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李纨判词
李纨在《红楼梦》金陵十二钗正册之中,位列第十一位,她的存在远没有林黛玉、薛宝钗这些金钗亮眼。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源自她的寡妇身份!
李纨早年嫁给荣国府二房嫡长子贾珠,又生下儿子贾兰,她的发展前途本是其他任何人都无法比拟的,包括王熙凤!可这一切都随着丈夫贾珠的早逝而烟消云散。
在男子本位主义的封建社会,女性往往是男性的附庸,女子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贾珠去世后,李纨无夫可依,儿子贾兰还是幼童,她的处境实在堪忧,为了配合这个“寡妇”身份,李纨彻底压抑了自己的本性。
《红楼梦》第7回“送宫花周瑞叹英莲”,薛姨妈将自家的十二支堆纱花拿出,让周瑞家的给贾府的姊妹们送去,迎春、探春、惜春、黛玉每人各两支,王熙凤四支。其中王熙凤将四支宫花拿出两支来,送去宁国府给秦可卿。
也就是说,宁荣两府的所有姊妹、媳妇都拿到了宫花(除了薛宝钗,她自己不想要),唯独没有李纨的份儿。而且,在此回中还有一个很有趣的细节,那就是李纨的窗户是玻璃窗:
那周瑞家的和智能儿唠叨了一会儿,便往凤姐处来,穿夹道从李纨后窗下过,隔着玻璃窗户,见李纨在炕上歪着睡觉呢。遂越过西花墙,出西角门进凤姐院中。——第7回
李纨没有宫花也就算了,可连她的窗户都是玻璃窗,周瑞家的从外面路过,都能直接透过玻璃窗,看到正在睡觉的李纨。
笔者推测,将住所窗户换成玻璃窗,应该是李纨自己要求的,她是一个恪守妇德的传统女性,这也跟她从小到大受到的教育有直接关系,她虽然出身书香世家,可她的文化程度并没有林黛玉、薛宝钗这么高,她父亲坚信“女子无才便有德”,有意不让她展露自己的才气:
这李氏亦系金陵名宦之女,父名李守中,曾为国子监祭酒。族中男女,无有不诵诗读书者,至李守中承继以来,便说“女儿无才便有德”,故生李氏时,便不十分令其读书。只不过将些《女四书》、《烈女传》、《贤媛集》等三四种书,使她认得几个字,记得这几个前朝贤女便罢了,却只以纺绩井臼为要,因取名为李纨,字宫裁。——第4回
而这正是李纨最可悲的地方,她明明才二十几岁,正是青春年纪,应当尽情享受生活,感受生命的璀璨,可却因为丈夫的去世,搭上了自己的一辈子——她从来没有反抗,甚至自己主动从心理上接受了这份折磨。
于是我们看到,李纨刚一出场就如同“槁木死灰一般,一概无见无闻”,一个二十岁的身体,却怀着四五十岁的苍老的心活着;
第49回“琉璃世界白雪红梅”,众姊妹聚集在一起联诗,个个穿红着绿,尽显青春的气息,只有李纨“仍旧穿着那件青哆啰呢对襟褂子”,没有半点年轻女性的气息。
再有第24回,宫中元妃下谕旨,让贾府所有姊妹住进大观园,贾宝玉挑了怡红院、林黛玉挑了潇湘馆、薛宝钗挑了蘅芜苑,探春挑了秋爽斋,可到了李纨,她却挑了整个园中最朴素的稻香村作为自己的居所。
第37回“秋爽斋偶结海棠社”中,林黛玉提出每人给自己起一个别号,结果李纨自取“稻香老农”......
李纨哪里像一个二十几岁的姑娘,她的生存状态,俨然是一个四五十岁的中年妇女。她自觉接受了这个命运,可并不代表她内心深处没有遗憾。
李纨居住在贾府之内,在贾母、王夫人以及众多人的“看视”下,她不敢倾泻出半点青春的光辉,生怕被人诟病,她太清楚“寡妇门前是非多”这句话的分量;
而在其后住进大观园这个象牙塔后,她在物理距离上暂时摆脱了“贾府”的束缚,又是毛遂自荐当诗社社长,又是主动请大家来稻香村起诗社,她脸上有了短暂的青春红晕,而这才应该是她正常的生活。
对于李纨的这种“节妇”品德,曹公以“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评价,可见曹公虽处封建时代,可思想上越格外超前,他并不觉得李纨这种压抑是难得的品德,更多是在叹息李纨的命运。
观今人,虽处现代,可思想仍停留在封建时代之人,着实不少,为一个虚名儿,徒留世人夸赞,自己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本文乃“红楼不红”原创,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引文均来自《红楼梦》脂砚斋批评本80回本,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谢谢!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80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