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大观园 >> 大观园发展 >> 正文 >> 正文

安徽人游安徽游醉翁亭,体悟文学的价值

来源:大观园 时间:2022/9/12
陕西白癜风QQ交流群 http://nvrenjkw.com/nxzx/5719.html

年高考已落幕,全国甲卷作文题被刷屏引热议。其给出的材料涉及《红楼梦》中“大观园试才题对额”一回。此段材料中,有人主张从欧阳修《醉翁亭记》“有亭翼然”一句取“翼然”二字作为亭名。虽然大观园中此亭的匾额没有采用“翼然”,但是《醉翁亭记》进入《红楼梦》,《红楼梦》进入高考作文题,文本的交叠“入场”,是语言的精湛技艺之交流,也是经典的磅礴力量之沟通。

千古醉翁亭,文章竞风流。《醉翁亭记》广为传颂的原因,除了作者欧阳修的地位与名气之外,更有其独立而超越的艺术价值。“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今日特选取赖汉屏先生的《〈醉翁亭记〉的文学价值》一文,让我们细细体味《醉翁亭记》的语辞斟酌之精、文化意蕴之深。《醉翁亭记》是历史的馈赠,历经千年,早已融入滁州文化血脉,相信在“亭文化”的创建中,将继续以其独特的精神内质和优雅风姿领跑新时代。

《醉翁亭记》的文学价值

○赖汉屏

这篇《醉翁亭记》是宋代散文名篇,历来被视为欧阳修的代表作之一。文章的语言平易明畅,写作背景却相当复杂,涵蕴也很丰厚,以致评析此文的主题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首先要弄清的是:欧阳修为什么一贬滁州,就自号“醉翁”,并以此名亭,作文为记。就这篇文章内容看,那是由于琅邪山的风景使他陶醉,人与人之间亲密淳朴的关系使他陶醉,那香而且洌的酒使他陶醉。

因此有人说,欧为此文,意在寓性情于游赏。或者说,纵情山水,表旷达自放的情怀。但是,这篇文章写于宋仁宗庆历六年(),时欧年四十,贬滁州已经一年。他这次被贬,由于论救推行庆历新政诸君子,得罪了守旧官僚。这些人利用他甥女张氏犯法一事,想把他牵连下狱。

后来事虽大白,他还是被贬往滁州。欧阳修是个个性刚直的人,读他的《与高司谏书》可知其议论之峻切。现在邪正颠倒,他无端被诬,心中怎么能没有愤懑,又怎么能自放于山水诗酒?十年前,因为支持范仲淹,贬为夷陵县令时,他曾写信给同案被贬的尹师鲁,肯定了尹在谪迁中“益慎职,无饮酒”的自处之道,并批评了那些一遭贬逐,便“傲逸狂醉”的人。十年后的今天,写这篇《醉翁亭记》,竟然畅言饮酒,自号“醉翁”,以至苍颜白发,颓然乎众宾之间,前后矛盾,判若两人。

要说这完全是出于心爱游乐,纵情山水,是很难令人信服的。

那么,是不是果如另外一些评论者说的,山水之乐无非是沉郁、压抑心情的饰容,像李白那样,以耽酒自寓其愤世傲岸之情呢?考欧阳修之为人及其所为文,可贵处在一“真”字。他决不会矫情伪饰,自欺欺人。他之所以前后矛盾,其中必有一个难以具言的心理历程。十年前,他写了那封著名的《与尹师鲁书》,透露了一点消息。那信中说,不少前代名人,包括韩愈在内,“一到贬所,则戚戚怨嗟,有不堪之穷愁形于文字,其心欢戚无异庸人。”因此告诫余靖:“慎勿作戚戚之文。”他显然看不起、更不屑做那种患得患失的庸人,他的心有更宽广的天地。再说,受到打击、遭到贬谪就忧戚怨嗟,反而使那些陷害他的人弹冠相庆,无异于为敌张目。因此,他诗酒山林,随遇皆乐,显示自己绝不曾因横遭打击垂头丧气;反而意气自若,心态安怡,表现出泱泱君子的坦荡风怀,铮铮铁骨。这是他在《醉翁亭记》里强调“其乐亦无穷也”的真正原因。再说,滁州“地僻而事简”,他于无意中得此闲太守,正所谓不幸中之大幸。滁州又有琅琊林泉之胜足资畅游,可以涤荡胸中积悃。来滁时过一年,朝往暮归,便渐渐得到一种翛然自适之乐,冲淡了心底的烦忧。更何况,守滁一年,能使滁州的人民“乐其岁物之丰成”,又幸滁州士人“喜与予游”,而“与民共乐”正是“刺史之事”,更足以使他化忧为乐。怀此乐心,以涉山林,则寓目之景色无不献美于前;以临卮酒,则入口之涓滴无不“饮少辄醉”。“饮少辄醉”也不全限于酒量的大小,而且包含有心之所乐,未饮先如醉一层意蕴。于此可知,由诫人以“无饮酒”发展到“自号醉翁”,经历了一个从毋为个人忧患戚戚然借酒浇愁,变为真正“得心寓酒”的心理历程。因此说,这篇文章写作背景相当复杂,分析时不能以偏概全。

