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红楼梦》翠嶂一处文字的辩论及对萝港石洞一处文字的猜测
甄道元
《红楼梦》第17回大观园翠嶂之处的解读,人们历来意见不一。为了叙述上的便利,今将诸家观点删去非关要文字,只留下核心部分,虚拟一场在一起的交流。以来代表W先生,以来代表X先生,以来代表Y先生,以来代表Z先生。
为了说明这一问题,先从贾政等进入翠嶂的山口谈起。这段文字是:
一、先生的观点
〔一〕〖说着,进入石洞来〗句,表明翠嶂中有个石洞。
〔二〕接下来的〖只见佳木笼葱,奇花熌灼,一带清流,从花木深处曲折泻于石隙之下〗句,是洞内的景致。内有花草树木,还有一带清流,溪水是从花木深处,泻到石隙之下的。
〔三〕〖再进数步,渐向北边,平坦宽豁〗句,是洞中十分宽敞,洞内的北半部,是平坦的。
〔四〕接下来的〖两边飞楼插空,雕甍绣槛,皆隐于山坳树杪之间〗句,洞内有楼阁。
〔五〕〖俯而视之,则清溪泻雪,石磴穿云〗句,洞内如万丈深渊,向下看去,有溪流,有石磴台阶,台阶高耸入云。
回应:
1、作为正门口屏障的翠嶂,是天然还是假山石,难以判断,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它是座旧山。因为〖上面苔藓成斑,藤萝掩映〗。而新堆砌的假山,短时间内,长不出苔藓、藤萝。
2、作为正门口的屏障,还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它是座孤山。孤山中的“一带清流”“清溪泻雪”,其水源是从何处而来?
3、依此种观点,颇有“洞中乾坤大”的景象。这样一座屏障,能否装得下上述景致?
二、先生的发言
〔一〕〖说着,进入石洞来〗句,同意W先生的观点,翠嶂中有个石洞。
〔二〕接下来的〖只见佳木笼葱,奇花熌灼,一带清流,从花木深处曲折泻于石隙之下〗句,并非洞内景致,而是从洞中向外看,看到了园中远处的一带清流,溪水是从花木深处,泻到石隙之下的。是从洞中平视园中的远景,看到的是远处沁芳闸桥之处的景致,所谓“别有洞天”。是个长镜头。
〔三〕〖再进数步,渐向北边,平坦宽豁〗句,向北再行数步,指走出了石洞,到了翠嶂的背面,山口之外。背面的山麓地带是平坦、宽豁的。
〔四〕接下来的〖两边飞楼插空,雕甍绣槛,皆隐于山坳树杪之间〗句,在山麓的宽阔地带,有楼阁。“飞楼插空”便是“隐于山坳树杪之间”的楼宇。
〔五〕〖俯而视之,则清溪泻雪,石磴穿云〗句,是在山麓上向下俯视,看到的是沁芳桥一带,桥下三港如泻雪,桥上石磴高耸入云。
回应:
1、作为正门口的屏障,会有多大的山麓?“两边飞楼插空”“皆隐于山坳树杪之间”的楼宇,似需要不小的纵深。
2、俯视看到的沁芳桥,桥下的水,能否用“泻”字?“泻”是由上而下,是仰视的表述。
3、沁芳桥的石磴,怎么能够穿云?这与“泻雪”一样,均是仰视语境下的表述。
三、先生的发言
〔一〕〖说着,进入石洞来〗句,同意W、X两位先生的观点,翠嶂中有个石洞。
〔二〕接下来的〖只见佳木笼葱,奇花熌灼,一带清流,从花木深处曲折泻于石隙之下〗句,同意X先生的观点,是从洞中平视园中的远景,也即“别有洞天”。这是个长镜头。
〔三〕〖再进数步,渐向北边,平坦宽豁〗句,同意X先生的观点,是走出了石洞,到了翠嶂的背面,山口之外。但并不是山麓平坦、宽豁,还有楼宇,而是走下山麓到了沁芳桥。从山麓到沁芳桥,是平坦、宽阔的。
〔四〕接下来的〖两边飞楼插空,雕甍绣槛,皆隐于山坳树杪之间〗句,这是写的沁芳亭。沁芳亭“隐于山坳树杪之间”,亭角“飞楼插空”。
〔五〕〖俯而视之,则清溪泻雪,石磴穿云〗句,沁芳桥的北面、沁芳溪的北岸,有山脉。沁芳溪就是从翠嶂与这条山脉中间的峡谷地带水流。北面这条山上有瀑布,所谓“清溪泻雪”,并且有高耸入云的石磴。
回应:
1、沁芳桥和沁芳溪的北面,如果还有座山,书中有批〖己庚夹:此亭大抵四通八达,为诸小径之咽喉要路。〗该“四通八达”之批,是否可信?
