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每一个人都有追逐幸福的权利,人们同时为了功名利禄到处奔波,总是逃脱不了红尘中的困扰。但是古往今来,总有一些人他们看破生死轮回,进行自我的修炼,于是我国的道教文化也就应运而生了。
可以说,道教是我国的本土宗教,在我国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和发展。有关道教的故事和诗词、对联也是不胜枚举,历史上道教的名人我们也如数家珍,比如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写道德经的老子,还有庄子、鬼谷子、王重阳、张三丰等等,都是道教的名人。
道教有着自己的学说,其主张天人合一,修身养性,达到清静无为的目的,如此才能参悟天地的大道,最后返璞归真,看透事物的本质。众所周知,我们经常听过这样一句话,那就是“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这句话可谓说出了人生修为所要达到的最高境界,颇有一种看破红尘,羽化登仙的意蕴。
不管是佛家和道家,都把这句话奉为金科玉律,很多人也把这句话当作人生的最终目标。那么“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里面的“三界”到底指的是哪三界,五行又是哪五行呢?
五行
我们首先来看五行,五行其实就是五种物质,也可以称为五种元素。在《尚书》记载:“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由此可见,五行各有各的形态,十分容易理解和记忆。
另外,五行还存在相生和相克的关系,彼此相互转化,成为道教的基本元素之一。所以“不在五行中”的意思就是说,做任何事,都不受这些物质的影响,跳脱在五行之外,那就是我们所说的“道”了。
能达到这样的境界,实属不易。那么“超出三界外”更是把这种境界提升了一个档次。三界,其实前两个很好理解,但是第三个却让人有些难以领悟。
三界
第一重界:欲界每个人在尘世中生活,都有一些诉求,比如金钱上的、名誉上的,还有很多是关于肉体上的。无论哪一种诉求,都是欲望的表现。有的人说欲望该去除,比如朱熹曾说“存天理,去人欲”,但是明代的心学大师王阳明又说欲望是人的本性,无法做到彻底的根除,而王阳明的这种观点,更符合现实,于是火遍了大江南北乃至整个世界。
晚清的曾国藩也曾说“无欲则刚”,欲望从某个角度来说,的确应该控制,但是有欲望,人才能拼搏进取,社会也才会进步,所以还是要一分为二地看待。
欲界包括有形的物质生活,同时也是我们最常有的一种欲望。而无欲之人,也实属凤毛麟角。
第二重界:色界色界其实就是食色之欲,在此界中,常人会把阴阳分得十分清楚。色界更多指的是人的七情六欲,在《礼记》中记载,七情就是人的喜、怒、哀、惧、爱、恶、欲,在佛教中指的是喜、怒、忧、惧、爱、憎、欲。
六欲就是人的眼、耳、鼻、舌、身、意这六种生理上的需求或者愿望,其实根据不同的学派,有着不同的描述。
跳脱了色界,就没有男女之别,远离了色界,人就不会被七情六欲所困扰和羁绊。
第三重界:无色界这个境界是三界中最高的,无色界主要指的是精神上的豁然开朗。通常在无色界中生存的,都是圣人或者神仙,道教所说的羽化成仙之人,也都是在这个境界中的。
结语
其实“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是古人追求自由和修成正果的一种美好向往,只有不受世间的约束,才能得到心灵的升华和富足。
但是一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就有各种各样的牵挂和羁绊,随之而来的七情六欲也越来越多。所以说想要跳出三界,是十分困难的事情。
但是人有了这些欲望,只要合理的运用,也能活出精彩的人生,毕竟圣人之路离我们太过遥远,只要此生做一个心地善良之人,这也是一种无形的修身,自然而然会得到更多的福报,大家说是吗?
今日话题:你觉得“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容易达到吗?欢迎在下方留言,写出自己的看法,我们一起交流和学习。
文
国学大观园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28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