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红楼梦》中,有一个人自称“槛外人”,意思是自己是“铁门槛”之外的人,并非世俗红尘中人。然而事实上,此人虽身在槛门外,但心一直在槛门内。
《红楼梦》第六十三回,宝玉过生日,一众姑娘丫鬟们为宝玉庆贺生辰,宝玉过得十分开心。次日,宝玉偶然看到一个拜帖,上面写着“槛外人妙玉恭肃遥叩芳辰”。宝玉见是妙玉为自己送来的拜帖,便想回写一个,可又不知道该如何写,于是便出门打算去问黛玉。在路上,宝玉遇见了岫烟,经过岫烟的指导,宝玉写好了回帖,送了过去。
在岫烟的解释下,我们得知了妙玉在拜帖中自称“槛外人”的原因。所谓“槛外人”,其实就是说自己是出家修行之人,不是世俗红尘中人。然而,妙玉虽是修行之人,但她当初是因病入空门,带发修行,并不算完完全全的出家人。况且,妙玉虽自称“槛外人”,但她的内心却一直在槛门内。
在书中第十八回,妙玉的名字第一次出现,在林之孝家的介绍妙玉的一大段话中,我们了解到:妙玉出身书香门第,官宦之家,因自幼体弱多病,不得已才入空门,最关键的一点,妙玉是带发修行。可见,出家并不是妙玉的本意。在妙玉的内心中,她是渴望世俗的,留着的头发是妙玉对红尘的向往,亦是妙玉与红尘的牵绊。正所谓:身在佛门,心在红尘。
(一)关于喝茶
刘姥姥二进大观园时,贾母带着刘姥姥逛大观园,一众人来到了妙玉所居住的栊翠庵。刘姥姥在这里喝了一杯茶,当刘姥姥等人离开后,婆子准备收拾茶杯时,妙玉却立刻叫婆子别收那个茶杯,还让婆子将茶杯放在外面。
宝玉一听,便知道妙玉是嫌脏,不肯要了,于是便向妙玉讨要了那个杯子。妙玉闻言道:“这也罢了。幸而那杯子是我没吃过的,若是我吃过的,我就是砸碎了也不能给他。你要给他,我也不管,我只交给你,快拿了去吧。”
难道说妙玉此举是因为她有洁癖,不喜欢别人用过的东西?答案当然不是。且看妙玉对待宝钗、黛玉和宝玉等人的态度。
在众人来到栊翠庵后,妙玉先是招待了贾母等人,接着,妙玉扔下众人,请宝钗、黛玉进屋喝茶。随后,宝玉也跟了上去。在房间内,妙玉先是为宝钗和黛玉各斟了一杯茶,而后,妙玉又用自己平日里所用的茶杯斟了一杯茶递给宝玉喝。可见,妙玉并不是因为洁癖,而不喜欢与他人共用同一个东西,她不要那个茶杯是因为嫌弃刘姥姥,不喜欢再用刘姥姥用过的东西,哪怕是拿进屋内都不行。
出家之人,常说“五蕴皆空,六尘不染,众生平等”,可是妙玉对待刘姥姥的态度与对待宝玉等人的态度却截然相反。一个是发自内心的嫌弃厌恶,一个是发自内心的亲密友好。如此,何谈众生平等?又何谈五蕴皆空呢?
(二)关于作诗
妙玉虽然自幼出家,但一直身在佛门,尘心未尽。妙玉渴望像一个普通的闺阁女子一样,可以肆意的挥洒青春,享受着青春的快乐。因此,当妙玉看到与自己年纪相仿,同样才气不凡的黛玉、湘云等人时,她再也按耐不住内心中那颗跃跃欲试的心了。
那日是中秋佳节,黛玉和湘云二人作伴,来到凹晶馆。黛玉和湘云坐在一处谈心,突然,二人来了兴致,打算来一场联诗比拼。后来,当黛玉和湘云说出“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诗魂”时,妙玉发出声音,并从栏外山石后面走了出来。黛玉和湘云看到妙玉,都很诧异,问妙玉怎么会在此处。妙玉笑着说自己看月色不错,出来转转,偶然听到黛玉和湘云联诗,觉得清雅异常,于是停住了脚步。后来听到黛玉和湘云吟出的诗句中有几句过于颓败凄楚,便打算出来止住二人。
接着,妙玉邀请黛玉和湘云到栊翠庵喝茶。在栊翠庵中,妙玉不仅将黛玉和湘云刚刚所作的诗句写了出来,还亲自上阵,往下续写了十三联。妙玉敏捷且不凡的诗才,让黛玉和湘云惊叹不已。这一夜,妙玉过的十分开心,连黛玉都说“从来没见你这样高兴”。
平日里,陪在妙玉身边的只有两个老嬷嬷和一个小丫头,这些人可以在生活起居方面将妙玉照顾的很好,但是无法与妙玉进行思想上的交流。然而,妙玉是一个渴望与人交流的人,无论是教岫烟读书写字,还是找惜春下棋聊天,或是与宝玉等人的交往,都可以看出来,妙玉并不是一个闭塞之人,她渴望与人交流,渴望像普通的闺阁女子一样,写诗作文,说笑玩闹,憧憬爱情,向往未来。
妙玉与惜春不同,惜春是看破红尘,自愿出家,而妙玉是因为自幼体弱多病,被迫出家。妙玉从未看破红尘,也做不到六尘不染,六根清净,佛门的生活,并不是妙玉所喜欢的,也不是她所期待的。
虽然妙玉自称“槛外人”,但实际上,妙玉的内心从未停留在佛门内,她自始至终都是身在槛门外,心在槛门内。
主编:与心幽欢珍爱红楼梦●珍爱一生长按右边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9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