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里第二回,冷子兴介绍贾府里的人物背景,提到凤姐,度无死角夸奖凤姐:上下无一人不称颂他夫人的,琏爷倒退了一射之地。说模样又极标致,言谈又极爽利,心机又极深细,竟是个男人万不及一的。
冷子兴提到了三春,称据说还不错,提到贾珠时,只说了一句:十四岁进学,不到二十岁就娶了妻,生了子,一病死了。李纨提都没提。
黛玉一进贾府,李纨也没有出场介绍,贾母只提了一句:这是你先珠大哥的媳妇珠大嫂。直到薛家进京避祸,才正式介绍:青春丧偶,居家处膏粱锦绣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无见无闻,惟知侍亲养子,外则陪侍小姑等针黹诵读而已。这段话算是把李纨在贾府的身份地位做了个总结,与风光无限的凤姐相比,她低调到没有什么存在感。
但是宝玉却说,大嫂子不爱说话,老太太一样喜欢。这话不是假的,凤姐算过账,李纨竟个大富婆。
王夫人快五十了,还在贾母面前立规矩,李纨却没侍候过王夫人,贾母八十大寿,连尤氏都忙得吃不上晚钣,饿得不行,到处找吃的,李纨却在大观园里啥事不管,人人夸她贤良,兴儿说下人称她为大菩萨。
再看凤姐,每天四五点起床,累得孩子小产了,婆婆不喜欢他,王夫人不给她撑腰,下人恨她入骨,园子里出了绣春囊,王夫人一屎盆子全扣她头上,又说东西是凤姐的,鼻涕眼泪一大把:我信任你把家交给你管,你把家管成这样?所以凤姐的最后的结局也可以想象得到:贾母一死,她没了靠山,贾府日子越不好过,一些丑事抖出来了,王夫人全赖在凤姐头上。
凤姐表面风光,最终一场空,李纨却面子里子全有了。
她是宝玉房里的小红,林之孝的女儿
凤姐叫小红帮忙拿手帕,问她:你是哪房的,一会儿你主子要用你,我帮你回她。小红的差事办得好,话回来利落,凤姐很是喜欢,要收作自己丫头,却不知她来历,李纨告诉她:她是宝玉房里的小红,林之孝的女儿。连宝玉都不认识小红,李纨认识她当然是因为她是林之的女儿。贾府奴才上千,关系盘根错节,有权力的奴才比主子还有体面,贾府的嫡系子弟还称赖大为赖爷爷。所以别看李纨什么事不管,这些有权有势的大奴才底细门清,以免自己不经意中得罪不该得罪的人。
别看李纨嘴上夸平儿,跟平儿关系似乎非常亲密,凤姐生日吃醋与贾琏发生冲突,借平儿撒气,事情闹得很大,平儿被贾母误会,她怕开罪贾母一言不发,还是尤氏替平儿平了冤。没有厉害关系时,她还是很乐意帮林之孝家的忙:不是林之孝家的不给人,你说话的时候,小红都分到怡红院了。可见李纨是个非常识轻重,懂得保护自己的人。
连平儿深知其中厉害:二奶奶若是稍有点差错,早被他们拿下了。可是凤姐连自己手下得力管家的女儿都不认识,甚至还执意要把王夫人陪房周瑞家的儿子赶出去。结果这些奴才合起来给凤姐下套,让邢夫人当众羞辱凤姐,凤姐背地里哭红了眼,这也是刁奴联合欺主,凤姐毫无办法的开始。
贾政:怎么不见兰儿;李纨:他说老爷没有叫他
元宵家宴,贾政发现贾兰竟不在,问道:怎么不见兰儿,李纨笑回:他说老爷没有叫他,他不肯来。
这一军将得厉害,贾政立即让贾环去请,来了后,贾母把他搂在怀里,给足了面子。
贾兰是贾政的嫡长孙,怎么可能吃饭没有人叫,大概率是没有安排合适的席位。
每次宴会作者都详细写了众人的座次,但没一次提到贾兰。宝玉混在女儿堆里,是因为贾母宠爱的特例。贾兰应当是在男宾席的,从他与贾环互动很多来看,他大概率长期跟贾环等人一桌吃饭,随着贾兰长大,李纨对这样的安排自然是不满的。
贾兰就是李纨的一切,觉得儿子被轻视,她肯定要争,但她争得非常巧妙。贾政喜欢贾兰,贾兰赌气不来他不会生气,安排宴席说起来是王夫人的责任,可是她却说是贾政没叫,贾政是公公又是个老古板,不能跟儿媳较这个真,事后也不会给李纨小鞋穿,她当众挑了王夫人的错,却又没有把面子撕破,王夫人也拿她没奈何。
经她母子这一闹,贾兰以后绝对没有人敢轻视。
贾赦想娶鸳鸯,公公要纳小妾,儿媳是要避开的,连邢夫人都说,自然不用你开口,凤姐明知道鸳鸯不会答应,必出丑事,不仅不躲开,反而要劝,不光劝,话还很难听:左一个小老婆右一个小老婆放在屋里,放着身子不保养,官儿也不好生作去,成日家和小老婆喝酒。明放着不中用,而且反招出没意思来。老爷如今上了年纪,行事不妥,太太该劝才是。比不得年轻,作这些事无碍。如今兄弟、侄儿、儿子、孙子一大群,还这么闹起来,怎样见人呢?
