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侠金庸,因煌煌十五部武侠武侠巨著名闻天下,甚至有“凡有华人处,都有金庸书”的说法。但是十五部巨著中也有种种疏漏,黄蓉母女的名字就是一例。黄蓉的长女名叫郭芙。“芙蓉”相连,是常见的女性名字,并且“芙”前“蓉”后,一般是姐“芙”妹“蓉”的。小门人家或许不讲究,但以黄蓉的才学,绝对没有给女儿起这样的名字的道理。
《红楼梦》中的史家,是世袭的列侯。虽然侯爵比贾府的公袭低一等,但到湘云的叔叔一辈,不仅保有“保龄侯”的爵位同有递减,反而还增加了一个“忠靖侯”,一门两侯。而贾家,已经由“一等神威将军”的贾代化,世袭递减到“三品爵威烈将军”的贾珍。所谓“宁荣”两位“国公”,只剩下留在大宅子对联上的荣光了。
既然是这样的数世列侯,又有相当的文化水平(从贾母的艺术修养和湘云的文采才华可知),起名自然不会乱起,更不会出现母女名字用一个部首的笑话。
鼎,是先秦时重要的礼器,后世也常用,都只见于国君重臣的重要礼仪场合。鼐,读音同“奈”,是鼎的一种,指大鼎。二字意思相近,字形也相近,又不是常用字,只会出现在兄弟的名字中。换言之,如果贾府的近亲史鼎史鼐,的确是《红楼梦》中真实存在的人物,他们一定是兄弟。
但是,史鼎和史鼐,是作品中真实存在的人物吗?
“护官符”介绍的不是某个人,而是某几家。贾雨村看到第四家时,恰好有人来访,打断了没往下看,但既然说了“犹未看完”,说明下面肯定还有,也许李纨的娘家李家就在下面。但是门子介绍“这四家皆连络有亲,一损皆损,一荣俱荣,扶持遮饰,皆有照应”,那么其他家族虽有权势,与这四家关系较为疏远。所以读者概括为“四大家族”,虽不是作品原文,也还有据可考。
在史家之下,有小字注释:“保龄侯尚书令史公之后,房共分十八,都中现住者十房,原籍现居八房。”这句话有的版本上没有,有的版本印成红字,想必是把它当作脂砚斋等人的批注了。但是《红楼梦》是小说,又不是纪实文学,虽然有原型,毕竟经过了艺术加工。既然是艺术形象,祖宗是谁、共分几房(也就是兄弟几人),只能是作品设置,不可能是批书人加上去的。
在作品中,史家有十八房,其中十房居住在京都。当然这十房,是泛泛的堂兄弟、族兄弟,来往未必密切,就像金荣的母亲“璜大奶奶”,虽然也是“玉”字排行,却显然不是贾珍、贾琏、贾宝玉的亲嫂子;贾芸母亲是“后廊上住的五嫂子”,跟“珍大爷”“琏二爷”“宝二爷”,也不是同一个排行系列。当然,也不排除十房中有较亲近的,甚至有亲兄弟的可能性。
史鼎出现,在秦可卿的丧事上。第十三回,忠靖侯史鼎的夫人来上祭,第十四回,忠靖侯史鼎送殡。两次都是群像,与其他公侯世家一齐出场,没有一句台词。按理说,夫人来上祭,丈夫又送殡,应该是比较亲近的亲友,而史家在京十房,其余九房都没有人出现,只此一家。看来其他九房,与此房并非亲兄弟,而是较远的堂兄弟。
忠靖侯史鼎出场,只此一回。后来史湘云来往,有时提起叔叔婶子,却没提到叫什么名字。直到第四十九回,宝琴、岫烟、李绮、李纹都进住大观园,“欲湘云赴社”,提了一句“保龄侯史鼐又迁委了外省大员,不日要带了家眷去上任”,贾母留下湘云居住。原来湘云嘴里的“二婶婶”,是保龄侯史鼐的夫人。
按说史鼐走了,还有史鼎,湘云不至于要么随任要么住贾府。除非是史鼎也不在京城。难道也“迁委”出京了?
可是这一来,问题又出来了:史鼐“迁委了外省大员”,可见从前是在京城居住,应该是“都中现住者十房”中的。那么秦可卿的丧事上,他为什么不露面?兄弟夫妇二人分别上祭送殡,史鼐作为贾母的另一个侄儿,怎么可能一面不露?
难道秦可卿丧事时,史鼐并不在京中,外出了一段时间?史湘云小时在贾家长住,后来回史家去了,直到第二十回才在作品中首次正式出场。是不是在秦可卿丧事的这段时间,史鼐正好带着湘云外出?但是湘云一出场,就叫“二哥哥,林姐姐,你们天天一处玩,我好容易来了,也不理我一理儿。”黛玉笑她咬舌。显然湘黛并不是第一次见面,已经很熟悉了。
而且在八十回中,史鼐史鼎,总共只出场这两次。一个出京,另一个出场;另一个出场,前一个再也不提。普通小说中这样忽来忽去的过场人物是常有的,但“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的《红楼梦》几乎没有这样不谨慎的。
只有一个例外。王夫人身边的彩云彩霞,一会儿这个跟贾环恋爱,一会儿那个为他偷东西,一会儿这个生病,一会儿那个被放出去,既不符合贾环“众丫头们素日厌恶他,都不答理”的人设。看来彩云彩霞,本是一人,跟贾环恋爱、为他偷东西、生病被逐、被来旺儿子逼婚、向赵姨娘求救,都是一个人的故事。另外一个,戏份很少,只要王夫人身边经心细务。因为“云”“霞”两个字繁体字相似,被抄书人误改(年曹雪芹病逝,年前后高鹗整理出版,中间几十年作品流传,完全是靠读者手抄)。
那么,同样的情况会不会出现在史鼐史鼎身上呢?但是鼐、鼎两字相似,抄错了可能性较大,而保龄侯、忠靖侯的封号完全不同,又怎么会写错?
看来这一对兄弟身上,隐藏着什么内情,在八十回中没有交代。或者在八十回后的遗稿中会出现,甚至会是重要情节。只可惜遗稿迷失,让读书人扼腕长叹,无可奈何。
有人猜测,也许在中国以外的某个地方,华语不流行的角落,《红楼梦》的残稿静静躺着,被八国联军或是斯坦因带出去,到现在没有发现。此说虽然是异想天开,但我却忍不住想了又想,真希望有此残稿存世,哪怕只有一张半页也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31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