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大观园 >> 大观园介绍 >> 正文 >> 正文

圆明园四十景名称中的诗情画意

来源:大观园 时间:2025/3/24

中国古典园林作为一个成熟的园林体系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浓郁的诗画意境是其区别于其他类型园林的风格之一。其中景点名称就是对园林景致的高度集中概括,能直接从文学角度体现园林的诗情画意。

圆明园四十景作为盛时圆明的精华所在,不仅有原创景名,也有仿造江南意境而借用的西湖十景之名,其景名既有北方皇家特点又有南方文人特色。下面大家就和小编一起感受一下圆明园四十景名称中的诗情画意吧~

摄于九洲清晏

景名的汉字本身具有意境

《圆明园四十景图》映水兰香

汉字作为一种符号蕴含深意,一笔一画勾勒出了世间万物,这为我们领会诗画意境提供了线索。

如“山”字,在甲骨文中是3座山峰相连,有高耸连绵之形;“水”字是古代人看到水的流动后想到的,“水”字的象形文字宛如流动的水。像这些从甲骨文演化而来并保留其原始形态的文字还有很多,其笔画走向似乎是在我们眼前描绘出了连绵山峰、潺潺流水、云卷云舒、一轮明月,这些文字在大众群体中具有广泛的认可度,使人一见便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圆明园四十景中许多景名都包含自带诗意的汉字,如云(16个)、山(14个)、月(11个)、水(11个)和风(5个)等。

景名所点出的景物具有意境

摄于别有洞天

圆明园四十景名称中所点出的景物主要分为2类。

一是造景所用的植物。花木向来是诗人吟咏的对象之一,诗人也赋予了不同花木相应的文化内涵,此外植物本身所具有的色彩与姿态、声响与香气、意蕴与审美也为景名增添了美的元素,故而在看到“映水兰香”“曲院风荷”之名时就不禁联想到映水的兰香,接天的莲叶,映日的荷花,花木之名本身所具有的深刻文化内涵在表达诗情画意上占据着无可替代的位置。

《圆明园四十景图》蓬岛瑶台

二是造景的园林建筑。建筑是内心情感的外化,是设计者情感的寄托,亭、台、楼、阁、轩、榭等都是园林中特有的建筑形式,简单的一个字便包含了建筑的形态和意象,构建出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美景,如“蓬岛瑶台”一景是在福海中央作蓬莱、方丈、瀛洲3个小岛,岛上建筑为仙山楼阁之状,一个景名就道出了整个景点最精彩的部分,诗情画意跃然纸上。

景名引用典故体现意境

摄于武陵春色

《红楼梦》在“大观园试才题对额”中借宝玉之口提出了“编新不如述古”的高见,也就是借助历史典故来点景和写景。典故包含2种,一为“事典”,即古代故事;二是“语典”,即有出处的词语。如“武陵春色”,以摹写陶潜《桃花源记》的艺术意境而见称,将原文中富有诗意的景象巧妙地移植到了圆明园中。

此外,“澹泊宁静”取自于《淮南子》“是故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上下天光”取自于范仲淹《岳阳楼记》“上下天光,一碧万顷”,“夹镜鸣琴”取自于李白“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的诗意。这些借助典故来体现诗情画意的景名,字数虽少却包含了丰富的意义,传达出更多的隐藏信息,给人一种言外有物的诗意遐想。

景名借助已有名称体现意境

《圆明园四十景图》方壶胜境

“谁道江南风景佳,移天缩地在君怀。”圆明园中有很多仿造江南园林的例子,圆明园四十景中便有对西湖十景名称直接移植的“柳浪闻莺”“苏堤春晓”“花港观鱼”等名称。借助已有景名可以在仿建景点和原景点之间建立联系,使人们可以在园中欣赏美景的同时联想到原景点的诗情画意。

创造新的景名体现意境

摄于西峰秀色

并非所有的景点都需要有典故出处,恰到好处的典故能为景名增色不少,而有些景名虽无典故,但仍旧很有诗情画意。

典故之所以为典故,正如历史之所以为历史一样,今天将会成为明天的历史,而今天的创造也会成为明天的典故。有些景名在命名之初并无典故出处。正如前文所提及的《桃花源记》,陶潜在创作之时也并没有想到会被借鉴,而也正是因为经历了时间的鉴别之后成为经典之作,才有被借鉴的可能。

圆明园四十景中的“水木明瑟”虽然没有明确的典故出处,但依然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林瑟瑟,水泠泠”的景象;“多稼如云”描绘了一幅“鳞塍(chéng田间的土埂子)参差,野风习习”的画面;“坐石临流”则描绘了一幅“激波分注,潺潺鸣籁”的美丽图画。

圆明园中的景点名称是景观信息的高度凝练,不仅能使我们领略到景点的诗情画意,还能了解到其中的历史文化,同时这些景名也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当中的精髓体现,在重拾文化自信的今天值得我们一直继承和发扬下去。

大家在看完园内丰富多彩饱有内涵的景点名称后,是不是也和小编一样非常期待到现场实地体验一番呢?如今春色正好,莫负好时光,快来园中一起感受诗情画意的春天吧!

来源:圆明园遗址公园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91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