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竹影和诗瘦,梅花入梦香
《红楼梦》十七至十八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荣国府归省庆元宵。
大观园刚建好,贾政带领着众清客,各处题匾额。
于是出亭过池,一山一石,一花一木,莫不着意观览。忽抬头看见前面一带粉垣,里面数楹修舍,有千百竿翠竹遮映。
这就是后来命名潇湘馆的、林黛玉的住处。
翠竹夹道,粉墙黛瓦。再往后院看去,只见“墙下忽开一隙,得泉一派,开沟仅尺许,灌入墙内,绕阶缘屋至前院,盘旋竹下而出。”
“竹影和诗瘦,梅花入梦香。”此处庭院的景观,是按照江南的园林风,设计而成。
主要还是突出那大片的翠竹。古人向来爱在院子里种竹,苏东坡就说过“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竹子虚怀若谷、宁折不弯的高风,很受历代文人墨客们推崇。魏晋时期就有“竹林七贤”。
竹子也是“岁寒三友”之一,“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就在破岩中”的松竹精神,也最能振奋人心。
我们再来看,历史上最爱竹子的名士还有谁。前边咱们提过了“竹林七贤”与苏轼。还有一位比他们更痴迷的就是郑板桥。
郑板桥一生只醉心与画竹、石与兰。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尺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
早年在山东为官的郑板桥,晚年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也是“扬州八怪”的领军人物。
郑板桥大致应该是曹雪芹同时期的人,可能要比曹雪芹偏大一点。毋容置疑的是,曹雪芹对郑板桥是比较欣赏的。
众人都在看竹观景,贾政笑道:“这一处还罢了。若能月夜坐此窗下读书,不枉虚生一世。”
第二节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听见贾政说起“雪案萤窗”的典故。怕读书的宝玉,马上低垂下头。
这些个公子哥,压根就用不着借着月光、雪光苦读。贾环抄个“金刚咒”,还要几个丫鬟跟着伺候。一会说要茶水,一会又说丫头挡住了灯影。
宝玉更不用说了,每日里丫鬟婆子跟着一群。读书更是敷衍了事。
在第九回里,贾政正同清客们闲聊天,宝玉进去请安,又说马上就去上学。
贾政道:“你如果再提上学两个字,连我也羞死了。依我说,你还是顽去是正理,在这里小心站赃了我的地,靠赃了我的门。”第九回。
古代流行严父慈母的家庭教育模式,贾政这样与孩子零交流,看到不满意之处,不能细心引导,动不动就吼起来批评,一定是有问题的。他越是怒火难以抑制,宝玉越是像老鼠躲猫儿一样战战兢兢,慢慢的就会形成代沟。
在青竹千杆的这处居所前,贾政重提月下读书,就是想让宝玉更多的了解,竹子的虚心进取精神。
位卑不忘忧国的郑板桥,还写过一首《题墨竹图》
“衙中卧听潇潇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郑板桥一个县令,都能设身处地爱民如子。贾府这样的皇亲国戚,是远远脱离群众基础的。
贾政不管怎样,就算是做表面文章也好,至少他是想急于改变现状。
贾赦与贾珍这些人,对民间疾苦是毫无同情心的。更不用指望他们能像郑板桥一样,为百姓鞠躬尽瘁。
第五十三回里,贾珍说贾芹,只要不在宁国府,去了外边就称王称霸起来!其实这也是对他们荣宁两府的反讽。
他们两府不光庄园众多,还监管着很多尼庵寺庙。
第三节大观园的设计师来自哪里
说到了这一处,青苔、绿竹、亭台、流水相映的庭院,还要说起一个人,就是大观园的设计师,山子野老明公。
第十六回里,贾府刚开始兴建大观园,文中就写道:“全亏一个老明公号山子野者,一一筹画起造。”
那么这个老明公山子野,又是何来历?曹雪芹开篇就说《红楼梦》是真事隐、假语存。
我们就先从这个名字看起,这里隐隐能看出作者是在指明朝的某个人物。
那么让明朝一个遗留下来的人物,来为清朝的皇亲国戚家里设计园子,作者的意图也就呼之欲出。
接下来众人又去了,后来李纨居住的稻香村。稻香村是建在了一个山坳里,远远就能看到一片,盛开的热热闹闹的杏花。在杏林的边上,还栽培着各种名贵树木,与一望无垠的稻田。
一个类似农家院子的茅舍,就藏在杏林之中。贾政就对这一处,尤为满意。在听见宝玉说此处没“有凤来仪”好时,贾政气的大骂蠢物。
红杏梢头挂酒旗,绿杨枝上转黄骊。
贾珍看了各处陈设,说稻香村就查差个酒幌。咱们之前文章里讲过,这里就是对应的“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这一处院落恰好又与文中所说的老明公异曲同工,都是指的前朝的人与事。曹雪芹不是个悲观主义者,他是一个在黑暗中不断探索的文化先驱。
而从大观园兴建之时,曹雪芹就开始喻意曲终人散。“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楼塌了。”
第四节《红楼梦》里的贾贵妃与南宋的贾贵妃巧合太多
大观园在《红楼梦》里的主要作用,还是映射南宋的贾贵妃娘家。
贾贵妃是宋理宗比较宠爱的妃子,巧合的是,她的父亲也叫贾涉,与《红楼梦》里的贾赦,音同字不同。贾似道是这个贾贵妃的堂弟,倚仗着皇亲国戚身份飞扬跋扈与宁国府的贾珍相似度很高。
更为巧合的是这个贾贵妃的娘家,也有一个大园子,就在西湖边上。
是宋理宗亲批建造的,园内奇花异草、穷极奢华、占尽胜景、取名为“后乐园”。贾似道四处搜罗一些妓女乐师,藏于园内湖中的画船之上。
皇宫就在湖对面,每日早晨听到上朝钟声,贾似道才从湖中的船上下来去上班。
有如此前车之鉴,显然曹雪芹是不想让《红楼梦》里的贾府,再步此后尘的。他想了诸多的方法,对贾府里众人进行警醒。
那些绿竹与杏林,都是记记重锤。咱们前边讲过了绿竹精神。而杏林也同样是一种美誉,治病救人的中医们,也往往会以“杏林中人”自诩。曹雪芹也是借此激励贾府的子弟们,要具有“不为良相,便为良医”,悬壶济世的志向胸襟。
这都是作者的处处苦心,繁华三千毕竟都要归于虚无。
“三春过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为人一世的意义,难道就是来吃喝玩乐一场吗?
请加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14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