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大观园 >> 大观园发展 >> 正文 >> 正文

经典文本细节的全息性刘姥姥进大观园

来源:大观园 时间:2022/11/15
北京治疗皮肤科医院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_9116602.html

不少经典文本的细节具有全息性,对它的细读往往能窥见原著的整体。部编九年级上册课文《刘姥姥进大观园》就是这样的经典。本文尝试细读课文第七段。

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说完,却鼓着腮帮子,两眼直视,一声不语。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想,上上下下都一齐哈哈大笑起来。湘云掌不住,一口茶都喷了出来。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只叫“嗳哟!”宝玉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却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掌不住,口里的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的茶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座位,拉着他奶母,叫“揉揉肠子”。地下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姐妹换衣裳的。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掌着,还只管让刘姥姥。

这大概是我国古典小说中描写笑的场面最为经典的片段了。文献研究表明,多数研究者和读者对此的解读主要集中在曹公描写手法的高妙上。笔者以为,我们可能忽视了本段的全息性——对本段的细读,可以窥见《红楼梦》整体风貌。

第七段的全息性可以让我们窥见《红楼梦》的整体风貌

一、贾宝玉为何“滚到贾母的怀里”?

一般情况下,与祖父、祖母相比,我们和父母更亲近。那么狂欢中的贾宝玉为什么无视身边的母亲王夫人,而滚到祖母的怀里呢?从常理而言,贾母搂着贾宝玉叫“心肝”的行为应该属于作为母亲的王夫人。

心理学研究表明,极端情绪状态下的行为最能暴露人的内心世界。显然,刘姥姥制造的空前绝后的狂欢使贾宝玉卸下了平日的“情感伪装”,暴露了内心世界的感情倾向性:和母亲王夫人相比,贾宝玉跟祖母贾母更亲近。为什么会如此呢?联系《红楼梦》前八十回来看,贾宝玉和王夫人有深刻的矛盾。贾宝玉要娶林黛玉,实现“木石前盟”;而王夫人却让他娶薛宝钗,实现“金玉良姻”。两种婚配方案的斗争、王夫人与贾宝玉的矛盾差不多就是《红楼梦》前八十回的叙事线索。一些学者认为曹雪芹写的前八十回有两个高潮:金钏儿之死和晴雯之死。这两个人物的死亡都是王夫人造成的。王夫人之所以如此,就是为了扫清“金玉良姻”的障碍。曹雪芹没来及写的林黛玉之死应该是《红楼梦》的最后一次高潮。有一点可以确认,王夫人是林黛玉之死的主要责任人。林黛玉是贾宝玉的最爱,晴雯在贾宝玉心中的地位仅次于林黛玉,金钏儿也是贾宝玉喜欢亲近的女性。

从《红楼梦》的多数情节来看,在一般情况下,知书达礼、乖巧无比的贾宝玉同时面对贾母和王夫人时,会隐藏其情感倾向,不会表现出如此大的“区别对待”。然而刘姥姥带来的狂欢使他的情绪处于极端状态,其真实内心显露无疑。

多数学者认为贾母支持“木石前盟”。但是贾母看似高高在上,实际上却是“太上皇”的地位。贾府的管家大权,贾宝玉婚姻的决定权取决于贾府女皇王夫人。贾宝玉往贾母怀里“滚”的行为暗示了他的爱情悲剧。最疼爱他、将其视作“心肝”的贾母不能为“木石前盟”保驾护航。

贾宝玉向贾母怀里滚的细节折射出《红楼梦》前八十回的叙事线索、主要矛盾和主人公贾宝玉的爱情悲剧。显然,这个细节是全息的。

二、为何薛姨妈“也”掌不住了?

众人面对刘姥姥的搞笑表演,笑态各异。但作者在描写时都是直接描绘,唯有写薛姨妈时多了一个“也”:薛姨妈也掌不住,口里的茶喷了探春一裙子。书面语言讲究简洁,曹雪芹为什么要加一个“也”?薛姨妈是薛宝钗的母亲,他们以亲戚的身份常住贾府,做客言行自然会克制一些。“也”字说明,面对刘姥姥的搞笑,作为客人的薛姨妈试图撑住,但也没有成功。这同时也说明薛姨妈虽然常住贾府,但平日的言行还是有作为客人的矜持的。另外,薛姨妈和薛宝钗常住贾府就是为了实现“金玉良姻”。要达到这个目的,势必要时时留心。这样的心态也使薛姨妈难免矜持。小说明写了林黛玉进贾府时的“步步留心,时时在意”。其实薛姨妈和薛宝钗在贾府同样也是“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同的是薛姨妈母女坚持下来了,而林黛玉在贾宝玉爱情的鼓励下变得直率放旷,率性而为。这也决定了林黛玉在婚姻竞争中必然输给薛宝钗。

一个“也”字,让我们窥见了小说主要人物林黛玉婚姻竞争对手薛姨妈母女在贾府的身心状态以及林黛玉必然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个“也”字也是全息的。

三、薛宝钗为何不笑?