从上述分析看,这篇散文涵蕴是非常丰厚的。唯其丰厚,故耐咀嚼。但此文之所以传诵千古,又不限于涵蕴的丰厚,还因为它在艺术上确有独特的成就。欧文最长于抒情。在这篇散文里,他要抒发的是被贬滁州一年后的生活情怀。因此,题目虽是《醉翁亭记》,在“亭”字上反而着墨不多,用主要篇幅来写“醉翁”。林壑泉亭,无不是醉翁活动的衬景;“日出”、“云归”,无不荡漾着醉翁的诗情雅意。这样安排重点,写“亭记”却突出人物,不以亭为核心,乍看似乎离了题面,其实扣紧题旨,是这篇优美的抒情散文在裁剪上独具的特色。但命题既为《醉翁亭记》,当然又不能完全不点到“亭”。这篇散文写“亭”虽只寥寥数语,构思也很具匠心。全文先用“环滁皆山也”一语喝起,写大景、全景。但这仅仅是远处环视,只可能看见一片模糊的轮廓,故泛言其为“环滁皆山”。镜头拉近到“西南诸峰”,渐渐望见那“蔚然深秀”之色;再拉近到“让泉”,便听到了流水潺潺之声;再拉近到醉翁亭,终于看清了亭子像鸟翼一般的具体形象。这样迤逦写来,切合步行入山远近视听之理,又显得层次丰富,胜境迭陈,使读者随着作者的脚印,信步神游于楮墨画图之间,有一种“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第三段写山林中的人,先写“负者”“行者”的来往游人,次写坐起喧哗的众宾,镜头拉近,头像扩大,最终写核心人物——“颓然乎其间”的太守,推出“苍颜白发”的特写镜头。后段写人禽和谐共乐,也是先写禽鸟之乐,而后写众人之乐,最后归结到太守之乐,结末一句直接点出“太守者,庐陵欧阳修也”:都是从大到小,由远而近,最后集中到醉翁一人。这种移步换形、聚焦一点的艺术手法,使全文重点突出,“醉翁”始终居于画面的中心。所写事物虽不多,却纷繁有序;林壑之胜,朝暮四时之景,休息、行走的游人,以至喧哗的众宾,幽鸣的禽鸟,这众多杂沓的物态人情,都用一个“乐”字贯串,使文意辐凑,凝而不散。特别是结处“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四句中两用“知”与“不知”,文势遒劲,一转一深,构成螺旋式层层推进,是一篇之警策,显示出作者炼句炼意的艺术功力。人多称赞欧阳修的散文富于诗意,誉之为“诗化的散文”。称之为诗,首先要有诗的意境。前面论析过的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心灵沟通,情景相生,意与境偕,已具诗的意境。誉之为诗,还必须具备音乐之美,要求韵律悠扬,声情契合。在这方面,本文也有戛戛独造之处。这篇文章的中心人物醉翁的心情,是翛然自适、悠闲容与的。反映这种心情的句式韵律,也纡徐悠远,逸韵从容,自有诗一般的音乐境界。这就要说到本文连用“也”字的艺术效果。“也”这个助词,本多用来表判断语气,用于句末,往往表示语意顿结。欧阳修在这篇文章的许多句子里,却赋予“也”与今语“啊”字情韵相近的特殊的感叹意味,不是休止符而是一个延长音符。全文连用二十一个“也”字,构成曼声咏叹的韵致,以表现醉翁悠然自得的心态,这是欧阳修的独创。欧的史传文字,多顿挫唱叹之美;这类记游乐情怀的文字,却不取顿挫转折而专一反复咏叹。可见他的散文,因情赋声,具有多种风调,多种情韵。所谓秋虫春鸟,各有新声,不拘于一格,却无往而不近乎诗。

来源:古文鉴赏辞典、滁州日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16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