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读《红楼梦》,都有不一样的感觉,每一次观察书中的人物,都会有新的看法与感受,大家好,我是晓松谈史,每天为大家推送不一样的原创内容。
林黛玉是曹雪芹怀着深挚的爱意和悲悯的同情,用历史与未来、现实与理想、哲理与诗情,并饱蘸着血与泪塑造出来的人物。她的形象丰富而生动。她是阆苑中的一株仙葩,飘逸而灵幻;她是灯火阑珊的大观园中的一抹倩影,娴静而娇柔;她是纷纷扰扰的尘世中的一缕孤魂,遗世而独立。
她美丽而聪慧。虽然自小怯弱多病,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所谓“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心灵纯真,坚执于感情与理想的追求。“孤高自许,目无下尘”,不善于掩饰自己的言行,常用“比刀子还利害”的话语投向庸俗与虚伪,以至被周围的人以为“刻薄”、“专挑人的不好”。
虽然她是贾母疼爱的外孙女,但隔代人之间代沟甚宽,黛玉不可能整日和外祖母待在一处,况且贾母最宠爱的是宝玉,此外还有三个嫡亲的孙女,黛玉自然不能像以前在家那样自如、任性。三春姐妹各有各的脾性,且与黛玉算不上交心,接触也并不多。所以林妹妹才会整天的哭哭啼啼,因为这就是她的孤独。
她自尊性很强,其实是以自尊掩饰自卑;她经常表现为小心眼,但小心眼背后有坦诚;她所以不能接受贾宝玉逢场作戏似的求爱的方式,因为她追求的是真爱;林黛玉之死既是社会悲剧,也是性格悲剧;她性格上虽有缺点,但掩盖不了她叛逆是想的光芒。
她没有真正贴心依靠的人,也没有什么属于自已的财产,绝顶的聪明和满腹的才华害了她,成就了她多思多虑,多愁善感的个性。同时孱弱的身体加剧了她对生命的幻灭感,缥渺无望的爱情煎熬着她易伤的心。在物欲横流的贾府她是个弱者,是个无关紧要的寄食者,她的心理无法承受这样的事实,只有用清高孤傲来防卫自已,表现得日益尖刻与小心眼。
在通篇《红楼梦》中,作者对林黛玉的外在美描写并未花费太多笔墨。然而就是那着墨不多的描写却给人留下了极其美丽形象。我们可从开篇的“绛珠仙草”得“受天地之精华,复得甘露滋养,遂脱了草木之胎,换得人形”,这些句中体会到“仙草化身”一种超凡脱俗,得天地精华的清秀非凡之美。一切自然造化都是美的,一草一木俱是,更何况是一株得受天地精华,甘露滋养的“仙草”了!
因为林黛玉的家世、出身,她在最根本点上所表现的是一个贵族阶级的小组。在探春理家之后,黛玉评论说:“要这样才好。咱们家里也太花费了。我虽不管事,心里每常闲了替算著,出的多,进的少,如今若不省俭,必致后手不接。”可见她对于自己是属于贵族阶级,对于与自己休戚相关的贾家贵族的命运也是异常关心的。
刘姥姥和林黛玉其实可能是一辈子也没有交集的,可因为在贾母好奇刘姥姥是何方人物时,就这样机缘巧合的有了交集。刘姥姥二进荣国府,上至贾母,下至丫鬟,大到省亲别墅,小到雀儿,她几乎夸了个遍,但偏偏没有夸林黛玉。而后来林黛玉叫刘姥姥“母蝗虫”,成为一些读者认为她尖酸、刻薄的证据。林黛玉和刘姥姥,似乎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相差十万八千里。但是就这么相遇了。
而且刘姥姥二进荣国府,做了一件事,暗示了林黛玉之死!第三十九回刘姥姥二进荣国府,讲了个雪下抽柴的故事。这事儿引起宝玉极大的兴趣。
刘姥姥道:“这老爷没有儿子,只有一位小姐,名叫茗玉。小姐知书识字,老爷太太爱如珍宝。可惜这茗玉小姐生到十七岁,一病死了。”宝玉听了,跌足叹惜,又问后来怎么样。刘姥姥道:“因为老爷太太思念不尽,便盖了这祠堂,塑了这茗玉小姐的像,派了人烧香拨火。如今日久年深的,人也没了,庙也烂了,那个像就成了精。”宝玉忙道:“不是成精,规矩这样人是虽死不死的。”刘姥姥道:“阿弥陀佛!原来如此。不是哥儿说,我们都当他成精。他时常变了人出来各村庄店道上闲逛。我才说这抽柴火的就是他了。我们村庄上的人还商议着要打了这塑像平了庙呢。”
这个故事,暗示了林黛玉之死!首先茗玉和黛玉,名字相似。其次,高鹗续书,黛玉大约也是十七八岁病死的。第三,林家也是只有黛玉一个女儿。这个故事很明显是刘姥姥胡编乱造的,但是最后却真的是预言了黛玉的死亡。
林黛玉的死是在贾府落难后贾宝玉被抓,黛玉为他担忧,整天忧心忡忡,掩泪而泣,最后泪尽而亡。映证了“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
林黛玉为什么在大雪天找柴烤火呢?我们知道林黛玉就是“绛珠仙草”,而她找的柴不就是自己吗?她燃烧自己温暖自己,说明了生活的悲苦和艰难,没妈的孩子像棵草,说的应该就是黛玉的这种生活把,虽然表面上看去是光鲜亮丽的,可是实质上却是满肚子的苦水,无人诉说,这可能是她最后的悲哀吧。
红楼有一梦,引无数后人尽痴迷!感谢大家能抽空仔细阅读完,本文是晓松谈史一些小小的见解与看法!
声明: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立即删除
本文由晓松谈史原创,欢迎收藏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44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