课文第五段写道“贾宝玉带着宝玉、湘云、黛玉、宝钗一桌,王夫人带着迎春姐妹三人一桌,刘姥姥挨着贾母一桌。”这说明刘姥姥的搞笑表演,薛宝钗是全程在场的。和他同桌的贾母、湘云、宝玉都笑得失态了。作者为什么不写薛宝钗的表情?小说在此处没有写,但却在第四十二回写了她对刘姥姥所引发的笑话的态度:“所以昨儿那些笑话儿虽然可笑,回想是没味的。”因此,我们可以推测,薛宝钗当时的表情要么是被滑稽表演所逗的本能的微笑,要么是干脆不笑。

薛宝钗为什么“与众不同”?

从小说整体来看,薛宝钗精明过人,喜怒不形于色,是著名的“冷美人”。薛宝钗的情感深藏不露,有时甚至冷酷。当王夫人为金钏儿之死难过时,她连“死者为大”的传统都不顾,认为金钏儿“是个糊涂人”,死了“也不为可惜”。还劝王夫人不必难过,“不过多赏几两银子发送他,也就尽了主仆之情了。”以薛宝钗之精明,她一眼就能看穿了刘姥姥的表演不过是为了哄贾母开心,以便于捞点好处。她从内心就瞧不起穷人,更瞧不起刘姥姥这种以出丑逗乐换取好处的穷人。“所以昨儿那些笑话儿虽然可笑,回想是没味的。”薛宝钗的自白就是明证。所以她不会大笑。

周围的人笑翻了天,在这种狂欢的氛围中薛宝钗却微笑或者干脆不笑。这说明“冷美人”薛宝钗是一个冷得近乎无情的人。”以大观园女儿之聪慧,能看穿刘姥姥言行实质的不只薛宝钗一人,但大家却都能为之开怀大笑。显然刘姥姥的“表演”打动了他们,使他们处于审美状态。然而,对于冷美人薛宝钗,无论是生命之花的过早凋零,还是杰出的喜剧表演——死之悲惨和生之欢乐都不能使之动情。薛宝钗无情至此!

我们知道贾宝玉是个性情中人,为人特别热情。所以他笑得很放肆:滚到贾母怀里。面对刘姥姥制造的狂欢,薛宝钗和贾宝玉的表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金玉良姻”最终战胜了“木石前盟”,他们结成夫妻。薛宝钗的无情与贾宝玉的多情注定了两人精神世界的毫无交集,也注定了“金玉良姻”的荒唐与悲哀。王夫人、薛姨妈、薛宝钗等煞费苦心终于让“金玉良姻”成了现实。可是精神上毫无交集的人在一起怎么可能有幸福呢?王夫人等想过这些吗?我想,他们一定想过,但他们想的更多的是家族的利益。贾府有权缺钱,薛家有钱缺权。贾宝玉和薛宝钗的结合是家族利益的需要,是权力与金钱的媾和。在封建社会,甚至于今天的一些豪门,婚姻的基础不是爱情,而是家族利益。面对家族利益,爱情不值得一提。但是贾宝玉林黛玉都是视爱情如生命的人,他们不会像他们的父辈母辈们那样在家族利益面前,牺牲爱情。因此林黛玉泪尽而亡,贾宝玉看破红尘。

对第七段的细读引出了《红楼梦》的主要情节;引出了对小说主要人物薛宝钗、贾宝玉性格的感受;引出了宝黛的爱情悲剧;也引出了薛宝钗的悲剧;还引出了这些悲剧的社会基础。小小的一段“笑”差不多隐藏着整部《红楼梦》的密码。

短短的第七段让我们窥见《红楼梦》的整体风貌,这一段以全息的方式存在于《红楼梦》这部长篇巨著中。与我国其它古典小说相比,《红楼梦》情节更富有全息性。小说的前五回就是以全息的方式展现了小说的主要情节和主要人物,小说中类似课文第七段的细节遍布整个前八十回。细心的读者应该不难发现。这也是《红楼梦》成为我国古典小说艺术顶峰的一大原因。

全息性的细节也存在于我国其它古典小说中。以《三国演义》为例。小说第三十七回刘备欲请孔明出山,司马微大笑曰:“卧龙虽得其主,不得其时,惜哉!”第三十八回孔明出山时作者引用的诗歌:身未升腾思退步,功成应忆去时言。只因先主叮咛后,星落秋风五丈原。《三国演义》中的这些细节和《红楼梦》第五回的“人物判词”类似,是显性的全息性情节,而课文第七段则属于需要读者细细品味才能琢磨出的隐性的全息情节。

我们在教学中适度引导学生重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25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