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是高一必修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必修下册必读书目是《红楼梦》,刚好可以《红楼梦》片段作为本课课堂衔接,让学生对孔子和贾政、孔门弟子与宝玉等青春儿女的形象比较分析,使学生对课内外知识有机结合。
《论语》《红楼梦》,儒家思想,传统文化,课堂导入,人物性格。
一、导入的多元化设计
《论语》是儒家思想的源头,《红楼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二者有千丝万缕联系。如以《红楼梦》作为本课课堂导入,可选择以下几种导入方式,作为开学第一课——传统文化课与本册课外必读书《红楼梦》的思想碰撞。
1、可以将第53回描写贾氏宗祠的片段与照片展示。
宗祠写的是“贾氏宗祠”四个字,旁书“衍圣公孔继宗书”。两旁有一副长联,写道:“肝脑涂地,兆姓赖保育之恩;功名贯天,百代仰蒸尝之盛。”落款亦“衍圣公书”。贾家邀请孔子后代写此对联,表达了贾政对儒家文化的忠实,可由“衍圣公”作为了解孔子的导入。
2、老师亦可这样设计导入语:“今天是开学第一课,我们来看一下多年前贾宝玉开学第一天,宝玉父亲是怎样对待宝玉读书态度的?”
接着可以选取《红楼梦》第9回小片段,即宝玉的伴读李贵和贾政对话:“哥儿已念到第三本《诗经》,什么‘呦呦鹿鸣,荷叶浮萍’,小的不敢撒谎。”说得满座哄然大笑起来。
贾政也撑不住笑了。贾政道:“那怕再念三十本《诗经》,也都是掩耳偷铃,哄人而已。你去请学里师老爷安,就说我说的:什么《诗经》、古文,一概不用虚应故事,只是先把《四书》一齐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
接着引入介绍诗经、四书等儒家传统书籍的文化常识。
3、贾宝玉经常说的“除`明明德′外别无好书”,“除‘四书’外别无好书”,可以“明明德”、“四书”作为文化常识导入。
4、第36回史湘云劝贾宝玉“谈谈讲讲仕途经济学问”,所谓“仕途经济学问”指科举考试教科书。代科举考试教科书是“四书五经”,可以引入“四书五经”的文化常识。
5、也可以第2回冷子兴与贾雨村谈介绍贾政表字和性格的片段来作为导入。
贾政字“存周”,他的性格是中规中矩,“恭谦厚道,大有祖父遗风”。“存周”就是保存周代的礼制,孔子也想保存周代的礼制,“克己复礼”,以此引入孔子关于“礼”的文化常识。
6、第45回林黛玉感叹自己没有亲兄弟、亲姐妹,薛宝钗劝她“何必作司马牛之叹”。“司马牛之叹”是文学典故,指人感叹自己没有亲兄弟,出自于《论语》。
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教师可把宝钗劝诫中引用《论语》的典故作为导入,以引入《论语》等儒家经典的文学常识。
7、还可以第62回宝玉过生日玩“射覆”的片段作为导入。
探春道:“自然。三次不中者罚一杯。你覆,他射。”
宝琴想了一想,说了个“老”字。
香菱原生于这令,一时想不到,满室满席都不见有与“老”字相连的成语。
湘云先听了,便也乱看,忽见门斗上贴着“红香圃”三个字,便知宝琴覆的是“吾不如老圃”的“圃”字。
见香菱射不着,众人击鼓又催,便悄悄地拉香菱,教他说“药”字。黛玉偏看见了,说“快罚他,又在那里私相传递呢。”哄的众人都知道了,忙又罚了一杯,恨得湘云拿筷子敲黛玉的手。于是罚了香菱一杯。
下则宝钗和探春对了点子。探春便复了一个“人”字。宝钗笑道:“这个‘人’字泛的很。”探春笑道:“添一字,两覆一射也不泛了。”说着,便又说了一个“窗”字。宝钗一想,因见席上有鸡,便射着他是用“鸡窗”“鸡人”二典了,因射了一个“埘”字。探春知他射着,用了“鸡栖于埘”的典,二人一笑,各饮一口门杯。
“吾不如老圃”出自《论语》,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鸡栖于埘”出自《诗?王风?君子于役》。以此引起初入高中的小青年对青春乐趣的向往,引起在对青春乐趣向往时,对诗经、论语等传统文学常识的了解。
二、课内外人物性格类比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不同的性格造成不同的命运。在分析孔子及其弟子性格时,也可以以《红楼梦》中的片段来进行人物性格类比。
1、子路的性格较为率真、直率、莽撞,张嘴不过脑子。
在同学们分析、讨论完子路性格之后,可以把《红楼梦》中描写史湘云、贾宝玉直率的性格文字选出来,让同学们加深对课内的子路、课外的贾宝玉、史湘云同类性格形象的把握。
如:17回贾宝玉与父亲有游历大观园,贾宝玉不察言观色,抛出了一大段天然图画论:“远无邻村,近不负郭。背山山无脉,临水水无源....”贾政气得喝道:“叉出去!”