2、沁芳桥和沁芳溪的北面,如果还有座山,便已经起到了遮挡园中景致的作用,再设翠嶂,是否属于重复性建设?
3、这座“泻雪”的山上,有“穿云”的石磴,现在贾政是在俯视,那是否意味着贾政所在的翠嶂,在云霄之上?如果那样高的翠嶂,且不说贾政会不会绕行,翠嶂也便成为了犹如大观园压在心头的一座巨峰。这种压抑感,是否符合美学和风水?而且贾政从翠嶂中出来,向北一望,眼前是堵高山,岂不十分压抑?
四、先生的发言
〔一〕〖说着,进入石洞来〗句,同意W、X、Z三位先生的观点,翠嶂中有个石洞。
〔二〕接下来的〖只见佳木笼葱,奇花熌灼,一带清流,从花木深处曲折泻于石隙之下〗句,同意X、Y两位先生的观点,是从洞中平视园中的远景,也即“别有洞天”。是个长镜头。但不同意Y先生有关沁芳溪北岸有座石磴可以穿云的高山,如若如此,怎能看到长镜头的远景?而其北岸是平坦的。
〔三〕〖再进数步,渐向北边,平坦宽豁〗句,同意X、Y先生的观点,是走出了石洞,到了翠嶂的背面。这是驻足山口外,要一览江山。“再进数步”是假设句,指的是,如果过了不远处的沁芳桥,则是片相对平坦、宽阔的地带。这是要开始写大观园的中景了,也即准备写比“一带清流,从花木深处曲折泻于石隙之下”的远景,要更近一些的沁芳桥之北“四通八达”的园内腹地一带。
〔四〕接下来的〖两边飞楼插空,雕甍绣槛,皆隐于山坳树杪之间〗句,这便是由远景处的“一带清流泻下”,收回目光,是要写园子腹地了,看到的是园内腹地的风景,是个中镜头。看到的是,园中腹地的楼宇。“飞楼插空”之楼宇亭阁,并不是在山麓上,而是园中腹地,更不是沁芳亭的亭角。偌大个大观园,不给人以宏观的轮廓,却写一角,没有道理。
〔五〕〖俯而视之,则清溪泻雪,石磴穿云〗句,并不是沁芳桥、沁芳溪的北面还有山,写的就是沁芳桥。桥下有三港,“泻雪”指的是石桥三港吐出的水之水汽。石磴“穿云”,穿的也是指水汽。
五、甄道元的猜测
对这段文字的理解,观点不一,且难以得到理想的解释。无论从哪个角度去解释,均有附会之嫌。这种情况下,当变换思维,尝试从其他角度寻找出路。该回后文,贾政一行至萝港石洞处,有一段文字:
对这段文字的感受:
〔一〕萝港石洞盘山道之处的文字
贾珍在前导引,大家从山上盘道〖攀藤抚树过去〗,后面是渡桥过去,这是从沁芳溪前进方向的右侧到沁芳溪的右侧。换言之,并未在盘山道上跨越沁芳溪的另一侧。
〖只见水上落花愈多,其水愈清,溶溶荡荡,曲折萦纡。池边两行垂柳,杂着桃杏,遮天蔽日,真无一些尘土〗句,这便是过了盘山道,下山到了沁芳溪的右侧岸边,从岸边看到了溪中的“水上落花愈多,其水愈清,溶溶荡荡,曲折萦纡”,两岸是“池边两行垂柳,杂着桃杏,遮天蔽日,真无一些尘土”。
这种景观,虽然在右岸上能看到,也算得上美景且有具象性。但其意境,总有逊色之感。
〔二〕萝港石洞之处文字的猜想与分析
笔者猜想:在旧文中,有无可能贾政一行是乘船进入萝港石洞的,而后来由乘船改为了步行盘山道?
