敬的请求等语,但这些文词掩盖之下,却是威逼,甚至是威胁,无异于告诉贾政与贾宝玉,要是不按王爷的意思办,王爷会记着你们的过错,不会轻饶。
正因此,贾政听了,又是“陪笑起身”,又是说“遵谕承办”等等,就是因为听出了长史官话语中的潜台词。而长史官最后一句“若没有,还要来请教”,威胁的口气,已经让读者似乎能够听到。
说了五句话,冷笑四次,通过潜台词可知长史官仗势欺人,话语何等尖刻,看似温和的文字背后,危机感令人胆战心惊。
毕竟长史官只是龙套,接下来打宝玉时,通过潜台词对王夫人与贾母的塑造,技巧更高一筹。
文中,贾政见王夫人出来劝阻,不只不停手,反而火上浇油,打得更狠。王夫人纵然心疼,也不敢明劝,虽然句句都是劝,却处处委婉,似是顺着贾政说,丝毫不敢有制止、责备的意思。
可见,正统思想下,夫权高高在上。但这样的劝正入贾政心坎,他不再打了,而是坐下长叹,泪如雨下。王夫人见宝玉伤得严重,心疼地大哭,又想起已经死了的贾珠,说道:
“若有你活着,便死一百个我也不管了。”
字面上看,这句话似乎与宝玉挨打没有直接关系,实际的潜台词是:现在我就剩宝玉一个嫡子了,难道老爷你还逼着他像珠儿一样吗?如果他因为被打得重,也像他哥哥那样早死,我还有什么指望啊。
贾政自然明白王夫人话里的意思,泪珠像滚瓜一般落下。显然,他气消了,有几分心疼,或许也有几分悔意。
王夫人的劝阻,尚且是委婉的,紧接着贾母的制止,又是另一番风格。她已经气得颤巍巍、喘吁吁,话也不好听。贾政又着急又心痛,连忙往外迎接,不忘躬身陪笑,说即便母亲生气,也该叫自己进去吩咐。气头上的贾母反而接过话茬,厉声说:
“我倒有话吩咐,只是可怜我一生没养个好儿子,却叫我和谁说去!”
贾政听了,连忙跪下含泪解释,说自己是为了光宗耀祖才教训儿子。贾母反而问道:
“你说教训儿子是光宗耀祖,当初你父亲怎么教训你来!”
其实,一如古代正统社会的通行做法,贾府同样信奉“棍棒之下出孝子”,无论平儿还是赖嬷嬷都曾提到过。即便事实如此,在贾母气头上,贾政也丝毫不敢辩解,反倒硬是克制着情绪,陪笑对着母亲说起话来。贾政由气,到伤心,到紧张焦急,再到委屈含泪,这会儿又假作笑脸,如此的情绪变化,使人宛如看到他被母亲咄咄相逼的可怜相。
贾政陪着笑脸,委婉承认了自己的“错误”:打宝玉是一时性起,承诺从此以后再也不打他了。不想,他陪笑安慰的态度,看在贾母眼里,反倒是又添了一层敷衍,因此,不但没有消气,更是冷笑起来,觉得贾政是跟她使性子赌气。
“你的儿子,我也不该管你打不打。”
贾母的言外之意是:你的儿子你可以打,你是我的儿子,我今天也要好好管教管教你!因此,老太太索性抖起威风来,要即刻带宝玉回南京。这三十三回,不仅写了贾政笞儿,与此相对应,分明还有这一段贾母训子!
贾母气仍不消,偏巧此时王夫人还在为心疼宝玉而流泪,贾母借题发挥:
“你也不必哭了。如今宝玉年纪小,你疼他,他将来长大成人,为官作宰的,也未必想着你是他母亲了。你如今倒不要疼他,只怕将来还少生一口气呢。”
寥寥数语,气势威风可见一斑,活脱脱塑造出一个贵族老太君的形象!话中犀利地讽刺贾政,将母子的内心矛盾推向了高潮。
果不其然,此话一出,贾政是丝毫笑不出来了,这“不孝”的罪名他岂能担当得起。因此,下跪还不够,又添了叩头,含泪也变成了哭诉,直说贾母的这番指责,让他无立足之地。但贾母仍虚张声势,以回南相逼。威压之下,贾政只好“苦苦叩求”,最终以“认罪”而告终。
在母亲的权威下,贾政由打宝玉时的气势如雷,变成了乖乖服软,笞挞一节以虎头蛇尾而收场。
可见,正统社会中,父权的威压无法抗衡。当着贾母的面,只因她的心疼与回护,贾政便丝毫不敢再提打宝玉的原因,也不敢再提及“可饶不可饶”了;同时,与面对妻子的反应不同,此时的他,连自己教训儿子的权力,也不敢再主张,反而屈从于父权,哪怕是母亲代为行使的父权,以至于一个高高在上的官员、老爷,在自己母亲面前唯唯诺诺下跪认错。
这一跪,与长辈们对元妃的跪拜对看,更觉意味深长。省亲一节跪的是君权,而这里跪的则是父权。
显然,传统社会中,除了社会身份不同而导致的等级差异外,还存在长辈对晚辈的干涉与压制。通过这些细节,曹公以千钧笔力,展现了君权、父权、夫权对人性的压制,鲜活地还原了封建社会中贵族家庭生活的画面。
并且,不少读者因贾宝玉未能回护金钏而耿耿于怀。但细看贾母教训贾政一节,则不难明白,尽管贾母的干涉也仅是由着性子来,贾政尚不敢违抗,也不敢对自己的行为有任何解释,哪怕本来存在某些合理原因。
试想,贾宝玉在本身行为不妥的情况下,有可能说服王夫人不撵逐金钏吗?宝玉之于王夫人,正如同贾政之于贾母。可见父权,及母亲代为行使的父权,对人性的束缚是何等森严。
宝玉活在自我的精神世界中,超然物外,无忧无虑,率性而又纯真地挥洒自我。但这样的精神世界就仿佛贾府中的大观园。走入大观园,是花红柳绿、莺歌燕舞的美好景象;而走出大观园,则是那个现实残酷的庸俗世界。
终于,少年被从他精神的大观园中拉了出来,身体受到摧残,心灵受到伤害。他的自由生活遭到无情的挫折。
但终究,少年的行为,不曾因挫折改变什么。
做真实的自我,可贵;受到阻碍后,仍能不改变初心,更加可贵。
原标题:《精读红楼|第三十三回:笔力千钧一出戏(下)》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40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