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中国地大物博,每一寸土地都让人流连忘返,每一个地方都有着当地特色的壮丽风景,而中国风景中,园林更是其中不容忽视的一部分。
由于各民族、各地区人们对风景的不同理解和偏爱,中国园林风格迥异。国内的园林多不胜数,或消暑解热,或风光无限,又或者历史悠久.....
中国众多园林中,四大名园最为人所知。今天我们要聊的就是中国四大名园:北京颐和园、河北避暑山庄、江苏拙政园以及江苏留园。
颐和园
中国颐和园,相信无人不知。位于北京西北郊海淀区的颐和园,是利用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风景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某些设计手法和意境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天然山水园,也是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
颐和园各种形式的宫殿园林建筑余间,大致可分为行政、生活、游览三个部分。▼▼▼
以仁寿殿为中心的行政区,是当年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坐朝听政,会见外宾的地方。仁寿殿后是三座大型四合院:乐寿堂、玉澜堂和宜芸馆,分别为慈禧、光绪和后妃们居住的地方。
颐和园自万寿山顶的智慧海向下,由佛香阁、德辉殿、排云殿、排云门、云辉玉宇坊,构成了一条层次分明的中轴线。
山下是一条长多米的“长廊”,号称“世界第一廊”。长廊之前是昆明湖,昆明湖的西堤是仿照西湖的苏堤建造的。
颐和园整个园林艺术构思巧妙,在中外园林艺术史上地位显著,是举世罕见的园林艺术杰作。
承德避暑山庄
除了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在中国也是赫赫有名。位于河北省承德市的避暑山庄,曾是中国清朝皇帝的夏宫,是由皇帝宫室、皇家园林和宏伟壮观的寺庙群所组成。始建于年,历经清朝康雍乾三代皇帝,耗时89年建成。
山庄的建筑布局大体可分为宫殿区和苑景区两大部分,内有康熙乾隆钦定的72景。▼▼▼
康熙朝定名的36景是:
烟波致爽芝径云堤无暑清凉延薰山馆
水芳岩秀万壑松风松鹤清樾云山胜地
四面云山北枕双峰西岭晨霞锤峰落照
南山积雪梨花伴月曲水荷香风泉清听
濠濮间想天宇咸畅暖流暄波泉源石壁
青枫绿屿莺啭乔木香远益清金莲映日
远近泉声云帆月舫芳渚临流云容水态
澄泉绕石澄波叠翠石矾观鱼镜水云岑
双湖夹镜长虹饮练甫田丛樾水流云在
乾隆朝定名的36景是:
丽正门勤政殿松鹤斋如意湖
青雀舫绮望楼驯鹿坡水心榭
颐志堂畅远台静好堂冷香亭
采菱渡观莲所清晖亭般若相
沧浪屿一片云萍香泮万树园
试马埭嘉树轩乐成阁宿云檐
澄观斋翠云岩罨画窗凌太虚
千尺雪宁静斋玉琴轩临芳墅
知鱼矾涌翠岩素尚斋永恬居
避暑山庄拥有殿、堂、楼、馆、亭、榭、阁、轩、斋、寺等建筑余处。将“山中有园,园中有山”的特色发挥到极致。
拙政园
另一个中国名园拙政园,位于苏州市,是江南园林的代表,也是苏州园林中面积最大的古典山水园林,初为唐代诗人陆龟蒙的住宅,元朝时为大弘寺。
明正德四年,明代弘治进士、明嘉靖年间御史王献臣仕途失意归隐苏州后将其买下,聘著名画家、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文征明参与设计蓝图,历时16年建成,借用西晋文人潘岳《闲居赋》中“筑室种树,逍遥自得,以供朝夕之膳(馈)……此亦拙者之为政也”之句取园名。
园建成不久,王献臣去世,其子豪赌中把整个园子输给徐氏。多年来,拙政园屡换园主,曾一分为三,园名各异,或为私园,或为官府,或散为民居,直到上个世纪50年代,才完璧合一,恢复初名“拙政园”。
中部
中部是拙政园的主景区,为精华所在。从拙政园中园的建筑物名来看,大都与荷花有关。王献臣之借此主要是为了表达他孤高不群的清高品格。
西部
西部原为“补园”,其水面迂回,布局紧凑,依山傍水建以亭阁。主要建筑为靠近住宅一侧的三十六鸳鸯馆,是当时园主人宴请宾客和听曲的场所。
东部
东部原称“归田园居”,布局以平冈远山、松林草坪、竹坞曲水为主,配以山池亭榭,仍保持疏朗明快的风格,主要建筑有兰雪堂、芙蓉榭、天泉亭、缀云峰等,均为移建。
拙政园,这一大观园式的古典豪华园林,以其布局的山岛、竹坞、松岗、曲水之趣,被胜誉为"天下园林之母"。
留园
留园位于江南古城苏州阊门外留园路号,以园内建筑布置精巧、奇石众多而知名。
留园全园分为四个部分,在一个园林中能领略到山水、田园、山林、庭园四种不同景色:中部以水景见长,是全园的精华所在;东部以建筑为主;西部是土石相间的大假山;北部则是田园风光。
留园三绝:▼▼▼
冠云峰
留园内的冠云峰乃太湖石中绝品,齐集太湖石“瘦、皱、漏、透”四奇于一身,相传这块奇石还是宋末年花石纲中的遗物。
楠木厅
楠木厅是对“五峰仙馆”的俗称,五峰仙馆的建筑用材非常奢华,梁柱全部采用楠木,中间也全部采用红木银杏纱隔屏风。使用如此贵重的木材可见五峰仙馆在留园中的地位非比寻常。
雨过天晴图
留园的五峰仙馆内保存有一件号称“留园三宝”之一的大理石天然画——“雨过天晴图”。只见一面大理石立屏立于墙边,石表面中间部分隐隐约约群山环抱,悬壁重叠,下部流水潺潺,瀑布飞悬,上部流云婀娜,正中上方,一轮白白的圆斑,就像一轮太阳或者一轮明月。
这是自然形成的一幅山水画,这块直径一米左右的大理石出产于云南点苍山山中,厚度也仅有15毫米,是从相距千里之外的云南运到江南苏州的。
来自网络,侵删喜欢就点个在看吧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