第22回贾母给宝钗过生日,请戏子前来助兴。结束后,王熙凤为了活跃气氛,笑道:“这个孩子扮上,活像一个人,你们再看不出来。〞
宝钗心里也知道,便只一笑不肯说。宝玉也猜着了,亦不敢说。
史湘云接着笑道:“倒像林妹妹的模样儿。〞宝玉听了,忙把湘云瞅了一眼,使个眼色。众人却都听了这话,留神细看,都笑起来了,说果然不错。一时散了。
这里贾宝玉留了点心眼,也没有那么直率。史湘云因心直口快得罪了多心的林黛玉。
2、冉有、公西华性格比较谦虚内敛,不事张扬。
我们可以与初入贾府的林黛玉作以联系。初入贾府的林黛玉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多说错一句话,不肯多做错一件事。
第3回写道:宝玉便走向黛玉身边坐下,又细细打量一番,因问:“妹妹可曾读书?”黛玉道:“不曾读书,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宝玉又道:“妹妹尊名?”黛玉便说了名。宝玉又道:“表字?”黛玉道:“无字。”宝玉笑道:“我送妹妹一字,莫若“颦颦”二字,极妙。”这里林黛玉内敛低调,贾宝玉的性格依然像子路,直率、热情,又显得不够谦虚。
3、曾皙从不直接表达自己的真实态度,而是顺承老师的态度,赢得了孔子的喜欢。
同样在第22回,贾母让薛宝钗点戏,宝钗却点贾母平常爱看的戏。把曾皙与薛宝钗来做对比,原文如下:
吃了饭点戏时,贾母一定先叫宝钗点。宝钗推让一遍,无法只得点了一折《西游记》,贾母自是欢喜。
至上酒席时,贾母又命宝钗点,宝钗点了一出《鲁智深醉闹五台山》。宝玉道:“你只好点这些戏。”宝钗道:“你白听了这几年戏,哪里知道这出戏排场又好,词藻更妙。”这里是逢迎贾母,逢场作戏。虽然说话得体谦逊,但也失于虚伪。
三、孔子与贾政的“礼教”思想
本篇课文中的孔子不同于我们概念中的孔子,而是一个活生生、儒雅、温和的孔子;曹雪芹塑造的贾政,则是一个固执、呆板、迂腐的儒家道统的典型代表。
儒家到了封建社会末期已经丧失了先秦时代原有的生命力。这也是曹雪芹要借贾政的脸批判儒家思想的一个落脚点。
孔子想恢复“周礼”,让老百姓祥和安宁。贾政也想巩固贾家的封建家族制度,让贾家永远繁荣昌盛。二者都是站在出于维护自身阶级利益的立场,对上维护君君臣臣,在下维护父父子子的关系。而孔子对待弟子,就像老父亲对待孩子一样。贾政是封建礼教的受害者,也是维护者,已经丧失了一个和蔼的父亲对孩子的温和之爱。
贾政与孔子形象的区别与联系,是以后指导学生整体阅读《红楼梦》时把握贾政形象的关键所在,也是本册第二单元学习《窦娥冤》《祝福》《雷雨》三个内容时的抓手和切入点。
四、小结
本文主要以设计多元化的《红楼梦》片段导入本课对孔子形象的领悟和对传统文化常识的学习,又以子路、冉有、公西华、曾皙四人与《红楼梦》中主要人物贾宝玉、林黛玉、湘云、薛宝钗四人进行性格类比,孔子与贾政“礼教”思想的类比,从而了解儒家衣钵的一脉贯通和古今人物的思想碰撞。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选自《论语?先进》篇,标题为后人所加。文章记录的是孔子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这四个弟子“言志”的一段话。生动再现了孔子和学生一起畅谈理想的情形。子路的轻率急躁,冉有的谦虚,公西华的委婉曲致,曾皙的高雅宁静,给人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
(文/陈志超)
欢迎走进“五色石文斋”。如果您喜欢,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86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