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震林市政协常委、上海戏剧学院电影学院院长
■履职心得:每年参加“两会”都是一次“赶考”,深感责任重大、如履薄冰。我希望自己每次参会建言,都能推动市民进一步感受城市的人文温度。
“为上海讲故事,讲上海故事。我们的视野要从增强全球叙事能力角度,赋能上海城市软实力提升。”10月26日,上海市政协举行十三届三十八次常委会议,围绕“全面提升城市软实力政策举措落实情况”开展专题监督性议政,市政协常委、上海戏剧学院电影学院院长厉震林呼吁,上海文化要“走出去”,艺术的人文主题需要从社会学转向人类学,上海艺术需要从中国故事发展到全球故事,作品主题关乎人类命运共同体,可以供给国际讨论,艺术语言也要把东方的语言转换为国际的语言,让全球观众熟悉,产生好感并喜欢上上海艺术。
深切感受人文温度,用精准建言助力塑造城市文化核心竞争力,这是厉震林多年来履职的底色。
厉震林多年来对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战斗的这段历史表现出极大的热忱,连续数年的提案都同此相关。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间节点上,他向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提交了《关于深化老渔阳里“党的诞生地发掘宣传工程”的若干建议》的提案。这是他连续第四年递交“老渔阳里”提案。通过几年努力,年7月1日,老渔阳里2号“《新青年》编辑部旧址”已正式更名为“中国共产党发起组成立地(《新青年》编辑部)旧址”。但是,厉震林认为这同老渔阳里2号应有的历史地位仍然不够相称,因为这里诞生了中国第一个共产党组织、第一批中共党员、第一份党刊、第一个党的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共产党宣言》,并筹备了中共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且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党中央机关所在地。为此,他建议在老渔阳里2号成立“中共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将其申报国家文物保护单位;打通新老渔阳里之间的道路。
厉震林还十分关心江南文化的传承。厉震林在市政协组织的调研和此后撰写的提案中明确提出,目前,江南文化的整体形象与雄踞中国的江南地区经济等级,似乎并不匹配。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长三角城市群已位列国际阵营,江南文化形象仍然局限在几个古镇的小桥流水、桨声灯影之中,缺乏大格局、大气象。对于江南文化的发展,厉震林建议可建设三个中心——学术中心、文创中心和国际中心,他建议成立市级江南文化研究中心,在青浦大观园成立上海江南文化书院,并支持建设若干具有上海学科优势的专题江南文化研究基地或者研究机构。
多年来,厉震林还十分关心城市公共文化空间布局优化工作,“上海有大项目、大工程、大地标,纵观上海公共文化设施地图,较多公共文化建筑集中在苏州河以南的区域”。在市政协召开的一场专题协商会上,他提出建议,公共文化设施布置应与城市更新相适应,避免过度中心化和过度偏远化,要营造充满活力的城市阵地氛围,打造城市全域的高品质公共文化空间。他还建议,相关部门可以对“十四五”期间上海重点特色书店进行规划布局,根据人口集聚对新开发大居地区配套特色书店。“上海重点特色书店,应运用社会力量按照市场规律运作,可以申请政府基金会资助,争取一个特色书店就是一处文化地标。”
今年年初,厉震林获评“上海市政协委员优秀履职奖”。“每年参加‘两会’都是一次‘赶考’,深感责任重大、如履薄冰。我希望自己每次参会建言,都能推动市民进一步感受城市的人文温度。”总结自己的履职心得,厉震林说。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49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