其一,〖说着,进入石洞来,只见佳木笼葱,奇花熌灼,一带清流,从花木深处曲折泻于石隙之下。〗乘船进入萝港石洞,从洞口看到洞外的前方,是“佳木笼葱,奇花熌灼”。而“一带清流,从花木深处曲折泻于石隙之下”,便是从洞中向洞外的东北方向上追溯到的沁芳溪的源头、沁芳闸桥之处的景观:溪流“从花木深处曲折泻于石隙之下”。
其二,〖两边飞楼插空,雕甍绣槛,皆隐于山坳树杪之间〗句,沁芳溪左岸大观楼、含芳阁、缀锦阁等处,以及右岸树杪中的楼阁。
其三,〖仰而视之,则清溪泻雪,石磴穿云〗句,出得萝港石洞之外,“仰视”沁芳溪之水源沁芳闸桥之处的“清溪泻雪,石磴穿云”。——翠嶂处仰视的语境,在这里反而是成立的。从捆绑此句的批语来看,也是对仰视所做的评批,而非“俯视”相合之文。
其四,船出了萝港石洞之后,收回目光,环视舟边,再衔接此处的文本〖只见水上落花愈多,其水愈清,溶溶荡荡,曲折萦纡。池边两行垂柳,杂着桃杏,遮天蔽日,真无一些尘土。〗也即,蘅芜苑、大观楼之前的水域,水面是相对要平静、清澈的,环境是清新的,两岸“两行垂柳,杂着桃杏,遮天蔽日”。
其五,船驶到蘅芜苑附近,〖忽见柳阴中又露出一个折带朱栏板桥来,度过桥去……。〗
翠嶂处的几段文字,若与本处的文字结合起来,便形成了几幅有意境的画面,与走盘山道过去相比,似有所不同。
更为重要的是,翠嶂处的这几段文字,至于翠嶂之处,不但不得好解,而且是别扭的、矛盾冲突的。换言之,翠嶂处的“进入石洞来”,会不会并非翠嶂处的石洞,而是他处如萝港石洞之处的文字移来?因为,“清溪泻雪,石磴穿云”于翠嶂之处,无论如何也是难以解释的。
笔者做出这样的猜测,是怀疑在旧文中的萝港石洞处,是乘船入洞的,而增删中改写为走盘山道。如若如此,萝港石洞处的文字诸如“清溪泻雪,石磴穿云”等,便被甩出来无处安放,作者置于了翠嶂之处,但构成了难以解开的矛盾冲突,再置于翠嶂之处,已不妥当。
这种猜测,是否有道理,今抛砖引玉。
〔三〕书中存在着文字移动的现象。
第53回荣国府元宵开夜宴,贾母在大花厅上摆了几席酒,差人去请众族中男女。一段文字作
〖贾母也曾差人去请众族中男女,奈他们或有年迈懒于热闹的;或是家内没有人不便来;或有疾病淹缠,欲来有竟不能来的;或有一等妒富愧贫,不肯来的;甚至于有一等憎畏凤姐之为人,而赌气不来的;更有羞口羞脚,不惯见人,不敢来的。因此,族众虽多,女眷来者只不过贾菌之母娄氏带了贾菌来了;男子只有贾芹、贾芸、贾菖、贾菱四个。现是在凤姐麾下办事的来了。〗
其中一部分人,如种树的贾芸、管家庙的贾芹、药房配药的贾菖贾菱,这部分人是凤姐调遣的,也必是逢迎凤姐之人。
但还提到一部分人,是“憎畏凤姐”之人。
然今是贾母召集族中人过元宵节,与是否“憎畏凤姐之为人”无关。其一,若因憎畏凤姐而赌气不来,那便是不给贾母面子。其二,倘若如此,便意味着永世不登荣府门,因凤姐就是荣府之人,要躲着凤姐就别来荣国府。其三,贾母也不会容许凤姐跋扈到可以架空贾母的状况。换言之,此段文字于此处不妥。甚疑,是他处之文,为了语感上的爽快,移至到这里的。
分析通部,这段文字是第44回凤姐生日处的文字。是凤姐生日之处的一“豆腐块”之文,移至到了这里。
换言之,萝港石洞之处的文字移至翠嶂之处,是有可能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63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