这事出面的是邢夫人,后台是贾赦,事情果然如凤姐所料,贾赦夫妻出丑不好见人,邢夫人害怕贾赦,自然会把凤姐的话和盘托出,把责任推到凤姐头上。
贾赦要整治贾琏夫妻手到擒来,先是借故打了贾琏,贾琏偷娶二姐,贾赦趁机又把自己的侍妾赐给凤姐,存心添乱,秋桐可不比二姐,又是贾赦所赐,将来又是赵姨娘一样的存在,要恶心凤姐一辈子。
前儿袭人的妈死了,听见说赏银四十两,这也赏她四十两罢了。
赵国基死了,要发丧葬费,李纨说,前儿袭人的妈死了,听说赏银四十两,这也赏她四十两罢了。
这话说得很巧妙,袭人正得宠,什么待遇都是超标的,按袭人娘的标准发,只有多的没有少的。有人追究,那也是探春为她亲娘徇私,更何况别人开了先例,她跟着做而已。公中的钱拿来做人情,又不担责任她乐得做人情。
结果凤姐怕探春不知旧例,特意派平儿过来:依例只有二十两,酌情多添点也使得,引得探春大怒:明知道她身份特别,把话说这么明了,她还怎么循私?还不如象李纨一样装糊涂呢。探春如何果真要按例发放,不知道例自然会派人问凤姐,凤姐打发平儿来说的意思就是让探春按例发放,所谓酌情加些,不过是顺嘴的人情话罢了。
探春与赵姨娘的关系很特别,探春虽是赵姨娘所生,按封建礼法,探春不能认她为娘,赵姨娘也是个愚蠢无知让人讨厌的人,探春以她为耻,但是血缘又是割舍不断的,探春自己嫌弃赵姨娘是一回事,但贾府主仆鄙视赵姨娘又是她不能接受的。
这一点平儿和李纨都看得出来,平儿把玫瑰露失窃案大事化了,就是看探春的面子,李纨说探春心里想照顾赵家,嘴上不能说,也是实情。
老话说宁得罪君子,莫得罪小人,赵姨娘就是一个标准的小人,同时她是贾政的宠妾,又有一儿一女,所以不管她怎么做死,最后都能毫发无伤,宝钗黛玉都不敢招惹她,连王夫人都拿她无法,凤姐与赵姨娘并无直接利益冲突,却动不动痛骂刁难赵姨娘,明知道赵姨娘只有二两月银,把钱看得重,却无故扣她的丫头一半月银。
拦人财路如杀人父母,凤姐这样对赵姨娘,她对探春是真心照顾,对贾环没有攀高踩低,可是这姐弟对她却没有半点好颜色,赵姨娘请马道婆做法害人,连真正有利益冲突的贾兰都放过了,却害总归要回那边去的凤姐,也是凤姐欺她太甚的缘故。
作者说凤姐聪明反被聪明误,她吃亏在没有多读书,自恃聪明,以为贾府上下都在她掌握当中,论手腕和智慧远不及李纨,悲剧性的结局就可想而知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102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