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白癜风微信账号 http://www.yunweituan.com/npxdt/npxchy/m/1397.html本期“莫愁家长智慧课堂”——《跟着古诗学写作》,我们将通过赏析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一诗,学习照应描写手法。点击下方绿色符号即可收听录音照应15:51来自秋水微澜11枫桥夜泊唐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诗人:张继(约公元—约公元),唐代诗人,字懿孙,南阳(今属河南)人。他是一位重视气节,有抱负、理想的人,不仅诗有名,品格也受人敬重。他的诗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兴幽深,事理双切,对后世颇有影响。注释:枫桥:在今苏州市阊门外。此诗题也作《夜泊枫桥》。姑苏:苏州的别称,因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寒山寺:在今苏州市枫桥镇。在枫桥附近,始建于南朝梁代。相传因唐代诗僧寒山、拾得住过而得名。本名妙利普明塔院,又名枫桥寺。夜半钟声:当时僧寺有夜半敲钟的习惯,也叫无常钟。古诗今译:在月落时,伴着几声乌鸦的啼叫,抬头仰望天空就好像一层薄薄的寒霜朦朦胧胧,再去看江村桥和枫桥,渔火点点,只剩我独自对愁而眠。姑苏城外那寒山古寺,半夜里敲响的钟声传到了我乘坐的客船里。写作技巧大盘点“照应”是指文章中出现在首尾、前后不同地方的,有关内容之间的照顾与回应。照应能使作品结构更加缜密,浑然一体,形成有机统一的整体。照应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题文照应:指标题与正文的照应。行文与标题的照应,能使文章的主旨得到有力的表现,清楚明了地表达出文章的主题。首尾照应:指作品的开头与结尾遥相呼应的方法。首尾呼应,瞻前顾后,使文章前后贯通,圆满而深刻。一篇文章在记叙议论完了之后,结尾时回过头来与开头照应一下,在结构上既概括了全文,又给人以整体感。随时照应:指在文章中,为了帮助读者了解文章的脉络和层次之间的内在联系,在行文中多次呼应。它借助文中的反复照应,强调主题思想,突出中心线索。我们在作文中也可以学着使用照应的技法,在文章开篇时点题,行文当中巧妙地照应,结尾时再次呼应下,使自己的作文主题更加鲜明。技巧应用要点运用题文照应,在拟定题目时要注意突出主题。运用首尾照应时,无论是头还是尾,都应围绕主题写。运用随时照应的句子,要紧紧围绕主题写作,使文章主题突出,线索明了。每一种照应的技法,都应自然,不要刻意生硬。王霞(主讲嘉宾)南京市栖霞区实验小学退休教师,中国散文学会、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曾主持和参与了省市区各级课题研究,是江苏省“小学中高年级作文自能评改实践研究课题组”成员,其研究成果多次获得国家课程标准(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科研课题成果奖。本周课程预告2月26日(周三)游记写作指导2月28日(周五)跟着古诗学写作
构思3月1日(周日)可以这样读《简爱》莫愁家长智慧课堂往期回顾(可点击查看)面对疫情,父母该如何助力孩子增强心理免疫?利用长假,将亲密时间转换成亲子效能特殊时期,如何化危机为契机?疫情时期的青春绽放跟着古诗学写作跟着古诗学写作
白描跟着古诗学写作
烘托跟着古诗学写作
对比跟着古诗学写作
联想跟着古诗学写作
象征跟着古诗学写作
立意黄老师教作文从影视台词中撷取语言技法记叙文中的心理描写提升孩子学习力观察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孩子的核心学习力有哪些?如何帮助孩子顺利度过幼小衔接?王主编说这样做,亲子沟通无障碍因为爱,所以节制1编辑:巴恬恬校对:张秀格审核:黄妍虹王淑娟莫愁大观园有温度有态度有深度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89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