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大观园 >> 大观园优势 >> 正文 >> 正文

通过这些方式,海南非遗老物件焕发新光

来源:大观园 时间:2023/1/2

9月10日,三亚南山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中心正式对外开放,作为南山景区核心景点之一,中心将结合节气时令、风俗习惯策划特色互动体验项目,邀请非遗传承人或从业者,定期为广大市民、游客及外籍友人讲述非遗背后的故事。

如今,非遗作为特色文化元素,已成为海南诸多景区点招徕游客的一项重要吸引物。与此同时,通过亮相各个展会、在本土节庆中“刷脸”、非遗项目进景区、参与线上直播等方式,海南非遗“老物件”焕发新光彩……

三亚南山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中心

让旅游“更好玩”

在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区,每日的开园仪式不容错过。黎家阿哥阿妹身着传统民族服饰,伴着古老的音乐载歌载舞,热情地邀请现场游客加入其中。

作为一家黎苗文化主题景区,非遗是槟榔谷的核心吸引力所在,海南有10项国家级非遗项目在这里展示。踏入园区的那一刻,便是进入了一所黎苗文化大观园。纹面阿婆安居一隅织锦,大型原生态黎苗文化实景演出《槟榔·古韵》让人仿佛“穿越”到了千百年前的原生态黎寨。在这里,游客还可了解黎族打柴舞、黎族原始制陶技艺等。

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区特色舞蹈表演

今年以来,三亚市五椰级美丽乡村中廖村开展了多种形式的非遗研学体验活动,在原有业态基础上新增“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字印刷、手工制筷”等项目,让游客体验手作的乐趣。今年暑期,三亚市吉阳区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局主办的“非遗新生匠造传奇”非遗文化节活动在这里举办,吸引了许多游客。

此外,潭门镇鲤鱼灯非遗传承人卢家炳及其带领的鲤鱼灯队,已成为潭门赶海节一年一度的重头戏之一;国家级非遗琼剧和海南公仔戏是海口骑楼老街假日“文化菜单”常有项目;海南八音、儋州调声、黎族陶艺走进越来越多的景区、酒店、乡村旅游点……以“非遗文化+”为核心,别具特色的海南非遗文化为本土旅游产品赋予更多内涵,展现了强大的生命力。

让更多人看到

海南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多项,省级以上项目名录82项,其中,最具海南文化特色的“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当老技艺“碰上”新潮流,非遗项目触网“圈粉”。

今年,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精心筹划了“首届海南非遗购物节”线上直播活动,依托电商平台,组织全省的非遗传承人群、项目保护单位、非遗扶贫就业工坊、老字号企业和非遗相关企业共同参与,有余款非遗产品入驻,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当天,直播活动平台累计观看人次达18万。

非遗直播现场

此外,通过活动植入、场景摆放、明星“种草”、镜头内容绑定等方式,海南非遗进一步刷新“存在感”。

9月5日,一场带货直播将海南中部山区白沙黎族自治县的“好物”推向山外。80后海南黎锦传承人张潮瑛对着直播镜头,展示了自己的作品。作品中,有符合当代审美的黎锦包包,有表面绣有黎锦图腾的蓝牙音箱,有改良版的黎锦服装。两个小时的直播,用户互动达10万次,货品销售一空。在张潮瑛看来,目前黎锦更多是用于节庆及习俗表演使用,需不断创新,设计出更贴近当下潮流的黎锦作品,开展新型营销,扩大传播途径。

让更多村民致富

大仍村位于昌江黎族自治县,村内传承藤编、黎锦等非物质文化传统工艺。昌江藤编技艺保留了纯手工制作,手艺人还巧妙地在藤器上编织出惟妙惟肖的黎族图腾或是动物轮廓的纹饰,这也是其最大特色。

当地成立了昌江大仍手工艺品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米丽珍为了更好地传承黎族藤编技艺,免费为村民培训,还带领合作社成员参加了不少培训班,希望带动大家依靠技艺致富。“游客来了,藤编作品还能作为特色伴手礼。”她说。

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公共文化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大仍村将打造成为以黎族藤编为特色的美丽乡村。接下来,将定期邀请非遗传承人开班授课,扩大村子藤编产业规模,打造藤编艺术工厂,通过产品进景区、酒店等方式打开销路,并带动村子民宿、农家乐等相关产业发展。

将黎锦图案运用到藤编上(苏晓杰摄)

依托黎锦等非遗资源,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积极探索非遗传承与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新模式,助力脱贫攻坚。据了解,以“传承·创新·共创锦绣世界”为主题的海南锦·绣世界文化周将于11月19日至22日举办。文化周期间,海南将整合资源,发挥文化遗产在文旅融合中的重要作用,结合美食展销、文创集市,推出特色文化和旅游路线,增加海南民族地区百姓的收入,彰显海南非遗和旅游融合发展的新成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自阳光海南网,所发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全国文化产业信息平台联系邮箱:yaoyanan

rmrbgg.cn,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3048.html